什么是麻黄?

如题所述

麻黄又名龙沙。本品性味辛苦温。具有发汗、平喘、利水之功效。主治感冒风寒、恶寒无汗、气喘咳嗽、水肿、关节痛等。内服煎汤1.5~6g。

【毒理】

成人最小致死量为60mg。其毒理作用为抑制丁氨基氧化酶的活性,使肾上腺素和肾上腺能神经的化学传递物质的破坏减慢,能兴奋大脑皮质和皮质下各中枢如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使血压升高,使支气管平滑肌发生良好而持久的驰缓;作用于心脏,可增加心收缩力,增加排出量,提高应激性和加快传导,加快心跳。大剂量又引起心脏抑制。

【诊断要点】

1.病史超量服用。

2.临床表现潜伏期约0.5~2小时,起初出现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如烦躁不安,神经过敏、头痛头晕、耳鸣失眠、恶心呕吐、颜面潮红、上腹不适、口渴出汗、血压升高、瞳孔散大,心前区疼痛、心动过速。严重者排尿困难、血糖升高,当心脏受抑制时可引起心动过缓及其他心律失常,最后可因心血管衰竭、心室颤动和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长期服用引起病态嗜好。

【急救治疗及预防】

(1)尽快催吐,方法之一可用瓜蒂散0.6g,用白开水冲服,然后用手指或筷子刺激咽部催吐。

(2)洗胃、导泻。

(3)用氯丙嗪对抗麻黄碱毒性,因其具有减弱皮质兴奋过程,降压和血管扩张作用,且能抑制呕吐中枢的兴奋和抗惊厥、降温等。每次25~50mg肌肉注射或加入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

(4)必要时吸氧。其他对症治疗,可给镇静剂如苯巴比妥钠0.1g,肌肉注射,或水化氯醛灌肠。但不必用降压药。

(5)忌用氨茶碱等中枢兴奋剂,因其与麻黄碱有协同作用。

(6)可及时皮下注射硫酸阿托品1mg,15分钟后视情况可重复注射1次。

(7)大黄9g、厚朴9g、木香6g、元明粉15g(冲服),甘草6g,水煎2次合在一起,分2次服完,每4小时1次。

(8)绿豆15g、甘草30g,加水煎至300ml,每2小时服150ml,连服3~5剂。

(9)预防①高血压病、冠心病等心脏病患者,甲亢、体质虚弱而自汗、盗汗、气喘及正在接受洋地黄治疗的病人不用,慎用或忌用。②严格掌握剂量和适应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10
麻黄为汉药或称中药中的发散风寒药;古时别名龙沙、卑相。包括有三种麻黄属的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与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采用部位为草质茎。草麻黄草麻黄为小灌木,常呈草本状,茎高20~40厘米。分枝较少,木质茎短小,匍匐状;小枝圆,对生或轮生,节间长2.5~6厘米,直径约2公厘。【性味与归经】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生品发汗解表和利水消肿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证,胸闷喘咳,风水浮肿,风湿痹痛,阴疽,痰核。蜜麻黄性温偏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增强了润肺止咳之功,以宣肺平喘止咳力胜。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麻黄绒作用缓和,适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寒感冒。蜜麻黄绒作用更为缓和,适于表证已解而喘咳未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
  【应用】
  1.
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本品能宣肺气,开腠理,散风寒,以发汗解表。常与桂枝相须为用,增强发汗解表力量,如麻黄汤。
  2.
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所致的喘咳证。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与杏仁、甘草配伍,即三拗汤,可增强平喘功效;若兼内有寒饮,可配伍细辛、干姜、半夏等,以温化寒饮而平喘止咳,如小青龙汤;若属热邪壅肺而致喘咳者,可与石膏、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石甘汤。
  3.
用于水肿而兼表证,为宣肺利尿之要药,本品发汗利水,有助于消散水肿,常与生姜、白术等同用,如越婢加术汤。
  4、取麻黄温散寒邪的作用,配合其他相应药物可以治风湿痹痛及阴疽、痰核等证。与熟地、肉桂、白芥子等配伍,如阳和汤。
  【用量用法】
2—9g。宜后下。解表生用,平喘炙用;捣绒缓和发汗,小儿、年老体弱者宜用麻黄绒或灸用。
  【注意事项】
本品发汗力较强,故表虚自汗及阴虚盗汗,喘咳由于肾不纳气的虚喘者均应慎用。
  注
古人说:煎麻黄时应去沫,近代研究证实麻黄的医疗效用部分尚在沫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