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的身世

关于项羽的身世,有很多不同的说法,请大家发表自己的意见!!~

项羽(前二三二——前二0二),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楚亡后,他随叔父项梁流亡吴中(今江苏苏州)。年少时曾学习书法不成,又学剑,仍不成。立志要学「万人敌」(就是能抵挡一万人的本领),於是从叔父学兵法。但仅「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年青时志向远大。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今钱塘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秦二世元年(前二0九),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揭竿而起,项羽随项梁在吴中举兵响应。二十四岁的项羽,被人民起义的急风暴雨推上了历史舞台。

项羽的父亲究竟是谁?

(2005-02-21 00:28:31)

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的开头写道:“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项燕。为秦将王剪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由于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对项羽的家世交待得不清楚,连他的生身之父都未予交待。后来班固的《汉书》等正史也未提及,加之楚国战败后,项羽随其叔父项梁长期流落在外,未曾返回故里。项氏家族在宿迁的繁衍,尤其是项羽的父亲是谁就成了千古之谜。

追根寻谱探项羽家世

作为项羽的家乡人有责任有义务弄清楚项羽家世的来龙去脉。要弄清楚这样的问题,必须找到项氏的后裔。带着这样的问题,近日,宿城区博物馆李馆长开始对宿迁的项氏家族进行了走访。他通过“地名办”他先找到了位于宿城区龙河镇的项庄,见到了存有项家家谱的项玉同先生,但他非常遗憾地对李馆长说,上世纪九七年修谱时,由于没有旧谱接续,将“项”姓改为“相”姓,后又听说卓圩有数十户姓项的,但家谱也是新修的,查无结果。几天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李馆长结识了项氏百货的总经理项先祝先生。谈及此事,项先生非常肯定地对李馆长说:“我们就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后代。祠堂为证,家谱为据。”于是李馆长和同事专程前往浙江省临海市项先生的老家。通过项先生的朋友项则利的引荐,他们找到了位于临海市杜桥镇的项氏宗祠。

项氏宗祠占地约10亩,前后三进院落,从文字记载看应是清代所建,虽很破旧,却显古朴。宗祠管理井然有序。李馆长将来意向宗祠负责人说明后,他把李馆长带到了专门存放族谱的阁楼上。边向李馆长介绍,边拿出族谱。李馆长一行仔细翻阅后,发现所存族谱其世系图中最早的一代为唐代项斯。谱序中仅有只言片语可看出其先祖的繁衍,但很不明晰。李馆长一行带着十分遗憾的神情准备辞别时,从门外走来一位老者,了解他们的来意后,用半普通话告诉他们:“你们所要的家谱在路桥的项瑞林家全有”。并将联系电话给了李馆长。告辞项氏宗祠后,李馆长一行驱车赶到路桥镇,电话和项瑞林先生联系后,听说李馆长一行是项羽老家的客人,他冒雨步行来到约定地点,十分热情地把李馆长一行接到了他的家中。李馆长向其说明来意后,项瑞林先生说:“找我找对了。”于是拿出了家中的好茶款待他们后,并取出了《项氏宗谱》。该谱为1998年重修,蓝色封面,开篇即为“项氏肇封之图”,眉首为“世系图”。项羽的父亲是项超?李馆长告诉记者在无史料记载的情况下,有的人为了弄清项羽的父亲是谁,牵强附会地按照伯、仲、叔、季的兄弟排列次序,硬说项羽的父亲是叫项仲。有的人认为项羽有着超越常人的力量,认为不是凡人所生,神话般地说他是龙生凤养。

项羽的父亲究竟是谁?

展开《项氏宗谱》一目了然:图中第一代叔度为周武王的儿子伯禽之孙。叔度有三子,老大得常,老二橐,老三颜。得常和颜无后,项橐向后繁衍。项羽的祖父项燕为叔度的第八代孙。项燕生有三子,老大项超,老二项梁,老三项襄。超后籍,籍即项羽的名字。梁后里,襄后刘猷。襄即《项羽本纪》中的项伯。在中国古代史上有着较大的影响。项伯的儿子为可改姓刘了呢?李馆长说,在世系图中刘猷左旁的注释。“字君载汉高祖即位封项伯为列侯赐姓刘氏猷伯之子也。”项羽兵败乌江后,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由于项伯在鸿门宴事件中充当了叛徒的角色,救了刘邦一命,又和刘邦结为儿女亲家,刘即位后封项伯为射阳侯,并赐姓刘氏,与汉同宗。对于赐姓封侯,与刘邦结为儿女亲家的项伯不仅位高权重,又成了皇亲国舅。因而家兴人旺,一代一代繁衍是顺理成章的事。从《项氏宗谱》中明显看出,项梁的第三代以后均是项伯的后裔。而项羽和项里两支或无后,或有后却因“成者王、败者寇”而无记载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尽管如此,但《项氏宗谱》将项羽以上的家世交待得十分清楚,千古之谜得以破解。项羽的父亲既不叫项仲,更不是龙生凤养,项羽的父亲应是项燕的长子项超。

项羽不应是舜的后裔

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说,“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司马迁怀疑项羽是舜的后代。项羽是舜的后裔吗?

李馆长介绍说,《项氏族谱》中的第一世为叔度,其注释为“本姓姬武王封周公子伯禽于鲁其后食邑于项自齐恒(此字应为桓)灭项子孙以国为氏叔度伯禽之孙也”。经查《中国古代史》上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63页)“封周公子伯禽于鲁,地在今河南鲁山,后迁都于奄(今山东曲阜),监督殷民六族。”《项氏宗谱》的说法和《中国通史》的记述完全一致。由此可知,叔度是周公子伯禽之孙,伯禽是周武王之子。根据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中国古代史》上册中“周先公表”的记载,项氏家族的繁衍世系图为:

弃(后稷)———石窑———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古公×父(太王)——季历(王季·公季)———文王———武王———伯禽———××———叔度

此图虽非直系繁衍,但可清楚看出,项羽是“弃”的第二十九代孙。而舜的繁衍图为:舜———禹———启———太康-中康———相———少康……。

李馆长说,通过上述分析,司马迁仅从舜和项羽均是“重瞳”来猜测项羽可能是舜的后裔是没有科学依据的,项羽的先祖应是“弃(后稷)”。

李馆长告诉记者,项羽是宿迁人,在中国古代史上有着较大的影响。但由于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对其家世交待得不清楚,项氏家族的繁衍,尤其是项羽的父亲是谁成了千古之谜。这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他和同事仅凭手中的有关资料对项羽的家世进行了初步考证,定有不妥之处,但意在抛砖引玉,以期史学界专家、学者能积极参与把项羽文化研究引向深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0-28
秦末重要的反秦领袖之一,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名籍,字羽。祖父项燕为战国末年楚名将,为秦将王翦所杀;叔父项梁。秦统一后,项梁杀人,与项羽躲避吴中,暗中以兵法组织和训练宾客子弟。项羽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秦二世元年(前209),陈胜、吴广领导反秦起义,随即建立张楚政权。原六国贵族闻讯后也纷纷起兵,同年九月,项羽与项梁杀会稽守通,举吴中兵反秦。项梁自立为会稽守,项羽为裨将。陈胜牺牲后,其部将召平矫令拜项梁为楚王上柱国。二年三月,项梁率部渡江,东阳令史陈婴率义军来归,渡淮后英布、蒲将军又以兵相属,兵力一时达到六七万人,成为当时反秦武装的主力。同年六月,项梁立楚怀王孙心,仍称楚怀王。项梁自号武信君。之后,项梁率义军大破秦军于东阿、定陶。项羽、刘邦也攻占城阳,略地至雍丘。不久,项梁被秦将章邯乘隙袭破。项梁阵亡,项羽、刘邦退保彭城(今江苏徐州)和砀。章邯又渡河北上击赵,与秦将王离、涉间军进围巨鹿。楚怀王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兵救赵。项羽以宋义与齐密谋反楚为名,袭杀宋义。怀王即命项羽为上将军,统率全军救赵。项羽亲自率全军渡河,破釜沉舟,进击秦军。经多次激战,楚兵大破秦军。当楚军救赵时,诸侯军皆作壁上观。战事结束后,诸侯将领谒见项羽,都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都听从项羽指挥。接着,项羽在污水上又大破秦军,并招降章邯。他怕秦降卒不服,将降卒20万全部坑杀。

当项羽率军进入关中时,刘邦已先期进据咸阳。由于楚怀王有约在先,“先入关者王之”,刘邦理应王关中。项羽入关后,依恃手中40万大军,企图消灭刘邦,独霸天下。因刘邦卑辞言和,双方暂时和解。项羽随即引兵西屠咸阳,秦民大失所望。汉高祖元年(前206),项羽以怀王为义帝,都郴,又分封诸侯,自立为西楚霸王,据有梁、楚地9郡,都彭城,封刘邦为汉王。不久,田荣、陈余、彭越等相继举兵反楚。刘邦也还定三秦,进逼西楚,于是爆发了历时四年多的楚汉战争。楚汉战争之初,刘邦乘项羽羁留齐地,于汉二年四月进占彭城。项羽随即回师救援,大败汉军,刘邦退据荥阳。

此后,楚汉双方在荥阳、成皋一线长期相持。项羽虽取得一系列战役的胜利,但其政治、军事上的弱点却日益显露。他不都关中而都彭城,丧失了有利的战略地势,无法建立一个巩固的后方,一直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处境,项羽分封诸侯,举措失当,不公不平,促使那些在分封中没有得到满足的诸侯王倒向刘邦,使他在政治上日益孤立。此外,项羽虽然作战骁勇,却不善于用人,以至在政治上屡屡失策。汉五年十二月,楚军被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人少食尽。汉军四面唱起楚歌,项羽与虞姬对饮,慷慨悲歌。随即,与从者800余骑突围,至阴陵迷失道路,复至东城,从者仅剩28骑。汉将灌婴率5000骑追及,项羽引兵东向,至乌江(今安徽和县境)自刎而死。汉王刘邦以鲁公礼葬项羽于谷城。
第2个回答  2006-10-28
史记上没有记载的
只知道他的爷爷是楚名将项燕,他的叔父是项梁

项羽(前二三二——前二0二),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楚亡后,他随叔父项梁流亡吴中(今江苏苏州)。年少时曾学习书法不成,又学剑,仍不成。立志要学「万人敌」(就是能抵挡一万人的本领),於是从叔父学兵法。但仅「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年青时志向远大。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今钱塘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秦二世元年(前二0九),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揭竿而起,项羽随项梁在吴中举兵响应。二十四岁的项羽,被人民起义的急风暴雨推上了历史舞台。

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请发消息给我,并附上问题的连接,谢谢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283.htm

第3个回答  2006-10-28
项羽(前二三二——前二0二),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楚亡后,他随叔父项梁流亡吴中(今江苏苏州)。年少时曾学习书法不成,又学剑,仍不成。立志要学「万人敌」(就是能抵挡一万人的本领),於是从叔父学兵法。但仅「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年青时志向远大。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今钱塘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秦二世元年(前二0九),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揭竿而起,项羽随项梁在吴中举兵响应。二十四岁的项羽,被人民起义的急风暴雨推上了历史舞台。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283.html

第4个回答  2006-10-29
项羽(前二三二——前二0二),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