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就业,请不要“眼高手低”好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9

大学生求职就业,请不要“眼高手低”。

平心而论,找工作并不难,难的是找一份好工作。

比如每年毕业季的本地人才市场,你如果去逛一逛,就会发现大多数都在招聘“第三产业”的服务人员,通俗一点说就是保安、保姆或清洁工。

这样的工作比较劳累,看上去也不太光鲜亮丽,自然很难进入大学毕业生的“法眼”。可是,想要进入事业单位、外企国企,要么需要报考淘汰率惊人的公务员考试,要么需要声名显赫的学历、资历和证书。

不难想象,许多大学毕业生实际上不过普通且自信的“普信生”。


要学历,只有本科;

要资历,只发过传单;

要证书,最多给你英语四级或计算机二级的证书。

如果你是用人单位,你会怎么选?

是选择美国哈佛大学的海归博士,选择清华大学的学霸硕士,还是选择一个从“双非”院校出来的“普信本科生”?

这个问题的答案,根本就没有意外可言!


01
通过“2001-2020年普通本专科招生人数变化表”和“2010-2022年中国高校人数分析表”我们可以看出:

如今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水涨船高,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从1999年“大学生扩招”开始,通过逐年扩大本专科院校的招生规模,所引发的“就业焦虑”。

2021年末,在教育部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表示:2022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可以说,从2010年631万高校毕业生,到今年预计1076万人,这不仅是数量级的跳跃,更是足以让无数中国父母和家庭难以接受和难以置信的现实。

任何一个即将在2022年以后踏入就业市场的学生和家长,只要想到以后数年,每年都将有千万级别的高校毕业生涌进“求职大军”。

这心情,自然是无以言表,酸爽辛辣的。


02
大学生择业、就业和从业,最忌讳的就是“眼高手低”!

许多大学生在临近毕业时,就毫不犹豫地把目光投向国企外企、事业单位或教师律师,总是想端一份足以令父母和家人骄傲,看上去光鲜亮丽的“铁饭碗”。

这样的想法固然很“现实”,但是你也要想到:越是传统、稳定和普通的行业,中高管理层往往都是经验丰富、背景深厚,经历过许多年人事浮沉和商海风浪的中老年人。

连80后也不一定能给一些庞大公司或优质企业“掌舵”,90后和00后就更不用提了。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因为在求职就业时没有认清自我,没有充分了解个人专长与职业前景的羁绊,而在短期工作后就选择了“自愿辞职”。

“要么是个人发展空间不足,要么是工资待遇低,要么是工作和专业完全不相关。”

90后和00后毕业生的这些辞职理由,虽然看上去千奇百怪,但其实不无道理。毕竟,不管是什么学历水平的求职者,最想找到的,一定是能升职、工资高和自己喜欢并擅长的工作。

可如今,每年的高校毕业生这么多,大学生想要找个适合自己的工作,越来越难了。


03
所以现实一点吧,大学生们!

同学们的就业观念需要及时转变,不要把尚未可知的事业前途,全都寄望于像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那里虽然机会多,但竞争态势也是“百里挑一”的难。

首先,大学生在确保兴趣专业的同时,应该尽量放宽求职应聘的条件,不要太过异想天开,一味追求大城市、“铁饭碗”,或高收入,反而导致自己错过“恰如其分”的工作。

其次,先了解薪酬再求职,不要一到面试现场就抛出远超应聘岗位的“高薪”要求。很容易给面试官留下虚伪浮躁的印象,不利于后面的沟通和签约。

再次,大学生创业要谨慎,不要动辄就想合伙开店做生意,以为当了老板,业务和订单就会像雪片一样纷至沓来。虽然我们每年都能看到国家发布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但如今经济形势欠佳,有些房地产、车企和国企的日子都不太好过,更何况既没有经验渠道,又欠缺资源见识的大学毕业生呢?

最后,大学生应该精心打磨自己的求职简历,揣摩、思考和提升自己的面试技巧。借此提升每一次应聘求职的成功率,尽量赢得面试官和老板的嘉许,能够帮助你更快地取得一份收入尚可的工作。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