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后白天为啥一天比一天长

如题所述

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开始逐渐变长,正午太阳高度也逐渐升高。

冬至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少,比南半球少了约50%,北京的白昼时间仅有9个多小时。但是,这一天是数九的第一天,并不是最冷的时候,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有大气和水分,能够储存热量,并不是“即存即失”,而有“积热”。

从气候上看,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

扩展资料

太阳直射点的活动规律及地理意义

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入射角度(即太阳高度角 )为90度的地点,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

活动规律为:春分(3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北移。夏至(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23°26′N)上,此后南移。

秋分(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继续南移。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23°26′S)上,在此之后向北移动。

地理意义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全球热量分布变化。

2、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带动行星系的南北偏移。

3、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冬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6-08

因为冬至过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使北半球白天渐增长,夜晚逐渐缩短。

    冬至日,一般都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这二日。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

    计算方法冬至日期(东八区)的计算公式:(YD+C)-L,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1.94,20世纪=22.60。

    举例说明:2017年冬至日期=[17×0.2422+21.94]-[17/4]=26.0574-4.25=21.8074,12月22日冬至。

    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因为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衰转盛,由静转动。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

第2个回答  2019-02-22
冬至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夏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直射南回归线,所以冬至黑天时间最长,白天时间最短,以后白天时间逐渐变长,夜晚时间逐渐缩短。这都是地理知识,一定要好好学习地理,很重要的。
第3个回答  2014-04-30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冬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又慢慢地向北回归线转移,所以白天也会一天天延长
麻烦采纳,谢谢!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