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界定诈骗与经济纠纷

如题所述

诈骗与经济纠纷的界定如下:

1、两者的含义不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经济纠纷是市场经济主体之间因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矛盾而引起的权益争议;

2、构成要件不同,即主观目的与客观手段不同;

3、解决方式不同,经济纠纷当事人可以自愿选择和解、调解等方式解决,诈骗犯罪受害人需要通过刑事手段来保护其财产权益;

4、性质不同,经济纠纷是人身和财产权益发生的权利冲突;诈骗犯罪是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为目的。

具体如下:

1、两者的含义不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是犯罪行为的一种,公安机关对其立案侦查有权管辖;经济纠纷是指市场经济主体之间因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矛盾而引起的权益争议,是民事纠纷的一种,公安机关不能干预经济纠纷;

2、构成要件不同,即主观目的与客观手段不同

(1)主观目的上,诈骗中的借款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经济纠纷中的借款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有日后返还的意愿。非法占有目的的判断属于行为人主观心理事实认定的范畴,但必须结合案件的客观事实来综合判定;

(2)客观手段中,诈骗采取的是欺骗或隐藏事实的手段,而经济纠纷是正当行为。诈骗中实施了以借款为名骗取他人财物的诈骗行为,应当把正常的借款行为导致的经济纠纷与以借款为名实施的诈骗行为区别开来。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借款行为是基于签订、履行借款合同的真实意思而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民事法律调整。以借款为名实施的诈骗是没有归还借款的意图,而以借款为幌子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是一种侵犯他人财产的违法行为,诈骗数额较大的,构成犯罪,受刑法调整。需要特别注意,一般经济纠纷属于民事纠纷中的一种,因此不会涉及刑事犯罪,但也不排除行为人在一开始就具有非法占有对方财物的目的,这种情况下如果符合条件的话,则会被认定构成诈骗罪;

3、解决方式不同,经济纠纷当事人可以自愿选择和解、调解、仲裁、民事诉讼等方式予以解决,诈骗犯罪受害人需要通过刑事手段来保护其财产权益;

4、性质不同,经济纠纷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因人身和财产权益发生的权利冲突;诈骗犯罪是行为人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为目的的危害社会行为。

诈骗的立案标准如下:

1、诈骗金额达到3000元的即可立案。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2、诈骗未遂,以数额巨大的财物为诈骗目标的,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定罪处罚;利用发送短信、拨打电话、互联网等电信技术手段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诈骗数额难以查证,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他严重情节”,以诈骗罪(未遂)定罪处罚:

(1)发送诈骗信息五千条以上的;

(2)拨打诈骗电话五百人次以上的;

(3)诈骗手段恶劣、危害严重的;

3、对共同诈骗犯罪,应当以行为人参与共同诈骗的数额认定其犯罪数额,并结合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和非法所得数额等情节依法处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