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之父?

如题所述

袁隆平(1930~),江西省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953年,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

1960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像往常一样来到校园外的早稻试验田观察,偶然发现了一株特殊的稻子:共有10余穗,每穗有160~170粒。第二年,他适时将这独特的种子播到试验田里,结果分离变异现象十分严重,原有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面对这一结果,袁隆平马上想到孟德尔、摩尔根的遗传理论,顿悟到:那是一株“天然杂交稻”!当时,杂交水稻研究是世界上公认的难题,并且全世界都流传着“水稻是白花授粉作物,不良基因早已淘汰,既然自交不退化,那么杂交就没有优势”的观点。但袁隆平并没有因这些固有的说法而退缩,他坚信杂交优势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

从此,袁隆平开始了他的漫长的探索过程。夏季骄阳似火,正是南方水稻的扬花季节。袁隆平头顶烈日,脚踏烂泥,手拿放大镜,像猎手搜寻猎物一样,在安江农校农场的稻田里寻找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都无所收获,两手空空。直到第14天,袁隆平才发现了第一株雄蕊退化的水稻不育株。在九个月时间里,他前后检查了14,000余个稻穗,找到了六株雄性不育株,并对它们的杂交第一代和第二代进行了研究,向世界吹响了“绿色革命”的号角。

1975年,由袁隆平任技术总顾问的杂交水稻试验田第一次获得成功,为1976年在全国大面积试种推广杂交水稻培育了大量的种子。到2000年,全国累计推广38亿亩,增产3600亿公斤,并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三系杂交水稻被誉为“东方魔稻”。

面对接踵而至的荣誉,袁隆平没有沉醉,依然探索不止。美国学者巴来伯格赞扬道:“袁隆平赢得了中国可贵的时间,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使人口增长率下降了。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打败了饥饿的威胁;是他领导着人们走向丰衣足食的生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7

袁隆平。

世纪70年代,在东方文明古国的广阔土地上,爆发了一场震撼世界的“绿色革命”,中国培育成功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杂交水稻,已经增产了几百亿斤粮食,并在亚洲、非洲、美洲许多国家推广成功,被公认为是继墨西哥矮秆小麦培育成功之后又一项对解决世界性粮食短缺有重大意义的科学发明。为获取这一胜利立下头功的,是湖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1930—)教授。

袁隆平是湖南人,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自幼参加田间劳动,热爱乡村的一草一木,也体会到每粒稻谷所含的艰辛。他于1959年在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就来到湖南黔阳农校担任遗传育种教师。

利用杂种第一代的优势提高农作物产量,是实现农业生产突破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技术手段。早在三四十年代,美国就推广了杂交玉米,50年代,墨西哥又出现了矮秆高产的杂交小麦,但是自20年代以来,育种学家们培育白花授粉的水稻杂交优良品种的工作却一直没能获得成功。袁隆平在农校一边结合教学,及时了解外界水稻育种动态;一边细心观察周围稻田具有特殊性状的植株。1960年他在培育高产稻种试验中,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他决心培育出人工杂交水稻。1964年夏天,他首次发现了雄性不育株,以后又率先提出了通过培育水稻三系(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进行杂交的设想,并含辛茹苦地加紧进行田间实验。1973年,终于突破难关,在世界上第一个育成强优势籼型杂交水稻,1974年和1975年在南方多处试种效果良好,1976年后开始大面积推广。从此,中国成立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国家。国内外的生产实践证明,在同样条件下,杂交种比一般良种增产20—30%,高的达50%以上。

年,籼型杂交水稻作为我国第一项出口专利转让给美国,很短时间内为许多稻米生产国引种。

为了表彰袁隆平对国家和人民作出的杰出贡献,1981年国家科委向他颁发了新中国成以来第一个特等发明奖。1985年,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向他颁发了发明创造金质奖,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他科学奖,1988年又在英国伦敦荣获国际朗克基金奖。国际友人赞誉他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杂交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一、培育带蘖壮秧:

1、秧田整理:冬季农闲时翻挖、晒垡,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的通气性,结合深翻地,亩施腐熟的农家肥1500—2000公斤,反复翻挖,使土块细碎,撒种时要求达到墒面平整,无杂草杂物,不干不烂无积水,种子撒下能半粒入泥,不跑不跳。

2、种子处理:播种前晒种2~3小时,以提高种子的发芽势,泡种时每10㎏谷种用施保克5克药剂浸种48~72小时(2~3天),可防治种传病害尤其是恶苗病(公秧)。

3、精量播种:杂交稻每分秧田播种2~2.5㎏,育秧一定要做到减种不减秧田,约3~4㎝2(火柴盒大小)秧田播一粒种子为宜。

4、种子覆盖:盖种必须使用腐熟细碎的农肥,杜绝使用生粪、鸡粪、尿灰,种子一定要盖严,覆盖厚度0.5~1㎝以不露种子为宜,盖膜前每分秧田用15毫升30%扫弗特乳油兑水10~15㎏喷雾进行秧田除草。应分墒盖膜,墒宽1.7米,膜上加盖少许覆盖物,秧田四周开好排水沟,保持排灌通畅。

5、加强秧苗管理:

(1)播后至揭膜前应保持墒沟里有水墒面湿润,并密切注意天气变化,晴天及时通风避免烧芽烧苗,雨天及时清除膜上积水;

(2)待秧苗第二片真叶展开时揭膜,揭膜后保持苗床上有一层薄水即可,并随时注意天气变化,在大幅度降温前应灌水护苗;

(3)揭膜时每平方米床面喷洒1000—1500倍敌克松药液3—5公斤防治立枯病;

(4)及时追肥,2叶期施断奶肥,每分秧田施尿素0.5千克,叶面喷施“沃叶离子磷酸二氢钾”移栽前7~10天施送嫁肥,每分秧田施尿素1千克;

(5)近来嵩明水稻秧田期以蚜虫为代表的刺吸式害虫危害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应搞好防治,拔秧前喷施一次杀虫剂和杀菌剂,以免将虫卵和病菌带人大田。易发青苔的秧田每分可用硫酸铜0.5~0.8㎏拌细土8~10㎏撒施进行防治。

二、规格化移栽:采用定点拉线移栽,株行距4×6寸,每亩栽2.5万丛,戴蘖多的栽一粒谷秧、分蘖少或不戴分蘖的栽两粒谷秧。

三、科学肥水管理:1、培肥大田,每亩施优质农家肥1000千克、普钙30千克、尿素10千克、硫酸钾10千克作底肥;2、追肥:秧苗移栽后5—7天,亩施尿素10千克(可带除草剂);3、水分管理:移栽后适当深水护苗,分蘖期浅水管理,自然落干,分蘖苗达到预期有效穗数撤水晒田至开裂。四、做好以防治稻瘟病为核心的防治病虫草鼠害工作。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8-26

相信大家对袁隆平这个名字都不陌生,因为当初袁隆平研究出杂交水稻之后,中国人的温饱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而且也是因为杂交水稻,现在全世界挨饿的人才没那么多。

第3个回答  2020-04-15
第4个回答  2019-11-13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