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玉米成本又涨了,国内玉米行情还在震荡!今年的玉米难在哪了

如题所述

今年的玉米市场真的可以用“分化”二字来形容。
一是区域分化。
东北、山东、华北等这几个产区玉米几乎是各自为阵,自成一家,虽然普遍都走出了高开的格局,但是后续的涨跌联动性明显减弱,或者可以说摸不到什么规律。
这就使很多贸易商不好判断了。
二是国内外价格分化。
往年都是进口玉米因为是机械化种植,成本相对较低,往往低于国内,因此进口玉米也成为了国内玉米市场的一个“劲敌”,但是今年国内外玉米价格倒挂,并且价差不断拉大。
近期,随着美联储不断激进加息,美元走强,再加上俄乌局势再次变得不明朗,黑海港口运输不确定性增多,使得国际粮价再度回涨。
进口玉米到港成本的理论价格从3100元/吨不断攀升至3400元/吨的高位,这个价格与国内玉米相比,可以说是优势全无。
但虽然进口玉米成本不断走高,却并没有对国内市场产生太直接的冲击,当前国内玉米仍然处于涨跌震荡之中。
近期,山东及东北玉米再次出现下调,也使得今年的玉米走势千呼万唤然而就是唤不出来。
那么,今年的玉米到底难在哪儿了呢?
难点1:上市一延再延
由于受今年南旱北涝的天气影响,尤其东北主产区部分地区内涝比较严重,使得玉米上市时间较正常时间有所推迟。
而按照之前时间推断,国庆长假结束后,国内新玉米将迎来大量集中上市。
但是近期全国出现了大范围的雨雪、大风及降温天气,使得无论是玉米的收获还是晾晒均受到了一定影响,这意味着,大家一直盼着等着的玉米上市又要推迟了。
尤其是东北地区,受天气影响收获进度再次变缓,从上市节奏来看,10月之后收割的玉米要等到大量上市恐怕在到11月以后了。
上市时间一延再延,而走势又震荡不稳,使得市场观望情绪开始上涨。
难点2:产量增减争议大
另外就是对于今年玉米的产量争议较大。
从天气影响来看,部分地区玉米确实受到不小的影响,有减产的预期;再加上今年因为扩种大豆,玉米种植面积有所减少。
但是另一方面,一些数据显示,通过套路玉米和大豆均迎来丰收,虽然部分地区玉米受天气影响产量下滑,但是另外一些地区则迎来丰产年,所以两相叠加,玉米产量反而是增产状态。
因此市场对于玉米到底是减产还是增产争议较大,而减和增往往对玉米价格走势有重要影响,所以这也是当前玉米为什么一直动荡的一大原因。
难点3:需求扑朔迷离
对于玉米的需求也一直扑朔迷离,虽然猪价连续上涨,养殖户利润再次超过千元,而随着接下来将进入猪肉消费高峰,这对玉米来说是一大利好,意味着对饲料需求将持续增加。
但是另一方面,玉米原料属于能量饲料,与蛋白原料不同的是,能量饲料的替代性更强,一旦价格过高就会对饲用需求有一定抑制。
虽然小麦已退出替代,但陈稻谷以及碎米等替代仍然存在。
其次,虽然到了年底,深加工需求有所提振,但是在整体宏观经济压力下,需求也相较往年有所减弱。
于是市场担忧,玉米走势虽然向好,但是需求有限也将对行情产生一定抑制作用。
难点4:收粮主体犹豫不前
虽然有几个大型粮企纷纷准备入场,但很多收粮主体仍然是观望居多。
一方面是产销区玉米价格倒挂,产区外运不畅,贸易商们观望情绪变浓。
另一方面,去年做玉米以及小麦的一些贸易商在经历了价格反转以后,对市场开始担忧,担心玉米会像去年一样后续再出现大跌,所以今年的收购也变得更加谨慎。
所以这么来看,即便到11月玉米正式迎来上市以后,价格可能依然会持续震荡,农民惜售,收粮主体观望,玉米行情又将在博弈中震荡前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