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教育第一人”梁启超,他的教育观有多先进?

如题所述

梁启超先生一生有9个子女,可谓满门俊秀,长女思顺,诗词研究专家、曾任中央文史馆馆长;长子思成,著名建筑学家、中科院院士;次子思永,著名考古学家、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士;新中国成立后任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三子思忠,西点军校毕业,参与淞沪抗战;次女思庄,著名图书馆学家;四子思达,著名经济学家;三女思懿,曾任中国红十字会对外联络部主任;四女思宁,早年就读南开大学,后参加革命;五子思礼,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科院院士。


一门三院士,梁启超先生被誉为“中国家庭教育第一人”。那么,梁启超先生的教育观到底是什么,又有多先进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梁启超的家庭教育观,跟着梁启超先生一起学习子女教育。

梁启超先生是如何教育子女的?

梁启超真的是一个好父亲,他非常爱自己的子女,重视子女的教育,他一生给自己的子女写了400多封家书,总计100余万字,占他著作总量的十分之一,与《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并称家教典范。


在子女教育的重要问题上,梁启超先生的教育观念与我们今天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教育理念大不相同。在子女教育上,他曾对自己的子女们说:“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公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着急他则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懦自馁,尽自己的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


梁启超先生在子女教育上,并不是像我们今天的父母那样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取得成功,他则注重引导孩子戒骄戒躁,不急功近利,尽自己的能力做去,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注重过程,享受过程,让学习使自己可以获得内在的快乐,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不是一件为了考试和分数的苦差事

同时,梁启超先生也特别注重子女的品行教育,他曾说:“你如果做成一个人,知识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个人,知识却是越多越坏。” 梁先生不看重成功,但看重“成人”。他不仅以此要求自己的子女,而且还身体力行,做自己子女的标杆。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焉能不成材?


反观,我们今天的父母更多的注重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品行教育,即使孩子的成绩再好,也可能会变成马加爵、药家鑫之流。这是我们目前家庭教育非常缺失的一块,只注重成绩,忽视了德智体全面发展。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梁启超先生对子女的教育并非是为了让自己的子女获得多大的成就,而是在引导自己的子女拥有健全的人格和至高的精神趣味。只有子女拥有了自己健全的人格,他们就不会将学习看成一件为家长、为老师的差事,应付了之,而是将其看成是为自己吸取营养,壮大自己,将自己塑造成自己想要的人生一个美妙过程,变被动为主动,这是教育真正的意义所在。


在孩子教育中这一点真可谓重中之重,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然而,往往我们大部分父母都忽视了这一点,很多孩子只是为了上学而上学,为成绩而上学,没有自己的人生规划。这样的孩子,一旦到了大学,没有人管了,不知自己未来的路在何方,开始迷茫,开始堕落,大学四年,什么也没有学会,毕业直接失业。然而,等我们真正明白这一点的时候,一辈子就没有,悔之晚矣!我们教育最大的失败就是迷失了自己,虽然活着,但可能早就死了,只是一具行尸走,只会喘气而已!我们可能都是当事人,我们的子女可能就是下一批,可悲可叹,引人深省!

一辈子很短,正确的教育观直接影响子女的一生。作为父母一定要重视,不妨跟着梁启超先生学一学,“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引导孩子健全独立的人格,早一点活出自己的人生,而不是父母、老师安排的人生。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而每一个人的生命也只有一次,活出自己的人生,此生不负自己,无所谓成败,此生足矣!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我们回忆自己的一生,也不留遗憾!有时间的时候,不妨扪心自问:我们真正活出自己的人生吗,我们的子女是否还在走我们的老路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2
梁启超注重教育方式和引导,引导孩子戒骄戒躁,不能着急去求功力,而是要尽自己所能,在学习时,是享受学习的过程,不是被学习成绩和考试分数所捆绑,要给孩子塑造一个美好人生的过程,去热爱生活,积极对待
第2个回答  2020-10-02
在当时落后的社会是他站出来教育新一代学生,在当时他就是知识文化的领导者,他的观念一度赶上西方国家。
第3个回答  2020-10-02
他将中国的教育观与西方的结合起来,不拘泥于中国的死板,也不完全学习西方教育,创立了独特的教育方法。
第4个回答  2020-10-07
梁启超的家庭教育非常有成效。第一,梁启超把西方“社会教育”的概念介绍到中国来,并且认为到社会教育对个人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梁启超提出了“德智体美”四个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第三,梁启超提出男女平等,让女子接受新学教育,掌握科学知识,争取经济独立,政治地位平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