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今年高考作文 中国关键词

如题所述

    命题指向】

    高考作文是最能全面考查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命题形式,因此受关注程度最高,影响面最广。如何在作文命题中体现“立德树人”“考试育人”的基本理念,也是试题命制者必须考虑的命题指向。

    2017年全国Ⅰ卷作文试题的命题指向可做这样的解读:引导学生站在民族自信的高度正确审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以正确的立场和方法审视民族发展趋势与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成果,以饱含感情色彩和理性思辨的笔触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递正视存在问题、坚持发展复兴的民族自信心。在外国人眼中,中国历史悠久,经济快速发展,文化富有特色,试题命制者以小见大,引导学生在国际比较的背景下坚定信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客观、理性地认识当下中国,看待外部世界。

站位高,视野大,关注时代主题,关注社会发展,这样的题目就是要求考生摒弃“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小我”,形成有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精神的“大气”。因此,读死书、死读书,思想僵化,思维呆板的考生不易得高分。这样的命题指向能够有效扭转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简单认识,引导学生拓宽视野,关注国情与改革发展,并将个人理想与时代进步有机结合,从而展现成熟的理想信念、饱满的精神状态与良好的综合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讲,文题能够全面体现“立德树人”的理念,这既是对当下僵化教育模式的“纠偏”,也是对语文命题从改良走向变革的探索,更是为将来高考全方位改革奠基。

【作文材料解读】

2017年5月,在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央视持续播发了对在华留学生的采访报道,提问的问题是“你眼中的中国”,这些留学生分别提到了“一带一路”“大熊猫”等词语,命题者为了让考生的思考更集中、更深入,对新闻报道做了必要的调整与提炼,并且,将留学生的回答概括为“中国关键词”(全国Ⅰ卷材料也被称为“中国关键词”材料)。这些词语都是当代中国的缩影与表征,能够反映出中国的传统文化、社会的进步发展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这12个“中国关键词”我们可以进行不同的逻辑分类,因为合理的逻辑分类能够从作文立意角度恰当选择词语的组合方式。

从积极与消极角度分类。积极方面的有一带一路、大熊猫、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美丽乡村、高铁、移动支付,消极方面的有空气污染、食品安全,中性的有广场舞等。

从传统与现代角度分类。传统的有中华美食、长城、京剧等,现代的有一带一路、共享单车、高铁、移动支付等。

从社会学角度分类。国家战略(政治)有一带一路、美丽乡村,经济类共享单车、移动支付,文化类有广场舞、京剧,科技类有高铁、移动支付,生态环境类有大熊猫、空气污染、美丽乡村,民生类有中华美食、共享单车、空气污染、食品安全等。

这些分类未必完全合理,因为许多词语存在交叉与包容关系。但是,对材料中涉及的“中国关键词”进行分类,有利于快速审题,选择合理的词语组合,从而完成作文的立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