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口语交际+习作!!仔细读过看过补充再下笔!!!!急!!!!!!!!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你对一些地方的风俗习惯是否有了更多的了解?请你讲你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写成一篇习作。可以写节日风俗,也可以写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还可以写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可以使课外阅读时知道的,也可以是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到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前身感受到的。

(这一段不太重要了啦。。。)写完后先在小组里交流。要抓住所写民俗的特点,尽量讲清楚自己习作的内容,耐心解答同学的提问,倾听同学的意见,然后推选代表到全班汇报。再根据大家提出的建议对习作进行修改、完善。如果有条件,可以讲全班同学的习作集中在一起,编成一本民俗作品集,并给作品集起个醒目的标题。

回答格式:

口语交际: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正文)

习作(在作文本上写最好不要超过2页):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正文)

轻快一点 我星期五的上午要用

熙儿 在这里谢谢可以帮我回答的亲们
一定要符合题目 习作最好是自己写的。。。

地方民居特色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10-3-15 07:07
是在闽南、粤北和桂北的客家人常居住大型集团住宅,其平面有圆有方,由中心部位的单层建筑厅堂和周围的四、五层楼房组成,这种建筑的防御性很强,以福建永定县客家土楼为代表。在中国的传统住宅中,永定的客家土楼独具特色,有方形、圆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形状的土楼共有8000余座,规模大,造型美,既科学实用,又有特色,构成了一个奇妙的民居世界。

提问者: 王主哲 - 一级最佳答案蒙古包

Mongolianyurts

蒙古等游牧民族传统的住房。古称穹庐,又称毡帐、帐幕、毡包等。蒙古语称格儿,满语为蒙古包或蒙古博。游牧民族为适应游牧生活而创造的这种居所,易于拆装,便于游牧。自匈奴时代起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蒙古包呈圆形,四周侧壁分成数块,每块高130~160厘米、长23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成网状 ,几块连接,围成圆形 ,长盖伞骨状圆顶,与侧壁连接。帐顶及四壁覆盖或围以毛毡,用绳索固定。西南壁上留一木框,用以安装门板,帐顶留一圆形天窗,以便采光、通风,排放炊烟,夜间或风雨雪天覆以毡。蒙古包最小的直径为300多厘米,大的可容数百人 。蒙古汗国时代可汗及诸王的帐幕可容2000人。蒙古包分固定式和游动式两种。半农半牧区多建固定式,周围砌土壁,上用苇草搭盖;游牧区多为游动式。游动式又分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两种,前者以牲畜驮运,后者以牛车或马车拉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蒙古族定居者增多,仅在游牧区尚保留蒙古包。除蒙古族外,哈萨克、塔吉克等族牧民游牧时也居住蒙古包。

在辽阔的蒙古高原上,寒风呼啸,大地点缀着许多白色的帐篷。它们就是蒙古包,即蒙古人所称的“格尔斯”。自从有蒙古族以来,人们就开始使用蒙古包。这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究竟是何时开始使用的,无人知道确切的时间。

蒙古包成为蒙古人的日常居所。大多数蒙古人是游牧部落,终年赶年他们的山羊、绵羊、牦牛、马和骆驼寻找新的牧场。蒙古包可以打点成行装,由几头双峰骆驼驮着,运到下一个落脚点,再重新搭起账篷。

西藏的传统民居,与西藏的其他文化形态一样,具有其独特的个性。藏族民居丰富多彩,藏南谷地的碉房、藏北牧区的帐房、雅鲁藏布江流域林区的木构建筑各有特色,就连窑洞也能在阿里高原上寻见。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者,内坡仍为垂直。典型的藏族民居用土石砌筑,形似碉堡,通称碉房。一般为2至3层,也有4层的。通常底层做畜舍,上层住人,储藏物品,还有设经堂的。平面布置逐层向后退缩,下层屋顶构成上一层的晒台。厕所设在上层,悬挑在后墙上,厕所地面开一孔洞,排泄物可直落进底层畜舍外的粪坑中,以免除清扫的麻烦;设有两层厕所的,上下层位置错开,使上层污物能畅通无阻地落到底层粪坑。
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
帐房与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区藏民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方式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性建筑形式。
藏族帐篷有冬夏帐篷之分。冬帐篷,由牦牛毛编织而成,先编成一定宽厚的深棕色或黑色、白色毡条,然后根据需要尺寸缝织成帐篷,这种帐蓬能适应高原暴雨、风雪及高寒气候。大小不一,形状有长方、正方、六角、多角等形。用立架或支柱撑起。室内净高约1.6-2m。帐顶系好牦牛绳,四周钉堤桩牵牢,用木桩或牛羊角桩锚钉。帐顶留有天窗,可通风、采光、出烟,雨天可以遮盖。四周常用草皮或石块垒砌矮墙,以御风寒侵袭。
夏帐篷,为夏天牧民外出时使用的一种轻便帐篷。它由白布帆布、藏布织成,有正方形、长方形。四周饰黝黑、褐或蓝色边。大型帐篷还饰有工艺精湛的吉祥八宝、五福捧寿、白云点狮、六道轮回等类图案。还有可容上百人聚会的大帐篷,由既保温又抗晒的双层帐篷等。具有浓厚的宗教装饰色彩,在青山绿茵的旷野,散布着点点白帐,缕缕炊烟,别具情趣,很具藏族文化特点。
普通的帐房一般较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约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毡毯,中留一宽15厘米左右、长1.5米的缝隙,作通风采光之用;四周用牦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帐房内部周围用草泥块、土坯或卵石垒成高约50厘米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粪�作燃料用 ,帐房内陈设简单,正中稍外设火灶,灶后供佛,四周地上铺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帐房具有结构简单、支架容易、拆装灵活、易于搬迁等特点。
富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是西藏民居区别于其他民族民居的最明显的标志。

羌族建筑以碉楼、石砌房、索挢、栈道和水利筑堰等最着名。

历尽沧桑

羌语称碉楼为“邓笼”。早在2000年前《后汉书'西南夷传》就有羌族人“依山居止,垒石为屋,高者至十余丈”的记载。碉楼多建于村寨住房旁,高度在10至30米之间,用以御敌和贮存粮食柴草。碉楼有四角、六角、八角几形式。有的高达十三四层。建筑材料是石片和黄泥土。墙基深135米,以石片砌成。石墙内侧与地面垂直,外侧由下而上向内稍倾斜。修建时不绘图、吊线、柱架支撑,全凭高超的技艺与经验。建筑稳固牢靠,经久不衰。1988年在四川省北川县羌族乡永安村发现的一处明代古城堡遗址“永平堡”,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仍保存完好。

版纳民居

民居建筑是某个民族一定社会历史时期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份,也是传统文化的缩影。西双版纳的傣族、哈尼族、布朗族、基诺族、拉祜族的民居建筑,因受气候、海拔、地形、建筑材料等自然环境以及人口、经济、宗教、科技、思想等社会环境的影响,有着多种不同的形式和建筑风格。

雅桑木底盖竹楼

远古时候,傣家人没有房子住,只能住山洞,是一个叫帕雅桑木底的人学会建盖房子后,才教大家建盖傣家竹楼的。

村寨错落有致
哈尼族居住在向阳的山腰,依傍山势建立村寨。村寨一般为三四十户,多至数百户。村寨背后是郁郁葱葱的古树丛林,周围绿竹青翠,棕樟挺拨,间以桃树梨树,村前梯田层层延伸到河谷底。离村寨不远有清澈酣凉的泉水井。一栋栋哈尼族住房结合地形沿坡布局,高低错落有致,别有一番朴实多变的景象。

满山遍野长蘑菇
传说远古时,哈尼人住的是山洞,山高路陡,出门劳作很不方便。后来他们迁徙到一个名叫“惹罗”的地方时,看到满山遍野生长着大朵大朵的蘑菇,它们不怕风吹雨打,还能让蚂蚁和小虫在下面做窝栖息,他们就比着样子盖起了蘑菇房。

蘑菇房琳麋美观,独具一格。即使是寒气袭人的严冬,屋里也是暖融融的;而赤日炎炎的夏天,屋里却十分凉爽。以哈尼族最大的村寨红河州元阳县麻栗寨最为典型。

蘑菇分层散香气

哈尼族的蘑菇房状如蘑菇,由土基墙、竹木架和茅草顶成。屋顶为四个斜坡面。房子分层:底层关牛马堆放农具等;中层用木板铺设,隔成左、中、右三间,中间设有一个常年烟火不断的方形火塘;顶层则用泥土覆盖,既能防火,又可堆放物品。

房屋建筑以土石为主要墙体材料。屋顶有平顶的“土掌房”和双斜面四斜面的茅草房。因地形陡斜,缺少平地,平顶房较为普遍,既可防火,又便於用屋顶晒粮,空间得到充分利用。

客人来到,热情的主人就会请你围坐在火塘边,让你吸上一阵长长的水烟筒,饮上一杯热腾腾的“糯米香茶”,喝上一碗香喷喷的“闷锅酒”。趁着酒兴,主人敞开嗓子,向你展示哈尼人像哀牢山的竹子一样有枝有节有根的歌声,并祝愿宾客吉祥如意、情深谊长。

有史以来,哈尼人迁徙到哪里,蘑菇房就盖到哪里,遍布哈尼山乡,经长期的发展与改进,现在的蘑菇房既有传统特色又日臻完善,与巍峨的山峰,迷人的云海、多姿的梯田,成了一幅奇妙的哀牢山壮景。

13回答者: 武府小道 - 六级 2010-2-13 10:22

我来评论>> 相关内容
• 写一篇富有地方特色的文章(民居)急急急 2009-3-21
• 说明文 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 25 2009-3-6
• 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或者节日习俗或者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 8 2009-3-15
• 节日习俗,或者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还可以写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的作文。 58 2009-3-4
• 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 饮食 民居 13 2008-4-13
更多关于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居的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 地方特色 富有 民居

等待您来回答
4399迪士尼号怎么激活
谁知道有个漫画的男主人公叫 龙在天 女主角 叫方谨的这漫画叫什么名字 中国画的
我要在赛格组装一台电脑,只要主机,只要用途是玩游戏(CF)跟高清电影。赛格的进。给个报价
违章停车
4399弹弹堂活动充值好礼大回馈之前的充值算吗
双面胶中女主人在电脑上写的那篇文章
关于HTC diamond2安装游戏的问题!!
违章建设要承担刑事责任吗?详细讲一讲

其他回答 共 1 条
傣族的建筑受气候、海拔、地形、建筑材料等自然环境和人口、经济、宗教、政治、科技、思想意识等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西双版纳傣族民居为代表的优美灵巧的干栏式建筑,以元江、红河一线傣族民居为代表的厚重结实的平顶土掌房,以及典雅富丽的佛寺建筑。

40回答者: 阮嘉琪123 - 一级 2010-3-8 16:38

我来评论>> 相关内容
• 介绍一种地方民居特色 217 2010-2-23
• 来个地方民居特色(简略) 29 2009-3-4
• 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居 119 2010-3-1
• 地方特色的服饰,民居,饮食,方面的适合小学6年级的作文,急需 2009-3-21
• 地方特色的服饰,民居,饮食,方面的适合小学6年级的作文 2009-3-21
更多关于地方特色民居的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 民居 特色

等待您来回答
各具特色的民居之客家民居
苗族的简介,民居、食物、服饰、节日特色等
阿拉伯民居特色
各具特色的民居这篇课文的发挥题
各具特色的民居 按表格要求,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各具特色的民居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的句子有哪些
各具特色民居的问题及答案
《各具特色的民居》的写作特点

其他回答 共 2 条
是在闽南、粤北和桂北的客家人常居住大型集团住宅,其平面有圆有方,由中心部位的单层建筑厅堂和周围的四、五层楼房组成,这种建筑的防御性很强,以福建永定县客家土楼为代表。在中国的传统住宅中,永定的客家土楼独具特色,有方形、圆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形状的土楼共有8000余座,规模大,造型美,既科学实用,又有特色,构成了一个奇妙的民居世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3-24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你对一些地方的风俗习惯是否有了更多的了解?请你讲你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写成一篇习作。可以写节日风俗,也可以写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还可以写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可以使课外阅读时知道的,也可以是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到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前身感受到的。

(这一段不太重要了啦。。。)写完后先在小组里交流。要抓住所写民俗的特点,尽量讲清楚自己习作的内容,耐心解答同学的提问,倾听同学的意见,然后推选代表到全班汇报。再根据大家提出的建议对习作进行修改、完善。如果有条件,可以讲全班同学的习作集中在一起,编成一本民俗作品集,并给作品集起个醒目的标题。

参考资料:嘻嘻

第2个回答  2010-03-24
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是以正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传统住宅的统称。在中国民居中历史最悠久,分布最广泛,是汉族民居形式的典型。其历史已有三千年了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起,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
四合院的典型特征是外观规矩,中线对称,而且用法极为灵活,往大了扩展,就是皇宫、王府,往小了缩,就是平民百姓的住宅,辉煌的紫禁城与郊外的普通农民家都是四合院。
其次,四合院的构成有独特之处。它的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又有游廊连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封闭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关起门来自成天地;院内,四面房门都开向院落,一家人和美相亲,其乐融融;宽敞的院落中还可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迭景,居住者尽享大自然的美好。
此外,四合院虽然是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出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簪、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抱柱上的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鹄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有如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四合院的建筑格式都大体相同或相似。东西南北房相对应,整个四合院,大都按照中国传统的”习惯,采用对称的办法建筑成。当然,在南北、东西房形成的角落中,也有耳房。这种耳房,有的用来储存粮食,成为粮库及其它库房,也有的做厨房,还有一个角落,一般是西南角为厕所,而东南角,则大都是院子的大门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在建筑上已经有很多变化。农村中,大都从原有的四合院基础上发生大的演变。这就是,扩大正房的房间数,因为正房——北房采光好。因而,在盖房时,尽可能地充分利用北边的空间、地面,这就使院落成为不规则形,以北房为主的正房前面形成的一个方或长方形院落。
第3个回答  2010-03-25
新市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特色,镇内河港交叉,店铺民居傍水而筑。至今尚存明清时期建造的单孔石桥多座。新市地处浙北水陆要道,历来商贾云集,经济发达,是德清县的经济、文化重镇之一。由江南养蚕风俗演变而来的“蚕花庙会”被誉为江南一绝. 徜徉在新市千年古镇纵横交错的街巷里,一些传说典故人文景观闪烁其间,当你驻足静静凝视这片比河傍肆,桨声灯影,当年清代画师沈铨花鸟写生之地,想象那些吴歌里沉浮的青衫云鬓,便会让人一声长 “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富有宋词意境的新市让人流连。宅深深巷悠悠,触目明清旧宅,古墙如削,苔藓斑驳,长巷窄弄名人故居遍布。百转千回的小巷子,巷名悦耳:胭脂弄、后弄、斗富弄、暗弄、花园弄、陶沙弄、五猖司弄等等。
德清县地处西北低山丘陵区与浙北平原区边缘,地势西高东低。“四山一水五分地”,地貌类型多样,生态类型丰富。西部莫干山,是天目山余脉,群山连绵、林木葱郁;山下的莫干湖碧波万顷,如世外桃源;东部水乡平原,河渠似网,鱼塘棋布,风光绚丽,形成德清特有和谐美丽的天然景观体系。
德清全县的森林覆盖率达44.9%,各项保护区面积包括各类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不包括莫干山、天泉山等西部风景名胜区)、生态公益林等共212.7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2.7%。大面积的林木、水域为德清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据环保部门监测,德清整体空气质量良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主要的生态旅游区有;1.莫干山风景区 5.新市古镇
新市为江南古镇,历史悠久。新市的市河、古桥、古巷、老宅等旅游资源均具有较大的开发前景,而且与周边国家级风景区莫干山、太湖及下渚湖等形成优势互补,与南浔、菱湖、善琏等构成水乡古镇群,在旅游产品
和线路上具有整合的空间.德清县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德清县的土特产的品种是相当丰富的,以笋为主要材料的旅游商品,还有清溪花鳖,莫干山茶叶,雷甸珍珠,杨墩枇杷等都具有很深的旅游商品开发体系,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而在这些方面,德清尚未有一项知名的品牌或特色产品。与其他生态旅游地存在差距,未能发挥生态旅游商品的潜力以提高效益.开展生态文化旅游节,打造生态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典型和重要方面。干将、莫邪夫妇的故事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悠久的历史沉淀;莫干山“三胜”(竹、云、泉),“四优”(绿、凉、清、静)一直是人们所心神向往的,一曲《游子吟》被世人传唱了千年……德清县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赋予了德清县开展旅游文化节的优势:莫干山登山节,游子文化节,蚕花节等节日的开展 ,形成了德清县全方位的文化旅游,长期持续的发展,打造德清县生态旅游文化,必然使德清县旅游业的前景光明。


竹子的种类很多。德清主要的竹种有毛竹、淡竹、刚竹、早元竹、哺鸡竹等。现有毛竹139020亩,杂竹林43727亩,早元竹2955亩。

新市古镇地处浙北,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而建制历史就达1200多年。千百年来居民临河而建,傍桥而市,形成典型的江南风情,新市是浙北地区大运河侧的重要商埠,自古繁华,民风质朴,人才辈出,自南朝著名道学家陆修静筑楼读书于此,自近代基督教理论国内研究学术权威、全国神学家赵紫宸先生,近代少年爱情小说家王嘉仑留下众多的人文胜迹,若流连其间,无不能领略此地的清纯与从容。其中明清宅居群、觉海寺院、古桥梁等,均值得一访究竟。
全镇市区河道如网,水街相依。纵横的溪塘穿街傍市,溪上众桥飞跨,塘畔绿树成荫,河中舟楫不绝,市上笑语不断。新市古镇堪称为古老之胜,水乡之美,而面对它许多文化的植根,则更令古镇生色许多。
另外,这儿还孕育了许许多多神奇的故事,这些有趣的传说为古镇蒙上了神秘的色彩。张一品羊肉和茶糕享誉内外,清晨的古镇往往洋溢着美食的味道。有人说,这是一个具有名家工笔画风的古镇,这样的形容并不为过,这里是盛名清代的花鸟大画家沈铨的故里——江南古镇新市。
关于新市,这座京杭大运河线上最大水运码头的起源,是与一场传说中的洪水有关。
新市,其前身为陆市,古称仙潭,据镇志记载,晋永嘉二年(308)夏,淫雨一月,洪水大发,陆市淹没,人们在一个英雄的带领下,开始了漫长的迁徙征途。
终于,他们来到了一处河网如织,水烟漠漠,生满芦丛的汀洲之地。其时的汀洲是什么样子,我们无从知道,我们只知道,当我们的先人和这一片四面环水的土地相遇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留了下来。
他们在这里开荒种田,纺纱织布,生儿育女,然后为了纪念曾经居住的“陆市”,并寄托对全新生活的美好祝愿,他们把陆市改名为“新市”——这片土地,就是我们最初的家园。
2008年,就是新市古镇建镇1700周年。

幽幽古镇

新市古镇景点
太平桥:为单孔石桥,横跨小西河。始建于宋朝,明清时期得到重建。两侧栏杆至今仍保留石狮数个,桥石基座上刻联。当地流传这样的风俗:新婚男女从桥上经过,可期太平吉祥。
状元桥:位于镇北乐安港西。因宋朝时新市人吴潜考中状元,后官至左丞相。故得此桥名,蕴含金榜题名之意。
钟楼弄:长180米,宽约1.7米,位于觉海寺旁。优美典雅、古色古香,极富江南水乡情调。弄的一头是波光粼粼的市河和造型优雅的迎圣桥,古刹、小桥、流水、深巷四景合一,构成一幅古朴的图画。
人家两岸柳阴边,出得门来便入船。不是全无最佳处,何窗何户不清妍。
——杨万里《舟过德清》

1.地理环境:(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南北位置等)
(2)风景地貌;(各种特色风景名胜等)

2.人文环境:(1)乡土人情;(出自这里的名人,这里的人们
的热情等)
(2)历史文化;(历史的演变等)
(3)节日庆典;
(4)特产小吃;莫干山,为天目山之余脉,位于浙江省北部德清县境内,美丽富饶的沪、宁、杭金三角的中心,国家重点风景名胜
第4个回答  2010-04-01
种花,是个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围成一朵花,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情。不一样的风俗造就了不一样的节日风俗而提到节日风俗,我首先会想到逛庙会,逛庙会这北京风俗相信大家已经久仰大名了,但真正见识过的估计也不多,那就让我带领大家去观赏这一有趣的民俗。

大年初一,北京城内城外寺院都举办庙会,庙会是大型的集市。大清早,庙门外小摊便吆喝起来,一条街被挤得水泄不通,满怀的好心情,漫步走进庙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此年的生肖物,绒毛的、瓷的、玉的琳琅满目,使人眼花缭乱。玲珑剔透的玩意儿排放在货柜上,整齐有序,很是吸人眼球。

参观完精致的工艺品,便来到食品一条街准备饱餐一顿,这里四处飘香,十里之外也能闻着香味赶来。食品街的都是小吃,聚集了八方美味,光是看看,都已经口水三尺玩累了,就到这里来,品味各色佳肴,定是舒服!听闻北京集市的阿里巴巴羊肉串味美、肉肥,我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找了几家老手,一连要了十几串,坐在小椅上边吃边看看繁市,好不快活,羊肉串真好吃,一连的羊肉串下肚,都还不过瘾,谁叫北京的小吃色香味全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