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作业批改方式,提高学困

如题所述

批改作业是数学教师的常规工作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应用所学的知识,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课内所获知识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教师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 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消化理解的程度,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了解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补救。如何优化作业的批改方式,发挥作业应有的作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 传统数学作业批改方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初中数学作业的批改方法大多采用“全批全改”的方式,在初步调查研究后发现这种方式存在以下缺陷:
1.1教师批改作业的时间过多
初中数学作业天天有,学生天天做,教师天天改。按每位数学教师任教两个班,每班50人计算,每次要批改100份作业;若每次留5个题,一次要批改500道题,若每份作业平均用时2分钟,就要花去3个多小时的时间。另外,不是批改好了就好了,还要订正又是很大的工作量。再加上学校布置的日常工作、备课、上课、平时单元小测验……教师忙得团团转。
1.2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数学教育目的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可是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一般忽视了对学生的评价,教师为节约时间常用“√”、“×”等简单符号,学生由这些符号只能知道哪个题错了,但不知道错在哪里,订正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有时还得教师再对这些题目进行讲解,作业对学生和老师都是一种枯燥的任务。因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便无从谈起。
1.3学生学习任务重,压力大,作业只是一种任务,师生双方获得的信息失真度很大
学生做作业,教师批改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通道。可是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的作业很不错,但考试成绩却很不理想,原因是有些学生为应付老师批改而抄袭作业,教师“上当受骗”了。其次,其他的不算,光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课作业量就比较大,更别提下一节什么课要完成什么任务,最近还要搞什么活动等等,所以这也难怪学生的作业有时只是应付,根本谈不上质量。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作业的“全批全改”教师很辛苦不说,负面作用也不少。所以,优化数学作业批改方式应当受到应有的重视。
2 优化作业批改方式的几点尝试
2.1采用期待的评语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我们应多给学生激励,即使是对待学生错误,也应用发展的眼光、激励和期待的态度来对待。比如有些学生的作业,虽然在正确率、字迹等方面并不很完美,但是他们已经尽了很大的努力,并且确实比前几次作业有了进步,我们不妨这样写:“今天的作业比以前用心多了,老师相信明天会更好!”“老师每天能看到前进中的你!”“你已经能解决这类题目了,老师为你高兴!”有些学生的解法比较新颖,思考方法与众不同,对于这些惊人之作,我们要用欣赏激励的口吻去着笔,如:“你的解法真新颖,你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你总能给老师以惊奇。”“你真是我班的小博士。”……看到这些话,学生心中将会掀起波澜,似乎看到了老师期待的目光,激励他们去认真完成作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针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或教师认为不妥的地方,教师不能简单地打“×”,要分析其中原因,在评语中明确指出不妥的地方及原因,然后指出应如何订正。如有时学生的作业字迹不清或由于疏忽大意形成错误,就可写:“写字再加点力气,那样你会更好!”“三心二意是干不好任何事情的,只有一心一意才能做一个成功的人。”“有点粗心啊,不过我相信你会积极改正的,对不对?”“搬开粗心,仔细前进!”“你的字写得非常漂亮,如果能提高正确率,那就更好了!”“与粗心告别,与细心交朋友吧!”这些商量式的劝说学生是乐意接受的。
2.2批改形式多样化
认真批改作业,能使师生双方及时接受正确的信息,加快信息反馈的速度。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真正达到学生作业和批改作业的目的。以下几种形式值得一试:
随堂批改作业。上完新课后,简单的作业可当堂完成,采用竞赛抢答、小组比赛的方法,当堂集中统一批改。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完成作业的速度,还可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师面批。对教学中的重难点练习,要做到人人过关,利用课外时间与学生面对面,逐题批改,及时指出其错误,让学生弄清错误的原因,并要求学生马上进行订正,不拖延。
小组批改作业。可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四或五人组成一个小组,在课堂上的有些练习,教师每小组只需检查一人,并指出其错误所在,然后由他去批改另外三人的练习,并监督、帮助他们进行订正。对于课外作业,如课堂讲过的练习、比较简单的作业、需要默写的定义、需要巩固的知识等,同样可直接交由小组长负责督促组员完成。小组长做好相关检查记录,教师对小组批改后的作业要进行抽查,了解作业的完成和批改情况。
自改和互改。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练习,可让学生轮流报答案,大家一起自批自改或同桌或前后桌同学相互批改。如有问题,马上提出,教师立即讲解;或课后讨论订正,对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可汇报给老师。这样做,每个学生的责任心都很强,在一定意义上比教师批改更为细致。学生学习当中常有的马虎大意、缺乏自我检查习惯的问题,在自改法的经常运用中,会慢慢地得以克服。
上述几种简单的作业批改形式,使教师变主角演员为导演,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
2.3批改符号多样化
长期以来,数学教师习惯于用“√”、“×”两种符号来批改作
业,这是远远不够的。这两种符号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学习潜力。为此,把批改作业的符号多样化。比如:用“☆”来肯定学生在某一道题的解法上新颖独到,并做得完美无缺、无懈可击;用“△”来表示学生在解题思路上的正确,但是在书面表达或者计算上还存在一点小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用“……”指出学生在读题上没有读懂的地方;用加“?”来表示学生在计算中的失误,而不要用一个大“×”全盘否定。做到了这些,才有助于鼓励学生勇于解答难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批改作业对错误的指示性。
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不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还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精心设计作业,用多种方式认真批改作业,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加快信息反馈的速度,才能真正达到巩固掌握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对作业批改引起足够的重视,了解作业批改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克服困难的意志及解题的创造性做出全面的客观评价,并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21
一、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探究,也就是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效性的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语文课程主要的目的就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这个基础也就是基本的语文素养,这个基本的语文素养,能够满足学生现在和将来的社会生活基本需要,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基本保障。听、说、读、写样样本领都少不了。比如说,一个孩子在应聘工作时较好的通过了笔试,但到了面试的时候却木讷慌张、吞吞吐吐、辞不达意,不能落落大方地与人交往,可能就遭到了淘汰。反之也是一样。所以我们语文教师最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就是想方设法加快提高孩子们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速度,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二、探究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研究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艺术性 把握和处理教材,设计教程太重要了!居高 才能临下,游刃才能有余。教学设计是对我们从事语文教学第一线工作的能力最大的考验了,我们要增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意识,提倡积极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科学的教学设计,使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能互相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当然,最重要的是老师们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根据学生的状况,更要根据《语文教学标准》的精神,独树一帜,百花齐放。这里,仅仅是本人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的一点摸索而已,仅作参考。 1、三维设计,相互渗透,螺旋上升:一般说来,过去的语文教学设计,是平面的,比较单一的,因而显得比较单薄,较片面。语文知识部分,教师们比较容易把握;至于能力,则较为笼统;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层,就可管可不管了。而新课标采用了三个维度的设计。这样,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共同构成了一个血肉丰满的生命体──语文素养。 2、直奔重点,辐射全文,整体升华: 直奔重点,辐射全文这样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主要是使学生有了读书、思维的自由和空间,便于长文短教,中心突出,避免平推式和繁琐的分析,更避免牵着学生,使之完全没有了学习的自主性。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以后,引导学生直奔重点,明确主旨,牵一发而动全身。由整体感知出发,再联系上下文读书。培养学生养成读书时善于抓住重点词句的良好习惯,掌握阅读方法。如《匆匆》一文的教学,在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并质疑问难以后,我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句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三、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开展自学式教学科学化研究。 自学是符合教学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自学的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增长智慧的过程:阅读过程是个自我反思的过程,就像别人为你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要靠你去咀嚼、消化、吸收所需要的营养一样,需要自我反省,即自我反馈、内化活动。学会自学更需要教师对学生自学方法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一把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举一反三。  四.文学科是人文学科。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信念,提高其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等方面有着毋庸质疑的人文作用。当然,它一定是在语言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实现的,所以,人教版第九册从内容中体会思想这一训练重点就一直贯穿于高年段的学习之中。就这一点来说,我认为,无论是继承还是创新,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始终应以文本为先,以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或思想感情为先。是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文本作为客观事物、社会、世界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体现了时代精神、现代意识,具有典范性。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独特的内涵,都包含着许多的真、善、美,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教材的编者也是精挑细选,斟酌再三才将其选入。反过来说,一旦教材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那么就会因为其生命力的耗尽而消亡。 四、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要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把心理品质引进教学   有经验的老师一定都有深深的体会,课上得好固然重要,但学生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预习习惯,良好的听讲习惯,作笔记习惯,良好的书写、检查、完成作业等学习习惯,以及兴趣、动机、情绪、意志、自信心、独立性,吃苦耐劳,踏踏实实,坚强勇敢等等非智力因素,在一个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中占有相当的一席之地,成为学生有效性学习不可缺少的因素。不仅学生是这样,即使是老师,我认为也同样不可缺少对自身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但有较好的素质和表现力能上好一节公开课,也能自觉地,默默地,不厌其烦,吃苦耐劳地批改每一个作业本,进行每一次作业讲评,辅导每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的教学要有效性,绝对少不了学生和老师都具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这是我体会很深的一点。我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教学质量较高,一个好的作法是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把课讲精讲到点子上;一个是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严格要求,自己也精心批阅作业。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这两者缺一不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