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作文

谁知道清明节作文咋写啊 小学生的 不是作文 是日记 要清明节的由来 速度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不是日记了 是作文 的 速度的 急

  我们回乡祭祖通常安排在清明过后的星期天,因为这是大人们的休息日。
  第一个祭拜的地点是祠堂,听爷爷说,因为祠堂是先人的聚居地。
  走进祠堂,大家就开始忙起来了。小孩子在大人的指导下开始认真地清扫上年放鞭炮的红碎纸,大人就小心翼翼地用布擦神主牌,嘴里还一边轻声说:“祖先啊,我们看望您来了……”有的就把带来的祭品先放在一块比较干净的地上。我的工作是负责把放在中间的这张长4米宽2米左右的黑色大木桌擦干净,然后就把祭品一件一件认真地摆好。
  祭品的摆放很讲究:所有的祭品的方向都要面向祖先的神主牌,首先要把装有茶和酒的各3个杯分成两排摆放;然后就放3双红色筷子;在那之后就是清明祭祖必不可少的烧猪、鸡等肉食,这只占用了桌子的大部分空间的大烧猪混身金黄金黄的,真的有点油光可鉴!在烧猪后,摆放的是一些元宝等纸制品,按照男左女右的规定,男用的物品,如香烟,衣服等就放在左边;女用的东西,如首饰等就放在右边。最后摆放的是用精美盘子装好的精心挑选的新鲜水果,精巧的糕点和糖果。爷爷又告诉我:“清明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纪念祖先,悼念哀思,表达的是对祖辈的追思。”
  等祭品摆放完毕后,我抬头望了望挂在横梁上已被人点着的一圈圈的坛香,祭祖的仪式正式开始啦。
  空气中弥漫着庄重严肃。我们双手举一炷香(三枝香为一炷,如有代亲人上香的便要多上几枝),按照辈分来排好队,默祷,向祖宗的灵牌鞠躬,双手把香和蜡烛双手插在香炉上。等所有人都上完香后,便开始“奠酒”,要双手拿杯,把茶和酒轻轻地酹在地上,请祖宗们喝酒品茶。最后就是烧元宝。烧元宝也很讲顺序:先烧纸币元宝,然后才烧体积比较大的祭品,如果一开始就烧体积较大的祭品,火就升不上。望着那烧得旺盛的火,我想祖宗一定很高兴收到我们的悼念。
  祭过祖祠,便是祭坟。
  第一个祖坟,离祖祠很近,祭拜的程序基本与在祖祠里相同。把它作为第二个祭拜的地点是因为这里的先人离我们这个年代较近。
  第三个祭拜的地方是在山坡上,因为在户外加上下完雨,所以在清洁方面要多费功夫。小孩子负责拔墓碑附近的杂草,大人就要用锄头把周围不平的泥地填平。元宝蜡烛香和烧猪等祭品是不能随便放在地下的,得一直拿着,抬着。默祷,鞠躬,插蜡烛和香,奠酒。如果有时凤很大,就会安排几个固定的帮手把熄灭的蜡烛重新点着,这是件重要而又细心的工作。
  第四个祭拜的地点是在山上。路不太好走且很滑,抬烧猪的大人们通常走在最后,而冲在前面的先锋一般都是小孩。今年,我加入了队伍的中间,帮忙提祭品。山顶是一个面积不算大的平台和一个人造洞穴,洞里安放着着祖先的骨殖,骨缸整齐地排列着,每个缸上有红色和白色的长纸条用石头压着,这些纸条每年一换。
  爷爷说,把祖先的坟墓安放在这山上的道理:这座山的风水特别好,在这座山后还有一座大山,正所谓背有靠山,周围还有群山围绕,附近更有小河相伴,青山绿水,环境优美。而建洞穴是为了不让祖先遭日晒雨淋,这个洞穴冬暖夏凉,这样精挑细选是为了让祖先们能有一个安乐的居所,使他们的灵魂得到安息,表示后辈的孝心。爷爷说,这祖坟的年代更久,是明清两朝的祖先们的居所。
  平台的面积本已不大,烧猪和其他祭品的摆放顺序也要按规定,占了不少位置,我们走动时都特别注意,一不小心就可能会掉下山。这次的程序略有变化,大人们几乎分成两队工作:一队负责烧香点蜡,另一对负责烧元宝等。在这里,我们会点上三枝1米左右的大香,红色的蜡烛也插了好几排。拜祭程序一样。使我有几分新鲜感的是元宝,我曾看见过一些做工精致的纸项链,纸耳环等首饰,也看见过一些像纸护照一类的物品——可能祖宗们也要出国串门子?望着那一缕缕飘出山外的青烟,祖先定能收到我们的思念与祝福。元宝等祭纸都烧得正旺,风把一些烧透的吹上天空,我想起了妈妈小时候给我说过:“如果那些纸灰飞得越高烧得越旺,表明祖先越高兴!”
  第五个祭拜的地方是在另一座更险峻的山上,所以,这么多年,我一直没有上去。(一般只有大人上去祭拜)我们这些不能上去的小孩就在其他大人的组织下在山脚遥拜。
  等最后一个仪式结束后,我们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带一颗充满暖意的心踏上回家之路。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首杜牧写的清明古诗。
  今天是星期六,我爸爸一大早说:“清明节到了,祭祖坟了,这是我们中华的风俗。”我得意地说:“谁不知道啊!好像就你知道一样。”妈妈和我一唱一合害得爸爸一个字都不敢说了。
  我们一家三口人来到祖坟前面,我们先拿出打火机,然后拿了几串小鞭炮放放,刚开始放,我就躲到了爸爸妈妈的怀里,连头都不敢升到外面看一下,爸爸说:“孩子别怕,放鞭炮没什么好怕的。”妈妈说:“是啊,放鞭炮不要怕。”我说:“我就怕,我害怕得很啊!”我原本是个喜欢放鞭炮的人,可现在为什么这么怕了呢?这都怪一个小鞭炮若的祸,那是我六岁的时候,我再玩的时候检到一个小鞭炮,我把它给放了,可是它爆炸的速度太快了,只听啪的一声,我的手被炸出了血,当时我痛的哇哇大哭,我家的邻居看见了我这副得性,马上告诉了我爸爸妈妈,我爸爸妈妈听了害怕极了,连忙把我送到医院里包扎伤口,从那时我就不敢玩鞭炮了,而且有时候听到鞭炮声就怕了。(插叙这件事很好,但应该简练些)我们放完鞭炮点了几根香,我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先鞠躬,再说些什么话,我的爸爸妈妈在说什么我听不到,但我口中在说:“我要好好学习,以后考上大学,这样才对的起父母。“我知道我这样只说说不做是没有用的,而是要实际行动起来。最后,我爸爸拿出一些吃的东西和酒,他把酒倒到小茶杯里,然后倒倒墓碑前面的土地上。在回家的路上,我说:“你们这样祭祖坟不怕旁边那些野草着火吗?”他们说:“当然怕啊!但只要小心点就行了。”
  回到家中,爸爸拿出几个他第一次做的“清明果”,他说:“我从来没做过“清明果”,所以,这次“清明果”可能比以前奶奶做的难吃很多。”我尝了一口,我觉得不好吃,可是我还是吃了下去,因为我相信爸爸下次一定做得更好吃!因为没个人都有自己的落点和高处。

  我的奶奶是去年二月份去世的,她是一个一辈子吃尽了苦而又十分倔强的老人,在她的身上我从没有感受过柔弱,虽然她的身体是那么的弱小.因为这到她去世这么久,我都始终感觉她还在世上,我一回家还能再见到她那慈祥而又坚强的脸.
  奶奶对我们这些子孙的爱是那么的伟大和无私,她还在世的时候就请风水师傅给自己找好一块能够福泽后代葬地,她在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我们这些后辈能够一个比一个强,个个能过的幸福,就连死后也希望能够为子孙后代的幸福出上一点力!
  在清明节的时候我不能去她的坟头上香,但是我的心里时时都在为她祈祷,愿她在天国的生活一切都过的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4-10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节这一天,细雨绵绵下个不停。渲染了迷蒙黯然的气氛,给人带来忧愁和悲伤。我和爸爸妈妈因为思念家乡,便一起到美丽的乡村踏青。

一路上,春景明朗绚丽,生机盎然。让我们倍受感染,我不禁低吟:“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奏的山村,千里大地花红柳绿,莺歌燕舞,郁郁葱葱的树林绿遍了山陵和原野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呈现出一片白色。山间到处鸣响着鸟儿欢快清脆的叫声,蒙蒙的细雨如烟似云,轻轻地飘洒着,这真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啊!我们欣赏着美景,兴致勃勃地前进着。这时,两个天真烂漫的孩子映入了我们的眼帘,他们在路边追逐打闹,在和煦的东风中放起了风筝。“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我吟诵诗句,这两个活泼的孩子给美好的春天平添了几分生机。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我们走进农家的花园,美丽的景色让我们惊叹。小路两旁开满了鲜花,压得花枝都弯下了腰。游戏的蝴蝶在花丛中时来时往,盘旋飞舞,依恋着不愿离去。自由自在的黄莺在树上发出娇柔的鸣叫,声音是那么和谐动听,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

我们又来到田野,真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田野上长得茂盛的野草,每年一度枯荣,又一度繁荣,春风吹来,它们生机勃勃地生长着,充满了生气。“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田野无边无际,一阵清风吹过,草儿低伏下去,显现出成群的牛羊,给静寂的田野增添了无限乐趣!

今天,清明踏青让我体会到了农村简朴而富有乐趣的生活,农村是多么的美好,四月的乡村,到处呈现着别样的风景。
第2个回答  2010-04-10
啊,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人们都赶着去祭拜自己死去的亲戚和朋友,有的人买菊花和美酒;有的买纸钱和香和烛。可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而且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关于清明节的传说是多种多样的,是说不完的,今天就讲到这里吧!从去年开始,清明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日,便于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祭奠亲人。清明节真是来之不易啊!
第3个回答  2010-04-05
菊花,还是散落一地,往日的思与忆,不知何时飘渺如烟,如烟散尽,却拼命想记起些什么。不知何时,脸庞湿润了,无助和悲伤的泪,轻轻,缓缓地勾过脸颊。
——题记
我不是喜欢菊花的那种,我迷恋的是曼珠沙华,那个迎接灵魂的花,可菊花带来的那种悲伤,却深深刺痛我的心房。是那种惨白,那种幽黄打动了我。抑或许,是听了蝎子唱的《清明雨上》,淡淡的忧伤,让人遏制不住肆流的泪水。又是清明雨上,折菊寄到你身旁,把你最爱的歌来轻轻唱……
有一种思念,是可以忘怀一切的;有一种羁绊,曾经如此深刻的记录在泛黄的日记本里。至今却是无影无踪,曾经如此,便是一个转身,找不到风里的衣袂。那是江南的风光,清明节前,细雨绵绵,小桥流水,桃花满枝。可心中的牵挂便依然是清明的那一束菊花,开着淡淡的怀念,怀念故人,怀念离去去的一些事,一些情。
若是没有了墓碑前的白绫,菊花,便也黯淡了不少,不知为何,总是习惯的将它放在柔顺的绸缎上,看着寄存着无奈彷徨的花瓣,散落在那儿,伴随着无声的泪,即与天雨融合,四下寻找有你的故乡。怎奈清明雨下,那种情,便被掩埋到不为人知的角落去了——悲伤的,只有一个人……
多少次想到过遗忘,每一次,都失败了,也许是回忆太深,不忍心忘却。回忆起雨下西子荷风飘飘,你的笑颜是那么洁净,那么明朗。而今,却只有一副单调的画像陪伴。夕阳西下,白的让人寒战的菊花何时被落霞染成了血菊,却怎么也不能被雨洗刷的干净。上天怜人,总是在此时洒下翩翩落雨,打湿祭奠人的眼眶,或许不知不觉中,泪落得让人有些尴尬。
远方有琴,愀然空灵,声声催天雨,涓涓心事说给自己听。又有什么事可以向自己倾诉,半跪在冰凉的石墓前,纤指刮过岁月的印记。但是,谁也刮不走尘封的记忆,就如当时的携手相依。远方有琴,可是故人在弹奏?回应着一次又一次悲恸的呻吟。每每这时,素雅的绸伞下便是瞧不清面庞的素衣人,守候在苍绿的树旁,等待着雨的停止——上天悲哀,雨若也休不了,空洞的双眼仿佛就沉迷在平静的曲调里,眼前浮现起那翩翩起舞的彩蝶。化蝶飞,蝶不飞,待到轮回容颜媚。人去楼空,掩饰不了过去的风化,一朝一夕,什么都过去了。春风落日万人思 落花残日几多愁。愁多,怨也多,情深,爱也深。可是天国的你却听不到那一句又一句深沉的哭吟。
折一枝菊花,配在身边,多少次希望你能看见,那断肠的痛,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今儿个,还不是泪流满面,还不是轻咬着红唇,道怨着上天如此不公。可偏偏,哭到再无声响,哭到再无精力,也始终是喃喃抱怨。上天泣人,泣泫到菊花上染上了斑斑雨丝,忽得,变得如此绝尘,哪怕是深谙人世的它,也不由得微微叹息,悄悄惋惜。
我便折菊而去,毕竟,雨还是那么扰人。尤其是那清明的雨,满怀着痛楚,便叫人喘不过气,也许离去便是最好的选择。
清明雨涟,微涟的雨,和折断的菊……
第4个回答  2010-04-04
悄悄的,他来了。来得是那么的迅速,那么的勇猛。直到我回过神来。哦……清明节到了。清明节,放置在阳光四月春光灿烂的春天,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我们来到了相隔千里远的老家。那里有一坟寂寞的房屋,自己逝去的祖祖在那里寂寞的享受着春天的气息。我们点上星光灿烂的火炮,为祭祀祖祖的节日。后来,我们踏着温厚的土地,欣赏着祖国的美丽。我们来到陪伴我们成长的古树下,自制了一个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我们荡漾着,我们欢喜着,淡淡的忘却了以前的烦恼,在静谧的环境中回忆着童年时单纯的笑。时间悄悄的流泻着,不久已来到了半晚。每逢清明时节,我都会在夜间做一个风筝,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听说,这样会驱除病害,给自己带来好运。

2010.04.04
斯斯
第5个回答  2010-04-04
清明节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踏青、除尘的好时节,其名字也正是“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的意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唐朝诗人杜牧写的一首关于清明节的小诗。祭奠亲朋,在这个传统的日子里年复一年。
又是一年的清明,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奶奶的墓前为奶奶扫墓。在奶奶的坟前,献上鲜花,希望奶奶能知道我们的思念,也希望能得到老人祝福。
也有许多人们去烈士墓园祭奠瞻仰那些死去的烈士,以寄托对他们的敬仰和深深的怀念,以此勉励自己的子女学习他们的精神。
还有许多人拿着铁锹带着小树苗,到指定的地点义务植树,希望为自己的生活添枝加绿,更希望能为子孙营造出绿色的生活环境。
清明节其实并非简单的扫墓,缅怀故人那么简单,还有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生命的寓意。清明的节日精神讲究“生死并至”,就是说生与死同样重要。活着的人缅怀故人时,纪念并感恩;亲近自然,在春意盎然的欣欣向荣之中汲取生命的力量。
清明节的风俗是丰富有趣有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打马球、插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
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就是对逝去的亲人最大的慰藉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