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老人越老越顽固呢?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27

人到老年,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古怪毛病,有身体上的,也是性格上的。

随着家中长辈年纪渐长,与子女相处的时间愈来愈少,沟通障碍出现摩擦成了家常便饭。长辈老爱碎念、动不动就嫌东嫌西,要带他们出门怎么样都不肯,有时搞得家庭气气氛很僵。老人家为何那么固执呢?老人多重视尊严不想被怜悯看待老人随着年龄老化,各种失落感接踵而来,身体不听使唤、看不清楚也听不明白、体力下降,甚至大小便无法控制;儿女都已长大,已经不需要他们看前顾后,家中没有自己的位置;退休后不是家中经济主力,甚至要儿女拿赡养费等等。基于种种失落感,又不想让最亲近的子女看出来,长辈常用硬脾气来武装自己。尤其是男性,过去可能支撑起一家经济,年纪大了不习惯被别人帮助,也无法忍受子女露出怜悯的神情,因此选择用固执来回应。身为子女,可以透过“话术”来解决,试着理解长辈固执的原因,用迂回、以退为进、善意哄骗的方式说服。

比如年迈的老爸常抱怨膝盖痛无法爬楼梯,有时呼吸喘不过气,却拒绝看医师或请看护。子女可以这样迂回劝说:隔壁的黄奶奶说某某医师很细心,我也想去看看,现在健康检查有买一送一,你陪我去好不好?子女交出决定权让长者有存在感为人子女,总希望替年迈的父母尽一份心力,但想带父母出国玩,甚至要接父母同住,有时却被父母拒绝,多劝几次甚至还会生气。到底老人家是真的不需要陪伴,还是不好意思、讲客套话呢?

此时要学会观察沟通:1、小地方观察父母是否逞强。2、沟通要耐心,切勿口出恶言,听力不好的长辈需要适时就医或配戴助听器。子女与老人家沟通要有技巧,对长辈讲话要慢要低沉,可以让老人家看到嘴形,或用手等肢体语言辅助。3、要说服父母同住。若长辈没失能,生活可以自理,且表示不想与子女同住,就应予以尊重。但许多长辈自我照顾功能不足却仍不肯受照顾,情况严重的话,子女态度就要稍强硬;状况尚可,就要利用话术说服。4、要正视老人需求,倾听、陪伴、了解,三者缺一不可。老人有三大需求,分别是心理被了解、被良善地拥抱以及存在感被肯定。成功沟通的关键不只是语言,还要体谅、陪伴、了解彼此,且照顾长辈是以长辈需要为主,而不是自己觉得好,就恣意加诸于父母身上。有时一个轻轻的拥抱或触摸,彼此就能了然于心。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让老人有决定权。要让长辈受尊重、有存在感,不妨试试让长辈有日常生活决定权,如日用品使用的牌子、晚饭要做什么菜等。日常琐事尊重老人家的决定,一旦有大事要征求父母同意。面对固执长辈子女如何接招1、以退为进,在顾及父母面子的前提下用话术说服。2、请长辈心爱的孙子代为劝服。3、了解并陪伴长辈,给予善意拥抱或用肢体语言辅助。4、熟知彼此的红线,即便稍微踩到红线引起争执,也要正向看待。5、要正视自己的感受,适时寻求协助。给初老族群的建议1、不为自己设限,学习改变,维持心理年龄不老。2、把追求健康当成义务。3、生活重心转移,寻找新的生活目标,维持社交互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6-05
这个问题我很多年前就在思索了。为了不让自己有心结,我走访了好几位老年的亲属和他们的家人,这里没有什么大头的分析数据和评测文章,只有一个简单的结论。
这个结论是,顽固的老人他们年轻的时候也同样顽固,只不过有些是隐性的,在年轻的时候没有那么极端。
就我父母来说,他们的顽固脱离不了他们年轻时候的范畴,只是维持到老或者更甚一些。
就我的一些开明开朗的老年亲属来说,他们年轻的时候就豁达开朗,年老的时候更是下到几岁孩童,上到耄耋老友都能聊的开心,顺心和让人安心。
对于我们这些还未老去的年轻人来说,从现在保持开朗向上的积极心态是避免变成未来自己讨厌的人的重要举措。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