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君臣之礼中的"拂袖"是从哪个朝代兴起卜的?

如题所述

拂袖是振动衣袖,表示不悦或愤怒的意思。这并不是什么君臣礼节。你说的应该是清朝时期的“放哇哈”。

拂袖

振动衣袖,表示不悦或愤怒。

 《太平广记》卷一七五引 唐 尉迟枢 《南楚新闻·崔铉》:“初李石镇江陵,辟为戎卒,一旦拂袖而去。” 


《宋史》卷二八五《刘沆传》载:“”奉使契丹,馆伴杜防强沆以酒,沆沾醉拂袖起,因骂之,坐是出知潭州。” 


《明史·王绂传》:“画不苟作,游览之顷,酒酣握笔,长廊素壁,淋漓沾洒,有投金币购片楮者,辄拂袖起,或闭门不纳。”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七回:“先蔑睁目视曰:‘谋迎公子,是谁主之?今又立太子而拒我乎?’拂袖而出,见荀林父曰:‘吾悔不听子言,以至今日。’”


郭孝成 《山西光复记》:“ 李大声曰:‘余游历东西洋,外国革命事业,知甚悉。汝等如此行为,余决不愿与闻。’拂袖而出。”

放哇哈

清初衣袍式样有几大特点:无领、箭袖、左衽、四开衩、束腰,是窄袖口。

清朝服饰的“袖”。袖是满族服饰特有的一种袖子,就是在本来就比较狭窄的袖口的前边,再接一个半圆形的“袖头”,因为形状像“马蹄”,所以人们都习惯地叫它“马蹄袖”,满族人则称它为“哇哈”。

马蹄袖平日绾起,出猎作战时则放下,覆盖手背,冬季可御寒。四开衩,即袍下摆前后左右,开衩至膝。左衽和束腰,紧身保暖,腰带一束,行猎时,可将干粮、用具装进前襟。

箭袖尤其适合冬季骑射。将它覆盖在手背上,无论是弯弓射箭,还是抖缰驰骋,都可以保护手不被冻坏。

为了让满族子孙不忘骑射本领,清太宗皇太极特别强调文武官员的官服一律都要带有箭袖。清朝的各级官员们平时把箭袖挽起来,在朝见皇上或者王公大臣时,敏捷地把袖子掸下来,然后两手伏地跪拜行礼,这一动作成为清朝礼节中规定的动作,叫作“放哇哈”。这也就是我们经常在电视剧中看到的甩两下胳膊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28
从戏中看的是宋代就有了,电视上一般都是清代的多。
第2个回答  2020-03-28
从清朝人入关定制兴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