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该怎样防控?

如题所述

一、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该怎样防控?

风险点一:对企业的隐性负债认识不到位。企业负债可以从相关财务报表中反映出来,但以企业股东、法人代表名义从民间融资却无迹可循。“温州跑路潮”便是个最好的例子:从今年4月至今,温州共计有29家民营企业老板出逃,其中大多数企业都是经营鞋业、眼镜业、服装业等实体经济。据媒体报道,仅9月25日一天,温州就有9个老板“跑路”。据粗略计算,2011年所有出逃企业总资产可能已经超过30亿元。毋庸置疑,“跑路”原因与民间借贷息息相关。

风险点二:企业人员流动性太强,导致生产经营状况不稳定。如浙江衢州一家做来料加工的企业,由于用工荒问题导致企业经常处于半停产的经营状态。一方面,来料加工企业依赖于定单,定单量的大量增加导致人员配置的缺乏;另一方面,新招员工对业务的不熟悉及熟练工的频繁跳槽,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极大的波动性。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一家平均利润率较高但周期性利润率波动偏大的企业,并不能赢得风投的青睐。

风险点三:第一还款来源偏弱所掩盖的问题。由于小企业的生存与上游企业的供求关系密不可分,而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销售收入直接来自大企业的销售渠道,一旦上游流动资金运行不畅,受影响最大的无疑就是它的下游企业,正所谓“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就是这个道理。此外,许多小企业自身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无相关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而这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都是小企业的通病。因此,这类企业在经济浪潮中抗风险能力普遍较差。

针对上述三个问题,笔者认为当从三方面着手:

一、顾名思义,隐性负债之所以称之为隐,说明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见其庐山真面目的。但真相只有一个,所以信贷员只能通过迂回的方式,才能得到想要的企业民间融资真实信息。企业是不可能独立发展起来的,必然有其相应的生存土壤,通过综合分析其周围企业及企业主资金流向,不失为一种捷径。

二、企业由于经常性半停产,对流动资金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所以,采用周期循环性流动资金贷款的方式十分有必要。企业接大订单,原料、机器设备及用工成本增加,所以相应贷款量增加;企业业务淡季,对资金需求小,相应贷款金额也少,将有限的资金运用到刀刃上,对小企业的财务费用负担也少。此外,企业采取循环性流动资金贷款的方式第一次可能会比较繁琐,但此后在限定额度内续贷则会方便许多,可减少时间、精力上不必要的支出。

三、对于第一还款能力偏弱的企业,则需要以多方位的视角来考量。现金流不足,是因为固定资产投入偏大还是因为经营策略不当导致企业全身供血系统不畅?按季结息不及时,是因为该企业长期投资导致暂时性失灵,还是因为企业财务状况已陷入恶化无力挽回败局?这些都是值得深究的问题,是进行扶持还是果断避开高风险,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有这样一种观念十分常见:虽然第一还款能力不强,但如果该客户抵(质)押物足值,抵押率较低,则可以放宽第一还款能力条件。撇开现今国内类似房地产抵押这种看似保值的“安全类贷款”不谈,我们要做的是回到起点贷款当初的目的上来。纪伯伦有句名言讲得十分贴切: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的确,当发放贷款时我们应当不只是机械地按照流程来办,而应不时地回头看看是否和我们当初定的贷款目的有所偏离,若贷款量有变,则按需调整,最终确定贷款金额;若回款周期调整,是否可以采取循环类贷款,诸如此类。银行发放贷款的目的是为了让企业朝好的趋势发展,而不是希望通过无奈之举第二还款来源收回本息。而企业由初创成长期过渡到成熟发展期的表象是什么?在笔者看来,可靠稳定、逐步上升的第一还款来源就是吉兆。第一还款来源可以暂时弱,但不能一直弱,把企业做大做强才是最终目的,相信这也是信用社扶持小企业的初衷。

小企业信贷风险远不止这些,把风险尽可能降到最低,任重而道远。但笔者相信,只要通过努力,不断进取,农信社在小企业这片广阔的沃土上就会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二、公司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比较详细)

主要分为数据统计控制与审美面对面控制

三、信贷风险的内部控制

信贷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偏低,传统的信贷风险管理缺乏主动性的理念,信贷风险管理缺乏系统性,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普遍较差。接下来请欣赏我给大家网络收集整理的信贷风险的内部控制。

信贷风险的内部控制一、修订、完善各项信贷管理制度,保证各项制度之间的协调、配合和制约,确保各项信贷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首先,从制度上完善信贷档案管理。尽快制定、实施《信贷档案管理实施办法》,就信贷档案的收集、交接、检查进行明文规定,指派专人负责,并定期检查、考核执行情况。对企业财务资料虚假问题,可以考虑建立"四相符审核"和"财务报表审计失实责任赔偿制度"。具体来说,就是:一方面银行本身对借款企业的总账、明细账、原始凭证和重要实物进行核对,做到"四相符";另一方面可与会计师事务所签订合同,委托事务所对银行贷款申请人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作为银行审批贷款的依据,并同时在合同中规定,如因其报告不实而致使贷款损失,注册会计师本人及其所在事务所负责全额赔偿银行因此而受到的损失。

其次,进一步完善以贷款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授权授信、审贷分离、分级审批、集体审批、贷款"三查"等风险控制制度。包括:在办理信贷业务时严格按照业务流程、岗位权限以及行使权限的条件进行运作,加强不同岗位、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制约作用,实行对业务全过程的风险控制,杜绝各种违规行为的发生;制定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及贷后检查的办法和实施细则,规定应该包括的内容、调查方式、核实手段等,以避免流于形式。同时,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将信贷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人,严格考核,防止有法不依现象的发生。

二、建立健全信贷专门管理机构,防止信贷权力的过分集中,实行信贷决策民主化、科学化。首先要真正落实审贷分离制度,尽快将贷款的审查和批准权分别落实到不同的职能部门,明确贷款审查部门的工作范围、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规范贷款审批部门的工作制度、审批内容、审批权限、审批程序和审批责任。

其次,对大额贷款和疑难问题贷款,应建立专门的贷款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贷款审批决策问题。该委员会可以是一个非常设的机构,但应当由行政领导和业务专家组成,业务专家负责提供贷款申请人的基本信息、贷款风险分析报告及专家意见,贷款审批实行民主决策。

第三,将贷款风险评估具体落实到一个独立于信贷业务部门的职能部门。贷款风险定期评估是监测贷款风险度的一项具体工作,需要独立、科学、客观地对每一笔贷款生命周期中的风险状况作出量化评估,达到一定风险水平的贷款,就需要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化解、转移风险。因此,为了保证贷款风险评估的客观性、科学性、时效性,这项工作需要一个独立于信贷业务部门的其他部门来独立完成。设立专门的信贷管理机构是为了防范信贷权力的过分集中,利用机构的相对独立性在信贷权力分配中建立起一道"防火墙"。但为了保证信息的流动性,保证各个部门都能充分占有、共享收集到的借款人的资信信息,还应该建立信息在有关部门流动的制度,防止划地为牢、公共信息被一个部门私自占有的情况发生。

三、建立借款人信用信息共享制度。上述两项措施旨在解决商业银行单个分支机构的信贷管理问题,但是由于单个分支机构的业务领域仅限于某一地区,不可能全面掌握现有借款人,特别是未来借款人的资信情况。因此,商业银行还应该在其系统内建立借款人信用信息系统,让其所有的信贷业务部门全面掌握借款人的资信状况、地方经济运行状况、国民经济运行状况、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宏观或微观经济政策。借款人信用系统可以收集有钱不还、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或者企业运行状况较差、贷款风险度过高的借款人的信息,通过在系统内交流"不良借款人黑名单"的形式,禁止其分支机构向不良借款人发放新的贷款,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收回旧贷款

信贷风险的管理组织(1)在推行审贷分离后,审贷人员(独立审贷人)所掌握的信息要多于送审人员(如客户经理或负责信贷调查人员)所提供的信息。现实生活中,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不但会出现在贷款人(银行)和借款人之间,同时也会出现在银行内部审贷人与送审人之间。为避免包括道德风险在内的相关风险,西方先进银行通常会专门通过各种办法为审贷人员寻找和提供由第三者长期固定提供的涉及借款人的信息。有关审贷人员则把这种第三者长期固定提供的信息用作贷前核实和印证送审人员所送审材料,贷后则用作对贷款人的不间断跟踪和监察或预警。比如,不少西方先进银行就专门为其信贷审核人员订阅穆迪公司的按月更新信贷监察系统(creditmonitor)和按日更新信贷监察系统(creditedge),从而掌握全球几万家企业的信贷信息。

(2)风险经理和业务经理平行作业。信贷风险控制遵循“四只眼”原则,必须是客户经理和风险管理员两人之行为,只有客户经理或风险管理员任何一方的贷款发放决定,信贷业务流程不能继续。花旗银行推行风险经理和业务经理平行作业,而且,每笔信贷的发放都必须得到至少两个经授权的信贷审批官(其中一人应为独立的风险管理人员)的批准。

信贷风险的道德风险1)道德风险的概念

道德风险是委托人与代理人签约后,在履行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有可能为实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采取不利于他人的行动,侵占他人的利益,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多层次和多方面的委托代理关系,因此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道德风险在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中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和客观存在。中国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仍然是信贷业务,信贷业务的道德风险问题也成为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研究重点。

2)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过程中道德风险层次及其表现形式

根据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管理体制和操作流程,道德风险主要存在于以下三个层次,并具体表现为: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决策层的道德风险:商业银行信贷的决策层主要是各级行的领导和信贷审批人员。在中国商业银行的产权体制下,进行信贷决策的个人大多不拥有与其职权相适应的产权,事实上并无足够的经济能力对决策结果负责,或者只负有微不足道的责任,而且在中国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机制下,决策人员对信贷所创造的风险和收益所承担的责权利也是不对等的,这是决策层存在道德风险的根本原因,具体表现在决策行为的非市场化,对高级管理层的约束力软化,对违规行为反应迟钝等等。

商业银行管理层的道德风险:商业银行的管理层主要指各级管理行的信贷业务管理人员。决策层的道德风险增加了管理层的道德风险,如表达意见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迎合上意",利益目标短期化,在决策层对管理层的约束力软化的情况下,不同形式的越权经营,对下级违规行为反应麻木甚至默许,账外经营,操纵会计报表,人为调整统计数据,报喜不报忧等等。

商业银行经营层的道德风险:商业银行的经营层是指信贷业务的直接经办人员。他们是信息的收集者,是微观信息量最丰富的层次,由于其获取的微观信息量最大,当管理层的监督不到位时,成为商业银行内部道德风险发生频率最高的层次。如工作人员利用制度漏洞,高素质人员利用电脑作案,信贷及不良资产管理人员删除不利信息或提供不实信息误导管理层等等。

3)中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产生道德风险行为的防范对策

由于中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产生道德风险问题的原因复杂,影响因素较多,因此,要有效防范道德风险就必须内外部、制度和人及产生道德风险的各层次进行综合防范。

首先,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应该说国内商业银行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作为中国商业银行主体的国有商业银行仍然没有完全摆脱政企不分的局面,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股东作用仍然有限,产权不清、内部人控制等问题难以有效解决,股东大会及商业银行内部监督系统还无法实现对决策层和高级管理层的有效制约。必须真正建立起商业银行决策层以其自身权益对银行的经营效果负责,经营者直接承受经营失败的经济责任的管理体制,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的道德风险控制才可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其次,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将中国商业银行部门分散管理的风险管理方式变为流程管理和系统管理。根据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行为将风险控制分为业务流程的风险控制与管理流程的风险控制进行分别的研究与设计。要在既定的组织结构下,加强各部门内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有效控制各项管理工作及工作流程中的风险,从而充分发挥内部控制体系在道德风险防范中的作用。

第三,建立充分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外部监督,可有效地降低商业银行内部道德风险。

充分发挥银监会及银行同业公会的作用,如建立金融从业人员信息库,对不适合担任商业银行高级管理职务的人员信息予以充分披露,提高商业银行获取人力资源信息的能力;要求各商业银行提高对违规经营责任人员处罚的透明度等等。同时也要明确监管部门的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外部监督的及时有效。从而促使商业银行在进行高级管理人员任用时不仅仅限于银行监管部门的资格审查,而且从自身的风险控制角度自觉加强人事任用的审慎性,降低商业银行信贷过程中管理层的道德风险。

第四,以法约束,加大对信贷人员从事道德风险行为的惩罚力度。

制订严格执行刚性的法律制度对防范银行信贷人员的道德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根据香港《防止贿赂条例》第九条(香港法例第201章)规定,银行信贷业务人员为本人或亲属接受客户的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如金钱、礼物、职位、服务、优待等利益,从而在处理信贷业务中给予优待,即为违法,其最高刑罚是入狱7年及罚款港币50万元,同时将招致最高7年的禁止担任任何法团或公共机构管理人员职位或在任何专业中执业的处罚。通过严厉的刑罚,发挥了其在维护金融秩序中的巨大威慑作用,遏制了信贷业务人员的贪欲,使信贷业务人员不以身试法,防止了信贷业务中的道德风险行为。

第五,塑造诚信企业文化,建立廉洁高效的信贷人员队伍。

企业文化是决定企业运作的核心模式和信念。健全的道德文化,是各级员工处理日常事务的决策基础。如果各级信贷业务人员都能自发地维持高的道德标准,则银行无须担心违法活动的发生。通过建立诚信企业文化,加强对信贷人员的诚信管理。要经常留意各级信贷人员的行为,及早发现问题;要通过不同的人与客户进行联络,防止其对信贷人员进行腐蚀;要通过内部投诉机制,举报各种舞弊行为;要针对员工的具体情况,安排周密的培训计划,如经常开展案例分析,以案说法等防范教育,使信贷从业人员认识到风险,加深其对法律、监管规定、道德标准的认识,提高其对道德两难问题的警觉性及处理有关问题的技巧。

四、公司的控制风险

小额贷风险管理尤为重要,公司未获得央行征信数据库的支持。内部控制风险也是一,多种原因导致其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在业务审核、流程控制等操作上缺乏竞争力,加大了操作风险和控制风险。“小额、分散”的贷款原则和规章也加重了公司的内部控制风险,公司面临着如何控制和降低风险的问题。
注重贷前对贷款者个人的信誉、经营能力和业务状是大额贷款实行集体决策制;三是灵活运用各种贷款形式。如以农户经营权、股权、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抵押贷,公司农户、农户基地职工工资性担保贷款,以及贵金属、有价票证为质押的贷款和小组担保、家族式贷后回访制度;五是杜绝信贷人员私下舞弊;六是中的差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