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假字的解释中“同”和“通”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同”与“通”的区别:“同”是指古代的很多异体字,“通”一般是指狭义的通假字。

1、通:

表示通假字,是指“写错或印错的字”通“作者本来要写的字”。如:在现在课本中出现的“a本来写作b”,则a为通假字。

2、同:

表示古今字,即“文中的古体字”等同于“现代汉语中的某字”。表示异体字。即同音同义不同形的字。比如孔乙己曾经说过的回字的四种写法,这四种写法之间就可以说A同B。

通假字是一个汉语词汇,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扩展资料:

通假字与假借字的区别:

有人常把通假字与六书中的“假借字”相混。严格来说,通假字是指本有其字的替代,例如上述例子中,本来已有“慧”字,但却以“惠”字临时替代。

而六书的的假借字则是本无其字,因为要创制新字较麻烦或为免使字数大量增加,而采用同音或近音字表达那种意思,例如“自”字本义是鼻子,因同音关系,借来表示“自己”之意,这是六书中的假借。

即使在古人的训诂解说中,也有时会把两个名称相混。读者应按其上文下理,或按文字学知识,小心判别。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就是假借字本质上不属于错字或别字,属于正常的文言现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通假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26
没区别,"通"就是"同"
通假字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狭义的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为长期工。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异体字:同一个意思,不同的写法。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说”与“悦”;如“蚤”与“早”;如“当”与“倘”。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事实上,第一个写通假字的人可以说是写的白字,但是后人纷纷效仿,也就积非成是了。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祸首之一。
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中的“惠”是“慧”的通假字,是“智慧”的意思。
通假字的成因
古人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哪个意思还在形成过程中,没有一定规律,既可以使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又可以使用另外一个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个意思。时代越后的文章,通假字越少,反之,通假字越多。
古人在做记录时,一时想不出本字而用了别字代替,清代的赵翼在《陔余丛考》一书中指出:“字之音同而异义者,俗儒不知,辄误写用,世所谓别字也。”第一个人这样写固然是前面所说的写了白字,但后人都这样效仿以后,便成了合法的“通假”字了
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古书几乎都被烧光,到汉代,相当部分书籍都是凭一些读书人的背诵、记忆重新写出来,“著之竹帛”。由于当时背诵者只记住个读音,未记住其字形,书写者往往会因方言的差异或其文化程度的影响导致记录时将同一个字记录成不同的形体。
古人认为语言凭借声音而存在,强调既有此音,即表此义,闻者听音则知义,因而古人在记录时往往依据声音来记录。清代学者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在《经义述闻》就这样说“训诂之要,在声音不在文字。”
与假借字的分别
有人常把通假字与六书中的“假借字”相混。严格来说,通假字是指本有其字的替代,例如上述例子中,本来已有“慧”字,但却以“惠”字临时替代。而六书的的假借字则是本无其字,因为要创制新字较麻烦或为免使字数大量增加,而采用同音或近音字表达那种意思,例如“自”字本义是鼻子,因同音关系,借来表示“自己”之意,这是六书中的假借。
即使在古人的训诂解说中,也有时会把两个名称相混。读者应按其上文下理,或按文字学知识,小心判别。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就是通假字本质上不属于错字或别字,属于正常的文言现象。
第2个回答  2017-05-31
注释中对“通假字”这一现象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同”,一说,“通”,但并没有将“同”与“通”的区别做详细的说明。严格来说,“通”、“同”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但在中学教材中被混淆了。这种现象的本质是教材混用了古汉语中通假字、异体字、古今字的术语。
(一)通假字中的两个字,在意义上,除了在某个特定的句子中相同之外(因为写错),其它没有任何联系。
(二)两个字没有先后之分,只是由于笔误才造成了通假。就像我们现在写的“错别字”(音同而字不同)。
从分析一和分析二中我们可以看出,“同假字”和“通假字”的区别实际上是“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区别,它们之间不能划等号。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5-31
通假字的原则是“因音通假”,“通”的话,所假借的字与本字是借代的关系,它们音同,如“说”和“悦”,“蚤”和“早”。
“同”的话,是指两字之间有文字演变的关系,是古今字,是历时的同词异字。比如说“昏”和“婚”,在A时期,“昏”同时有黄昏、结婚(古人婚礼在黄昏,如《孔雀东南飞》里的相关描写)的意思。在B时代,“昏”字义有了分化,用“婚”承担“婚礼”义,“昏”只表示黄昏。两字其实原来是一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