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CAP和C-IASI,一定要选一个吗?

如题所述

因一大批车型在25%偏置碰撞测试中表现不佳、成立没几年的中保研C-IASI,近来名声大噪,也让行走中国14年有余、堪称中国汽车安全碰撞测试“试金石”的C-NCAP饱受争议。作为消费者普遍关心又仰仗于权威机构评测的汽车安全,C-IASI和C-NCAP,谁更靠谱?谁更全面?成为了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C-IASI四大指数 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更关注
最近被热捧的C-IASI因参照IIHS安全碰撞测试标准,其中所导入25%偏置碰撞测试标准被广泛关注,大有成为中国汽车安全碰撞“金标准”之势。但其实只是从这一个角度看C-IASI,就显得有些片面了。
成立于2016年,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指导下,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和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联合开展了“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的研究工作,从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车内乘员安全指数、车外行人安全指数、车辆辅助安全指数四个维度,分别从汽车保有环节的财产风险、事故伤亡风险等方面,以指数为呈现形式,将汽车产品隐性特征显性化和定量化,从汽车使用者和保险的角度客观评价车辆的安全。
其中,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源自保险行业技术研究国际组织RCAR,RCAR成立于1972年,成员包括各国保险公司所属技术研究机构。德国安联、美国IIHS等均为其成员。值得一提的是,C-IASI也是其在中国的唯一正式成员。RCAR规则用于评估每款新车在低速碰撞下的耐撞性和可维修性。评估结果最终会用于制定每辆新车上市时的保险费率,也就是消费者每年要交多少保费,可以反映出一款汽车在未来用车过程中的维修成本甚至是二手车残值。
而从高速碰撞测试来看,C-IASI引入了北美IIHS 25%偏置碰撞测试,以64km/h的速度去撞击车头左侧25%位置处的刚性壁障。然而,在中国的交通环境下,这种情形相当于在高速公路上来不及减速,撞上隔离墩,事故场景是比较少见的。根据CIDAS(中国交通事故深入研究报告)数据,25%偏置碰撞在总事故比例中占2%,考虑到速度条件这个数字会更低。
比欧洲标准更严苛 C-NCAP碰撞测试项目更全面
随着C-IASI的粉墨登场,国内的另外一家专业的汽车安全碰撞测试结构——C-NCAP则被饱受争议。这家成立于2006年,借鉴欧洲Euro NCAP和日本J-NCAP的部分测试项目,并融入中国特色进行了改良(如在后排安放女性假人)的安全测试标准,走过14年历史,早已成为了中国消费者心中的有关汽车安全的“试金石”以及国内车企在开发时候的 “御用标准”。
据悉,C-NCAP测试规则,每三年都会进行一次改进,如今现用的是2018年发布的第五版。测试规则是依照欧洲Euro NCAP设立,所以,C-NCAP的测试标准是全面接轨Euro NCAP的。2018年版测试标准中,C-NCAP有增加对行人保护、主动安全、新能源汽车电安全等项目测试,测试维度更全面,而且不断根据中国交通事故特点有针对性地对测试难度的本地化升级,甚至于标准更严格。
比如:在侧面碰撞测试中,碰撞台车重量由950kg增加至1400kg,相应碰撞强度增加47.4%;碰撞台车前端碰撞区域刚度增加,考虑到中国市场SUV比重大的情况,最下端离地高度从300mm提高至350mm,比欧洲测试台车高50mm,增加了碰撞测试的难度。据悉,目前C-NCAP正在制定2021版标准,预计明年发布。在乘员保护项目上,2021版标准将基于国内实际交通事故情况,增加更多的测试项目,比如侧面柱碰试验、MPDB试验(通俗来说就是两车对撞)、后排鞭打试验以及更多细节上的评价。
链接:2020年度C-NCAP第一批车型评价结果发布
4月30日,2020年度第一批4款车型的C-NCAP评价试验结果出炉,帕萨特排名2018年新规b级车中第一。据悉,本次发布结果的4款车型中,包括3款传统燃油车,其中B类车2款,SUV车型1款,纯电动车型1款。
4款车型均严格按照《C-NCAP管理规则(2018年版)》的随机抽样原则,由汽车测评管理中心独立从4S店购置,采购车辆及零部件费用支出约256万元。全部车型按照C-NCAP管理规则依次进行AEB试验、行人保护试验、三项实车碰撞试验以及鞭打试验,并完成评分和星级评定。每款车型的每项试验安排均在C-NCAP官网上提前通知。
记者观察
经历了4次改版,一次比一次更加严格,为何C-NCAP还被业界称为“五星批发部”?主要是因为各大汽车主机厂对于其碰撞规则相对熟悉,就相当于“应试考”,参照C-NCAP标准之下,碰撞成绩自然理想,而这也导致不同车型在安全性方面,不能在测试成绩上拉开差距。尽管C-IASI的标准设定仍有一定的争议以及局限性,但也不能说不是对行业的一种推动。
其实,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为什么要非此即彼?实际上,中国拥有C-NCAP和C-IASI两大安全测试机构,是一件幸事。综合两家机构的成绩来做判断,更有利于选到安全的车型,毕竟没有任何一个测试标准能够完全涵盖并且真实还原实际的道路事故情况。(付花)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