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好金鱼

如题所述

  金鱼的祖先是野生活鱼也就是野生鲫鱼,据记载早在宋朝金鱼就已经成为观赏鱼。自明清以来,红黄色的金鲫鱼是金鱼最初的称呼,后来经过长期的人工定向培养、选种和杂交,使得金鱼的种类达到目前的三百多种。中国是金鱼的故乡,金鱼先从中国传到日本,后遍及欧洲、美国以及全球。在宠物市场上,金鱼是最容易购买到的观赏鱼,本文就金鱼的饲养管理、水质控制、饲料管理和疾病预防等与广大养育爱好者交流经验。


图1 自来水是金鱼饲养常用水

  1、如何选择水源和保证水质

  一般城市的养鱼爱好者都会采用自来水或深井水,农村的则多采用河水、湖水、井水等,也有用泉水、雪水等的。这些水源概括起来就分为地表水、地下水和经过消毒加工处理后的自来水三种水源。雨水因含有杂质较多、水中含氧量低、同时大气污染使得雨水偏酸性,因此不能作为金鱼饲养用水的水源。城市小河道、下水道水以及阴沟水,因有害因素较多,绝对禁止作为金鱼饲养用水的水源。

  自来水作为养鱼爱好者普遍使用的水源,城市中的自来水多数采用地表水经过沉淀、消毒而成。由于地表水与空气接触面大,水中溶氧量多,沉淀处理后杂质少,消毒处理后病原体少,而且水源丰富,一般被认为是理想的金鱼饲养用水,但由于自来水出水厂时采用漂白粉进行消毒,水中常残留不同数量的氯气,而这种氯气对金鱼体表及鳃组织有毒害作用,常使金鱼中毒死亡,因此使用前必须采取相应处理后才能作为金鱼饲养用水,一般采用强阳光暴晒十二个小时以上或无光照存放两天后,等氯气自然挥发方可作为养鱼用水。如果急需用自来水进行换水时,可以用硫代硫酸钠中和自来水中的氯气,一般每立方米水中放入一克硫代硫酸钠中和水中氯气,方可使用。但是一般我们日常饲养金鱼的饲养用水都采用暴晒的方法,或者是采用专门的过滤设备过滤十小时以上,只有在急需用水时才用硫代硫酸钠中和的方法,此法尽量少用,因为在夏季高温季节如使用的量未掌握好,会造成水体浑浊导致水不能用。


图2 金鱼的饲养环境较海鱼随意很多

  2、如何选择鱼饲料

  金鱼是杂食性的鱼类,不但对自然环境中的动物性、植物性饲料均能适应,而且能食人工饵料,金鱼的饲料品种很多,要注意的是变质的鱼饲料坚决不能投喂,否则会直接影响金鱼的健康生长和水质的质量,甚至有可能导致金鱼的缺氧患病和死亡。所以我们在平时的饲养的过程中要十分注意饲料的质量,存放鱼饲料最好离地面二十公分,因为如果鱼饲料距离地面太近可能会因为地面潮湿使得饲料发霉变质。在投喂鱼饲料的时候也要控制好量,要根据金鱼的大小和食欲情况适当投喂。同样鱼饲料的品种选择要根据金鱼的适口性,还有水质过滤系统的流量大小而定,现在一般都选用颗粒饲料,颗粒饲料的优点是浮在水面上金鱼都能吃到,不会浪费,也方便将多余的饲料清理出去,保持水质的清洁。


图3 黑玛丽

  3、如何预防疾病

  金鱼的常见疾病有以下几种:

  (1)白点病:本病是家养宠物鱼的常见病,主要症状为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可见许多小白点。病原体为多子小瓜虫,因此又称小瓜虫病。鱼被大量小瓜虫密集寄生时形成白点状囊泡,严重时布满全身。后期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病鱼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动。小瓜虫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水温15-20℃最适于小瓜虫繁殖。可利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方法,提高水温到30度。促使产生在鱼体表面的孢子快速成熟,加速其生长速度,使他们自鱼体表面脱落后,再选用硝酸亚汞、孔雀石绿、福尔马林等治疗。


图4 发生白点病的金鱼

  (2)水霉病:本病的发病原因是水霉菌从鱼体的伤口侵入,开始寄生于表皮,逐渐深入肌肉,吸取鱼体营养,大量繁殖,向外生出灰白或青白色菌丝(肉眼可见棉丝状)。寄生部位伤口发炎充血、坏死、溃烂;病鱼常利用缸壁、石砾或水草摩擦患处,最后衰竭死亡。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早春晚秋最易流行。碰伤、冻伤的幼鱼易患;未受精和胚胎活力差的鱼卵也易寄生。保持水质的清洁、水温适宜和鱼体健壮不要造成外伤是预防的关键。可选用盐水或高锰酸钾、呋喃西林、孔雀石绿溶液浸泡病鱼或局部涂抹治疗。

  (3)白云病:本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水温变化大大,导致口丝虫、斜管虫、车轮虫等寄生于鱼体,刺激金鱼分泌大量粘液,使寄生部位出现白色混浊斑点,状似白云,寄生在鱼鳃则出现呼吸困难。治疗时可在鱼缸中盛五百毫升水,倒入福尔马林一毫升,将病鱼放入药浴,每次三十秒,每七天一次,能有效治愈。


图5 白云病的典型症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3-15
一、勤观察,早治疗
一般鱼被病原体感染或侵袭后,都有一段过程,有一些征兆,如病鱼活动迟钝,常缓慢游于水的表面,不聚群,若有惊动,略下沉后,即浮出水面。也有一些鱼刚发病时,狂游急窜,或体色灰暗,鳞片脱落等。再如,白鲫出血病发生后,早期鱼塘中的野小杂鱼死亡等。当发现鱼池中出现鱼病征兆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可避免病情扩展。
二、正确诊断,对症下药
首先根据气候特征,水源情况,鱼种来源,混养比例和密度饲养管理,历年鱼病流行规律,鱼群食欲、行动、体色等的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然后将濒于死亡的病鱼或死亡而未腐变的鱼尸,对其体表、鳃丝、肌肉、内脏等部位进行肉眼检查或镜检。看其体表有无出现大型的寄生虫中华鳋、锚头鳋等,或出血点块、鳞片脱落、烂鳍、肛门红肿等现象。鳃部,鳃盖充血腐蚀,鳃丝的颜色、粘液多少,寄生虫寄生,鳃丝腐烂带泥。剖开鱼腹后,是否有腹水、肠道发炎、充血,肝脏和脾脏等器官的充血。剥开鱼皮,肌肉是否出血等。根据检查的具体症状,首先诊断出寄生虫、细菌性、病毒性疾病或并发症,再根据病鱼的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作出正确诊断,对症下药。
三、准确测算,用准药量
准确测算,用准药量是治疗鱼病效果好坏的另一关键。对外用药,全池泼洒,要准确计算池水体积,并应考虑到水质特点及当时水温等的影响,如有机质多,水质较肥、水温较低时,用量应多些。池水体积的测算要以实有水面和平均水深计算。平均水深的测算,以池塘几个深浅不一的深度的平均数为准。内服药物的剂量以每千克鱼体摄食到多少药物来表示的,具体常有两种计算方法:按重量计算和按摄食率计算,应灵活运用。当池塘中大多数鱼摄食旺盛时,按塘鱼的总重量计算较为准确;当池鱼病情严重或气候不好,导致食欲减退,应根据估算的摄食率,以较高比例将药物拌入饵料中,以保证尚能吃食的病鱼吃到足够的药量。配制药饵时,还应考虑到药物在水中丢失的情况。注意估算塘鱼的总数重量,要考虑到各阶段生长增重的比例,不能以投放鱼种计算药饵的投喂量。
四、掌握药物特性,科学用药
鱼病常用药物都各有其理化特性,在保存使用时应注意合理化,避免药物因保存使用不当而造成失效。如哪些药物只能外用,哪些药物内服效果好、哪些药物不能合用。哪些药物合用效果会更好,哪些药物会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等。药饵应考虑到鱼的生活习性,制作浮性、沉性、微粒等不同的药饵。一般如青、鲤、鲫鱼发病应投喂沉性药饵;草鱼发病以投喂浮性的药饵或拌药在水草上较好;白鲢发病应投喂微粒药饵,制作时要拌入一定量的粘合剂,以防药物在水中散失。药物泼洒要将药物充分溶解后均匀泼洒全池,泼洒时间以下午进行比较好,因下午水温高,药效高。泼洒药物时从上风处逐步向下风处泼洒,泼洒后的剩渣残粒未溶解的药物,不能泼入池中。否则鱼吞食会引起中毒死亡。

五、根据病类,用足疗程
疗程是治愈鱼病的根本保证,没有足够疗程,就不能彻底消灭病原体,起不到用药的效果。因此,用足疗程是彻底消灭病原体,巩固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实践中疗程的长短,应根据鱼所患疾病的具体类别。如侵袭性疾病,是寄生虫寄生所引起的,一般使用杀虫药物1~2天为一个疗程,就可以起到治疗的目的;如细菌性、病毒性疾病一般3~5天为一个疗程。至于使用的疗程多少,则应视病情的轻重和病程的缓急而定。对于病情重、持续时间长的疾病就必需使用两个至三个疗程,否则疗效不彻底,有重发感染的可能。
六、几点注意事项
1.使用药饵投喂前应停食1天,让鱼处于饥饿状态,药饵投喂后,能迅速吃完。
2.在治疗期间及刚治好后,不宜大量换水和捕捞,以免给鱼带来刺激,引起应激反应,加重病情或引起复发。
3.治疗鱼病应采用内服外消相结合的办法,单纯依内服药不能起到内外夹攻的作用。
4.治疗鱼病时,不能单独多次使用同一种药物,以免使病原体对该药产生抗药性,应交替使用药物。
5.一旦发病后,无论治疗效果好坏,都避免不了损失的发生。因此,平时需坚持以防为主,治疗为辅的防治方针.
第2个回答  2014-03-11
一、勤观察,早治疗
一般鱼被病原体感染或侵袭后,都有一段过程,有一些征兆,如病鱼活动迟钝,常缓慢游于水的表面,不聚群,若有惊动,略下沉后,即浮出水面。也有一些鱼刚发病时,狂游急窜,或体色灰暗,鳞片脱落等。再如,白鲫出血病发生后,早期鱼塘中的野小杂鱼死亡等。当发现鱼池中出现鱼病征兆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可避免病情扩展。
二、正确诊断,对症下药
首先根据气候特征,水源情况,鱼种来源,混养比例和密度饲养管理,历年鱼病流行规律,鱼群食欲、行动、体色等的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然后将濒于死亡的病鱼或死亡而未腐变的鱼尸,对其体表、鳃丝、肌肉、内脏等部位进行肉眼检查或镜检。看其体表有无出现大型的寄生虫中华鳋、锚头鳋等,或出血点块、鳞片脱落、烂鳍、肛门红肿等现象。鳃部,鳃盖充血腐蚀,鳃丝的颜色、粘液多少,寄生虫寄生,鳃丝腐烂带泥。剖开鱼腹后,是否有腹水、肠道发炎、充血,肝脏和脾脏等器官的充血。剥开鱼皮,肌肉是否出血等。根据检查的具体症状,首先诊断出寄生虫、细菌性、病毒性疾病或并发症,再根据病鱼的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作出正确诊断,对症下药。
三、准确测算,用准药量
准确测算,用准药量是治疗鱼病效果好坏的另一关键。对外用药,全池泼洒,要准确计算池水体积,并应考虑到水质特点及当时水温等的影响,如有机质多,水质较肥、水温较低时,用量应多些。池水体积的测算要以实有水面和平均水深计算。平均水深的测算,以池塘几个深浅不一的深度的平均数为准。内服药物的剂量以每千克鱼体摄食到多少药物来表示的,具体常有两种计算方法:按重量计算和按摄食率计算,应灵活运用。当池塘中大多数鱼摄食旺盛时,按塘鱼的总重量计算较为准确;当池鱼病情严重或气候不好,导致食欲减退,应根据估算的摄食率,以较高比例将药物拌入饵料中,以保证尚能吃食的病鱼吃到足够的药量。配制药饵时,还应考虑到药物在水中丢失的情况。注意估算塘鱼的总数重量,要考虑到各阶段生长增重的比例,不能以投放鱼种计算药饵的投喂量。
四、掌握药物特性,科学用药
鱼病常用药物都各有其理化特性,在保存使用时应注意合理化,避免药物因保存使用不当而造成失效。如哪些药物只能外用,哪些药物内服效果好、哪些药物不能合用。哪些药物合用效果会更好,哪些药物会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等。药饵应考虑到鱼的生活习性,制作浮性、沉性、微粒等不同的药饵。一般如青、鲤、鲫鱼发病应投喂沉性药饵;草鱼发病以投喂浮性的药饵或拌药在水草上较好;白鲢发病应投喂微粒药饵,制作时要拌入一定量的粘合剂,以防药物在水中散失。药物泼洒要将药物充分溶解后均匀泼洒全池,泼洒时间以下午进行比较好,因下午水温高,药效高。泼洒药物时从上风处逐步向下风处泼洒,泼洒后的剩渣残粒未溶解的药物,不能泼入池中。否则鱼吞食会引起中毒死亡。

五、根据病类,用足疗程
疗程是治愈鱼病的根本保证,没有足够疗程,就不能彻底消灭病原体,起不到用药的效果。因此,用足疗程是彻底消灭病原体,巩固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实践中疗程的长短,应根据鱼所患疾病的具体类别。如侵袭性疾病,是寄生虫寄生所引起的,一般使用杀虫药物1~2天为一个疗程,就可以起到治疗的目的;如细菌性、病毒性疾病一般3~5天为一个疗程。至于使用的疗程多少,则应视病情的轻重和病程的缓急而定。对于病情重、持续时间长的疾病就必需使用两个至三个疗程,否则疗效不彻底,有重发感染的可能。
六、几点注意事项
1.使用药饵投喂前应停食1天,让鱼处于饥饿状态,药饵投喂后,能迅速吃完。
2.在治疗期间及刚治好后,不宜大量换水和捕捞,以免给鱼带来刺激,引起应激反应,加重病情或引起复发。
3.治疗鱼病应采用内服外消相结合的办法,单纯依内服药不能起到内外夹攻的作用。
4.治疗鱼病时,不能单独多次使用同一种药物,以免使病原体对该药产生抗药性,应交替使用药物。
5.一旦发病后,无论治疗效果好坏,都避免不了损失的发生。因此,平时需坚持以防为主,治疗为辅的防治方针.
第3个回答  2014-03-15
1、注意放养方法
刚买回来的金鱼,切忌连鱼带水一起倒入鱼缸。因为刚买回来的鱼,在塑料袋中的水温与家中鱼缸中的水温不等,往往会使鱼“感冒”患病。有时买回来的鱼和水带有病菌,一旦倒入鱼缸中,反而连累其他鱼。所以,刚买回来的鱼应该先连同塑料袋一起在空缸水中放置20分钟,让袋内外水温达到一致时,再把鱼轻轻倒入空面盆中,适当加入少许等温新水,静止半小时,把鱼捞入盛有新水的空鱼缸中饲养。过一周后,未发现鱼儿有病,并已恢复正常活动时,再把鱼捞入饲养缸中合并饲养。
2、注意鱼缸消毒
鱼缸的消毒可用高锰酸钾溶液,以淡紫色高锰酸钾溶液浸泡一段时间即可。消毒以后再用清水清洗两遍。如果是用黏合剂黏结的玻璃鱼缸,最好放置一段时间后再用,因为化学黏结剂对金鱼有损伤。
3、注意光照
金鱼应在光亮、黑暗交替环境下生存。光照既可以增氧,又可以刺激鱼体表色素细胞,有利于加快变色和出现鲜艳光泽。
4、注意投喂方法
金鱼是观赏鱼,养鱼的目的不是要它很快长大,所以也要控制投食量,尤其是新买来以后,投食量过多往往把金鱼撑死。刚买回来的金鱼一时不适应新环境的改变,故开始的1~2天内不要给食,第三天才可给以少量食物,给食量只能逐渐增加,投食量不超过鱼体质量的1%。以后按此比例两天投食一次即可,切不要喂食量过多过勤。喂多了反到以下坏处:一是鱼吃饱了,代谢水平提高,耗氧量增加,容易引起缺氧窒息而死亡;二是饵料剩下,容易腐败发酵,使水质变坏,也会造成缺氧。其实金鱼是比较耐饿的,一两周不喂,也不会发生问题。
5、注意换水量及换水方法;
金鱼属冷血动物,能在0~39℃之间正常生存,最适宜温度是20~28℃。换水时温差不宜超过2℃,温差超过7℃时易得病,甚至死亡。另外,金鱼尤其是幼鱼比较娇嫩,不宜彻底换水。①夏季1~2天部分换水一次,10~15天全部换水一次,冬季一般不换水。②换水宜少不宜多(换水量为总量的 1/4~1/3)。在换水时,一定要使用新(优)水,水温差不宜过大,若用自来水,使用前必须凉晒1~2天再用,或每立方米水体中加入2~3克大苏打,以中和水体中的氯离子。若用井水,用浅井水养金鱼效果更好,但使用前也须1~2天再使用。若用江、河、湖水,一定是未污染的,可直接用来养金鱼,但水中腐殖质及寄生虫容易危害金鱼,因而经过滤后使用较安全。
换水的方法:宜在傍晚四、五点钟进行,用乳胶吸管轻轻吸去缸底的粪便和剩余的饲料等污物和部分老水,兑入等温新水,在注入新水时,应按量慢慢地沿缸壁注入,切忌猛倒、猛冲,更不要冲及鱼体,否则容易使金鱼着凉内伤,引发烂鳞病和毛细血管充血等疾病。等鱼适应环境后,再转入正常饲养管理。
初养鱼者都有死鱼的经历,原因是还没有完全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一般来说,凡是精心饲养,管理得法,注意放养密度,饵料新鲜,定质、定量、定时投喂;掌握好水温变化,维持水质良好等要令,就能够把金鱼养好的。以下向您介绍养好金鱼必须注意到的基本要令和方法,供您参考。
一 养好鱼要先学会买好鱼:
(一) 怎样挑选金鱼
(1) 优秀金鱼的条件
形态美 体形匀称,身体短尾鳍宽大,品种特性明显;
色彩美 体色浓艳鲜丽,触目即具鲜明秀丽之感;
运动美 游动稳重优雅,姿容绮丽。
(2) 怎样挑选健康金鱼
健康的鱼在水体的中下层游动、觅食且争食,游姿自然、悠闲、同其它鱼合群,尾鳍清澈透明、飘逸。沉底、浮头、游动现挣扎状,有外伤、白毛、白点,尾鳍肥厚、浑浊、严重血丝的、眼球浑浊,体色暗淡无光及单身独处的,是病鱼不能购买。
刚学养鱼有一个技术积累过程,不一定选完美的鱼,而要买便宜的鱼,当然买健康鱼这一点是一定不能忽略的。
二养金鱼前先要准备好一个体积不能太小的鱼缸,这主要根据你所养金鱼的大小和数量多少来决定。要注意鱼的投放密度。初养者常会见到喜爱的鱼就买,极少顾及缸内究竟能养多少条鱼,就算徵求鱼贩们的意见,以营利为目的他们,能说让你少买吗?以本人经验,最少要保证达到3升水养1厘米长的鱼,如果您的鱼缸容纳了 100升水,那么可喂养10厘米的鱼3条,5~6厘米的鱼(其体形比较窄小)可养8条。冬天气温低、喂食少,可以适当密一些。在较大的空间内金鱼比较活跃,体色较鲜艳。密度过大易导致水中缺氧、水质恶化,导致金鱼生病死亡。
三 准备给金鱼用的新水,要先存放一两天,称为晒水,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去水中的除部分氯气,另一个作用是使新水和旧水的温度接近。
注意鱼缸消毒
鱼缸的消毒可用高锰酸钾溶液,以淡紫色高锰酸钾溶液浸泡一段时间即可。消毒以后再用清水清洗两遍。如果是用黏合剂黏结的玻璃鱼缸,最好放置一段时间后再用,因为化学黏结剂对金鱼有损伤。
3、注意光照
金鱼应在光亮、黑暗交替环境下生存。光照既可以增氧,又可以刺激鱼体表色素细胞,有利于加快变色和出现鲜艳光泽。
4、注意投喂方法
金鱼是观赏鱼,养鱼的目的不是要它很快长大,所以也要控制投食量,尤其是新买来以后,投食量过多往往把金鱼撑死。刚买回来的金鱼一时不适应新环境的改变,故开始的1~2天内不要给食,第三天才可给以少量食物,给食量只能逐渐增加,投食量不超过鱼体质量的1%。以后按此比例两天投食一次即可,切不要喂食量过多过勤。喂多了反到以下坏处:一是鱼吃饱了,代谢水平提高,耗氧量增加,容易引起缺氧窒息而死亡;二是饵料剩下,容易腐败发酵,使水质变坏,也会造成缺氧。其实金鱼是比较耐饿的,一两周不喂,也不会发生问题。
5、注意换水量及换水方法;
金鱼属冷血动物,能在0~39℃之间正常生存,最适宜温度是20~28℃。换水时温差不宜超过2℃,温差超过7℃时易得病,甚至死亡。另外,金鱼尤其是幼鱼比较娇嫩,不宜彻底换水。①夏季1~2天部分换水一次,10~15天全部换水一次,冬季一般不换水。②换水宜少不宜多(换水量为总量的 1/4~1/3)。在换水时,一定要使用新(优)水,水温差不宜过大,若用自来水,使用前必须凉晒1~2天再用,或每立方米水体中加入2~3克大苏打,以中和水体中的氯离子。若用井水,用浅井水养金鱼效果更好,但使用前也须1~2天再使用。若用江、河、湖水,一定是未污染的,可直接用来养金鱼,但水中腐殖质及寄生虫容易危害金鱼,因而经过滤后使用较安全。
换水的方法:宜在傍晚四、五点钟进行,用乳胶吸管轻轻吸去缸底的粪便和剩余的饲料等污物和部分老水,兑入等温新水,在注入新水时,应按量慢慢地沿缸壁注入,切忌猛倒、猛冲,更不要冲及鱼体,否则容易使金鱼着凉内伤,引发烂鳞病和毛细血管充血等疾病。等鱼适应环境后,再转入正常饲养管理。
由于投喂不均及水质不良,水质不稳定导致珠鳞的脱落。
另外,不可以用雨水养金鱼,因为雨水一般含有杂质,有时是呈酸性
还有夏季预防病
金鱼属于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着环境温度而变化。夏季正值金鱼生长的旺季,鱼儿游动生机活泼,色泽亮丽喜人。但应预防金鱼“浮头”和“烫尾”。
“浮头”因水中缺氧,金鱼上浮到水体的表面层,让口伸出水面呼吸空气的现象。“烫尾”是一种气泡病,在发病的鱼尾鳍上长有米粒大小的气泡。原因是水体中的溶解氧过饱和,大量的氧气形成一个个小气泡,依附到金鱼体上而致病。夏季池中水草生长旺盛,在阳光光合作用下释放出大量的氧气,故得病。
为此,夏养金鱼应防暑降温,加深水位,勤除污染物,不断换水,盖上遮阳板,并应抑制水草繁殖,则可有效预防“浮头”和“烫尾”。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