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那它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呢?

如题所述

中国语言文字有三个特质,一是独体单音,二是单音四声,三是一字多音。

独体单音:一个字有且只有一个空间并占一个音节,所以中国自古就有韵对、对偶,形成整体的句式和诵读节奏的美感。因而便有了中国的古诗,即使是在古文中也离不开对仗工整。

单音四声:在古代就是平上去入,在现代就是阴阳上去四个音调。在英语里,单词有重音,句子有升降调,这些在汉语中也有,但汉语的音调是英语中所没有的。

一字多音:即多音字,一个字可以表达完全不同的几种事物或意思。因而汉字虽然比英语单词少(对比下新华词典和牛津高阶╮(╯_╰)╭),但是汉字所表达的意境更开阔。一方面,一个字可以不同的意思;另一方面,同一个意思能用不同的字词来表达。

比如形容一个人美丽:漂亮、端庄、优雅、妩媚、柔美、婉丽、清新、天生丽质、如花似玉、娇婉、气质非凡、秀而不媚、明艳动人、天生尤物、美若天仙、风华绝代、秀色可餐、粉妆玉琢。

扩展资料 :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汉语是汉族的语言, 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主要语言之一,是联合国六种正式工作语言之一。 我国除占总人口91.51%的汉族使用汉语外,少数民族都不同程度的兼用汉语,有的民族还转用汉语。 现代汉语有标准语(普通话)和方言之分。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 是汉民族共同使用的文字,一些民族也已经完全使用汉字,同时汉字是我国各民族通用的文字。汉字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新石器时代就已经产生, 现在使用的汉字是由古汉字逐渐演变而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定规范汉字为国家通用文字。

中共十八大以来,全国语言文字系统充分发挥语言文字事业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增强文化软实力、增进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在坚持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普通话水平测试、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等行之有效的工作举措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中华经典诵读、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等工作载体,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语文素养,加强了对各民族语言文字的科学保护,弘扬了中华美德,传播了中华优秀文化。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字概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11

一、现代汉语具有区别于印欧语系语言的许多特点。

(一)语音方面

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1)没有复辅音在一个音节内,无论开头或是结尾,都没有两个或三个辅音联在一起的现象。因此,汉语音节的界限分明,音节的结构形式比较整齐。

(2)元音占优势汉语音节中可以没有辅音,但不能没有元音。一个音节可以只由一个单元音或者一个复元音构成,同时,由复元音构成的音节也比较多,因元音是乐音,所以汉语语音乐音成分比例大。

(3)有声调每个音节都有一个声调,声调可以使音节和音节之间界限分明,又富于高低升降的变化,于是形成了汉语音乐性强的特殊风格。

(二)词汇方面

(1)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由于汉语的单音语素多,所以由它构成的单音词和双音词也较多,词形较短。同时汉语中的单音节基本上都是语义的承担者。这些单音节可以作为语素来构成大量单音词,也可以合起来构成合成词。

(2)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由于汉语中有意义的单音节语素差不多都能充当词根语素,词缀语素少而且造词能力较弱,因此,汉语中运用复合法组合词根语素构成合成词的情况最多。

(3)双音节词占优势汉语词汇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趋向双音节化。过去的单音节词有的被双音节代替,如“目——眼睛”、“石——石头”。有些多音节短语也被缩减为双音节词,如“外交部长——外长”,“彩色电视机——彩电”。新创造的词也多为双音节的,如“弱智”“离休”。现代汉语词汇中的三音节词也有所发展,但双音节词仍然是多数。

(三)语法方面

汉语缺乏形态,即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例如英语“She loves me”和“I love her”,同是一个代词“她”(或“我”),做主语时和做宾语时词形不同;同是一个动词“爱”,主语是第三人称时要加“s”,主语是第一人称时则不加。

(1)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例如“不很好”和“很不好”,因语序不同,所表示的意义也不一样。在“我和弟弟”“我的弟弟”中,“和”表示并列关系,“的”表示偏正关系,由于虚词“和”与“的”的不同,因此表示的语法关系和意义也不相同。

(2)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无论词素组成词,词组成短语,或者短语组成句子,都有主谓、动宾、补充、偏正、联合五种基本语法结构关系,例如词“地震”,短语“身体健康”,句子“火车开动了”等都是主谓结构。

(3)词类和句法成分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汉语中词类和句子成分的关系比较复杂,同一词类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词在语法方面呈现出多功能性;反之,同一种句子成分又可以由几类词充当,两者之间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所以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不像印欧语那样有简单的对应关系。

二、汉字的文化功能汉字除了具有各种文字的共同功能之外,还有不同于其他文字的特殊功能。
文化功能就是特殊功能中的一种。

中国语言文字有三个特质,一是独体单音,二是单音四声,三是一字多音。

独体单音:一个字有且只有一个空间并占一个音节,所以中国自古就有韵对、对偶,形成整体的句式和诵读节奏的美感。因而便有了中国的古诗,即使是在古文中也离不开对仗工整。

单音四声:在古代就是平上去入,在现代就是阴阳上去四个音调。在英语里,单词有重音,句子有升降调,这些在汉语中也有,但汉语的音调是英语中所没有的。

一字多音:即多音字,一个字可以表达完全不同的几种事物或意思。因而汉字虽然比英语单词少(对比下新华词典和牛津高阶╮(╯_╰)╭),但是汉字所表达的意境更开阔。一方面,一个字可以不同的意思;另一方面,同一个意思能用不同的字词来表达。

扩展资料: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汉语是汉族的语言, 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主要语言之一,是联合国六种正式工作语言之一。 我国除占总人口91.51%的汉族使用汉语外,少数民族都不同程度的兼用汉语,有的民族还转用汉语。 现代汉语有标准语(普通话)和方言之分。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 是汉民族共同使用的文字,一些民族也已经完全使用汉字,同时汉字是我国各民族通用的文字。汉字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新石器时代就已经产生, 现在使用的汉字是由古汉字逐渐演变而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定规范汉字为国家通用文字。

参考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字概况

第2个回答  2019-10-11
1、独体单音(一个字占一个空间,声音只有一个音节)
2、单音四声(平上去入)
3、破音字(一个字同时有多种声音)
第3个回答  2019-12-09
中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学术界总结中国现有90多种语言,30种左右文字,汉语是中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第4个回答  2019-10-11
中国语言文字的特质是独体单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