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最毒妇人心",又说"无毒不丈夫"?"无毒不丈夫"的典故出自哪里?

如题.

成语释义 要成就大事业必须手段毒辣,技高一筹。

成语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你不辩贤愚,无毒不丈夫。”

使用例句 那侄少爷见如此情形,又羞又怒又怕,回去之后,忽然生了一个‘无毒不丈夫’的主意来。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原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气量小的人称不上君子,肚量小的不是大丈夫 正统的原义.

经过渊源流传就变成了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意思就是 目标[欲望/野心]小的不是真君子,妇人之仁的难当大丈夫之名.

需要承认,这话确实是误传.不过也很贴切.在历史长河中,一将功成万骨枯,是很常见的.成大事者,没一个不是心狠手辣之辈.纵是仁义之师,也是血雨腥风.

有些人认为误传之后有误导人的嫌疑,我认为这已经成为另一种用法了,今时不同往日,已经是两回事了.无数词语引申出更多含义造就了我们精彩的中华文明.

词语是约定俗成的.已经被人认可的不该强行纠正.如果一一纠正我们的文化就要消失小半了.
寡人有疾原后有寡人好货寡人好色,是承认自己有毛病,现在引申成了索贿语,说"寡人有疾"意即我是喜欢金钱美女的你就用钞票砸晕我用美女诱惑我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0
恩女人心海底针
第2个回答  2013-09-20
人有阴暗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
第3个回答  2013-09-20
俗语“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是由“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演变而来的。
在元明清三朝的笔记、话本、传奇、杂剧、小说中,“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俗语的用例多得举不胜举。如:元·关汉卿《望江亭》杂剧第二折:“便好道‘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元·马致远《汉宫秋》杂剧第一折:“教他苦受一世,正是‘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98回:“常言说得好:‘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清·李玉《清忠谱》第六折:“〔付〕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