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区别与联系

如题所述

简述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区别与联系如下:

区别

(一)特点不同

显性课程具有计划性。是以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形式明确陈述的课程,有明确的文件规定,在学校内正式实施,对学生的影响在预料内。隐性课程则具有非计划性。是以教育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等方式存在的,未明确陈述的课程,在学校内没有明确开设,对学生的影响在预料外。

(二)过程不同

显性课程多以课堂教学为教学过程的主阵地。授课计划在课堂前完成,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而隐性课程多以学校环境为载体。如校园建筑、校园绿化、人际关系等,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丰富精神世界。

(三)结果不同

显性课程以学术性知识为教学内容,以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智力为目的,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是知识与技能。而隐性课程给学生带来非学术性影响。指向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的能力。

联系

(一)互补关系

显性课程在教学计划内,以学术性知识为主导任务。而隐性课程在教学计划外,多以品德态度等非学术性知识为主要任务。二者相辅相成,以互补形式存在。

(二)转换关系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隐性课程一但被发现了价值所在,便会有意识的开发为显性课程。使得二者的分界不断调整,互相转换。

(三)递进关系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是相互促进的,共同提升的。一般来说,显性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由于学生的主动性而产生新经验,推进隐性课程的发展。反之,隐性课程带来的学生的生活经验,也有利于对显性课程知识的理解。

隐性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

(1)观念性隐性课程:包括隐藏于显性课程之中的意识形态,学校的校风、学风、有关领导与教师的教育理念、价值观、知识观、教学风格、教学指导思想等。

(2)物质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建筑、教室的设置、校园环境等。

(3)制度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管理体制、学校组织机构、班级管理方式、班级运行方式。

(4)心理性隐性课程:主要包括学校人际关系状况,师生特有的心态、行为方式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