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女规定的结婚年龄是多大,为什么有很多古代男子娶十三岁的女子为妻?

如题所述

古代少说也有几千年时间,这段漫长的岁月之中,必然没有统一且明确的结婚年龄规定。每逢战乱时期以及天下大定初期,人们结婚的年龄就必然会提前,这样才能保证人口数量的稳定,13、14岁结婚便是正常现象。

01、春秋战国时期,越国规定17岁女子必须结婚

春秋战国是属于标准的乱世,群雄之间忙着竞备争霸,必然会想尽一切办法提升人口数量,有了强大的人口数量基础,经济、军事、农业才能有实现腾飞的基本条件。

因此,越王勾践为了实施自己的宏图大业,就必须要软硬兼施的提升人口数量,他下了命令:男子年龄为20岁之前必须结婚,女子年龄为17岁之前必须嫁人,不然就要治他们父母的罪。

02、汉朝初期,规定女子15岁之前必须嫁人

汉朝刚刚建立之时,人口凋零、百废待兴,于是朝廷就颁布了法令:

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翻译过来就是:15-30岁之间的单身未嫁女子,需要征收5倍的税。这就相当于“单身有罪”,不嫁人就要被高额罚款,强迫让姑娘们赶紧嫁人,嫁人之后自然是抓紧时间繁衍后代,把人口数量给提升上来。

因此,当自家女儿到了13、14岁的时候,就是到了该嫁人的年龄,父母要尽快把女儿嫁出去,不然留在家里就是“养了个赔钱货”。

等男子娶了媳妇之后,男方的家里就会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来催促夫妻尽快生孩子,如果女方生不下来孩子,可能就会被冷落或者歧视,或者被一纸休书扫地出门,沦为大家眼中的“失败者”。

03、生产力越先进,结婚生子的时间越晚

单纯根据人体发育状况来看,女性在13-14岁时就拥有了生育能力,可以为人口数量的提升做贡献。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时代,也需要人们早早的进行结合和繁衍,以求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单纯的堆叠人口数量的意义并不大,人们需要提升教育程度,从强调数量转为重视质量。

因此,生产力相对较高的明清时期,一般规定女子14岁以上可以结婚,男子16岁以上可以结婚。

而生产力更为发达的21世纪,我国明确规定了男子22岁以上可以结婚,女子20岁以上可以结婚。

现代社会不仅仅需要男女双方拥有生育能力,还需要夫妻双方具备成年人应有的心理条件,能够承担起养儿育女的基本责任,这样才对家庭和整个社会有益处。

最后:

结婚年龄是要根据时代背景进行调整,适合时代的婚龄才是最好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5

在中国古代,结婚的年龄是不可思议的。他们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会安排他们结婚。这个年龄相当于我们初中,十三岁。那时候很多女生还没发育就被父母娶了,很奇妙。为什么古代男人娶13、14岁的小姑娘?

在古代,人们认为女孩子一定要趁早结婚,或者年纪大了再结婚,就会多吃妈妈的饭,这是一种“赔钱”。结婚后变成甩出去的水,所有的吃喝费用都由婆家承担。对于婆家来说,要想兴旺发达,必须让孩子娶个媳妇,然后赶紧生孩子。他们结婚越早,将来生的孩子就越多。这导致女生早婚。

古代医疗卫生条件很落后,每次头痛感冒都能死人。所以,即使古代夫妻生了孩子,孩子能不能不死的养大,是一个很现实也很严重的问题。而且因为生产力低,即使生了宝宝,真正能让她安全长大的人也不多。

我国晋朝,女子17岁必须结婚,否则官府会自动给她找对象,逼她结婚。我国唐代,女子婚姻应规定为“男十五,女十三以上,必须结婚”;如果当时的女孩子不这样做,连她家里的人都会觉得丢人。所以他们没有选择,就像成年男性没有选择一样,“老牛吃嫩草”。后人说他们是恋童癖,其实只是顺应了当时社会的主流。

即使女生不想吵架,国家也会搬出一些法规。例如,如果他们超过16岁,他们需要每年向政府缴纳罚款。想想普通人不喜欢家里的女儿。这个时候,等他们养到16岁,女儿都不为自己挣钱了。相反,他们必须向政府支付自己的钱。想想谁愿意把女儿留在家里到16岁?而且年龄越大结婚的可能性越大,收到的钱越少!

可见不是女生不想晚婚,而是因为女性地位太低,想想真的很苦恼!

第2个回答  2021-03-25

古代因为生活环境问题,还有不同时代的战乱与天灾人祸,所以人的寿命都会比现在的人短,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就说过人到七十古来稀,孔子能够活到七十多岁是在古代也算是高寿了,当然古代也有很多道家和佛家的修行人寿命很长,但是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人,属于小众群体,大众的平均年龄也就是在40岁上下。


但是我们能够看到许多

古代小说中,比如三国演义到隋唐演义中,古人们许多三十多岁就有了一个十多岁的孩子,比如孙坚当时出来的时候,才三十多岁可是身边已经跟着小霸王孙策,而孙策还有几个弟弟,就能够看到汉朝的时候,其实大家都是早婚早育的,

而在当时看来晚婚晚育是被严令禁止的,到了晋朝后来,更加严格的规定男子在十三、四岁就必须结婚,女子也是一样,而且古代的男女和我们现在不同,不需要去读中学,高中,大学后才能出来社会,他们十多岁就可以出来某生,同时担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

而汉朝初期,刘邦为了提高当时的人口,更是鼓励大家早婚早育,通过汉朝的法律将结婚的年龄定在了男女都是十六到十三岁之间,而这一条的规定,基本被后来的封建王朝全盘接纳了,经过了多年的发展,都没有什么大变化,甚至某些的朝代还将女子的结婚年龄推到了十二岁。

可能现在人很难想象到一个初中生就结婚,同时还有担负起家族生孩子的任务,这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但是在古代如果一对新人结婚了几年,才十多岁还没有抱孩子,那么大家就会觉的是不是夫妻两人有问题,同时男子到了一定年龄,家里有了点地位和钱的时候,

如果妻子还没有生出一个大胖小子,他是有权利去纳妾的,而古代对于家里添丁是非常的重视,特别是有家族传承的世家,更是重视对于家族人丁的兴旺,所以在古代提早了结婚年龄,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没有办法做婚前体检,所以大家更多的就是靠着运气和时间,

当然提早结婚,对于双方来说都是非常好的,因为起码有了一个回旋的余地,而这个思维也是古人的思维,放在现在基本是不适合和不提倡的,而古人必须要在十多岁的情况下结婚。

其实不外乎几个原因,

第一:当时王朝的规定,必须要遵守,也是为了王朝的人口发展

第二:家了和族中的习俗,因为千年以来,已经有了这个习惯,大家也就会按此进行,同时也能够提早让家族人丁兴旺

第三:人口的平均寿命短,需要提早结婚,要不人口的基数就会不断的减少。

除了以上几点,其实还有很多不同的原因,但是首先保障人口的不断发展,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大家对此怎么看,说所你自己的看法?

第3个回答  2021-03-24

古代没有特别规定结婚的年龄是多大,但是古代对年龄有着严格的说明,比如:

初度指儿童一周岁的时候,始龀指男孩七岁、女孩六岁则长乳牙的时候,外傅指十岁出外求学的时候,舞勺指十三岁的男孩子,豆蔻指的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及笄(jī)指的是十五岁的女孩子,弱冠指的是男子二十岁,也就是开始算成年人了

《孔颖达 正义》: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

这话意思是说:20岁成人,首次加冠,但是体格还没有完全强壮,所以称弱冠。对于男子来说,20岁的时候,就可以把头发盘起来形成发髻,称之为“结发”,然后就可以戴上冠,并且可以有自己的“字”,这个时候男子就算是一个成年人了。

《礼记 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女子15岁就可以加笄,郑玄注解说:可以在这一年出嫁了,女子如果许配嫁人了,那应该加笄并有了自己的字,如果没有许配嫁人,那么就等到20岁再加笄。对于女子来说,15岁的时候,就可以用装饰发耳的一种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者插住帽子,同时还要行笄礼就算成年人。

另外,周礼规定了男子30岁结婚,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根本没人遵守,一般来说,只要男女达到了成年人的年龄,就可以结婚生子了。所以男子20岁、女子15岁就是古代不成文的结婚年龄,但是古代也并不是严格执行这样的规定,只能说大约在这个年龄范围结婚。

春秋战国时期,一般结婚年龄是在成年之后,也就是男20岁,女15岁之后,比如秦孝公比他的长子秦惠文王大25岁,那么秦孝公就是在20岁之后、24岁之前结的婚,再比如秦庄襄王比他的长子秦始皇也是大了25岁,那么秦庄襄王也是在20~24岁之间结的婚。

由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乱世,整个天下根本没有一个统一的结婚年龄,结婚的时间早晚都是个人自由,有早的也有晚的,而且贵族与平民之间也不一样,上面说到的男子加冠、女子加笄都是贵族之间的礼仪,普通老百姓基本上没有这些规定。

有一例外就是越王勾践,为了快速增加人口,对吴国进行报仇,强行规定了:如果女子17岁不嫁人,男子20岁没结婚,那么他们的父母就是有罪的,这可是从第一次从法律上规定了男女必须结婚的年龄,不过相比于后来的汉朝,勾践的这一规定也不过如此。

时间到了汉朝,天下归于一统,在汉朝建立之初,由于多年战争,导致大量的人口损失,人口基数较小,所以汉朝政府规定了早生早育,甚至不结婚的人还要被罚款,比如:

《汉书·惠帝纪》: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这话的意思是说:女子年满15岁,到30岁之前还不嫁人的,要缴纳五倍的赋税。这等于是通过用法律的手段让女子早点嫁人,所以当时很多人家在女儿十三四岁的时候,就急着把女儿嫁出去,就是为了避免这个五倍赋税的罚款,最终的目的当然就是早点结婚,早点生孩子。

汉朝不光是女子,其实男子普通也是十四五岁结婚的也蛮多,比如汉文帝比他的儿子汉景帝只大了15岁,那汉文帝就是十三四岁结婚的,更为重要的是,汉景帝还不是汉文帝的长子,汉文帝还有四个儿子比汉景帝年龄要大,四个儿子如果排除双胞胎的话,汉文帝十二三岁就要结婚了,这个年龄可是非常小了。

汉景帝比他的长子刘荣大了17岁,汉景帝差不多就是十五六岁结的婚照了,也都是在行冠礼之前结婚了,想想看,连汉朝皇帝都这样,民间当然也是差不多的,而且古人自来有一种早结婚早生儿子的想法,结婚都是尽可能的早,再加上汉朝用罚款逼着女子15岁之前结婚,所以在汉朝娶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做妻子,是很正常的事。

到了汉昭帝时期,汉昭帝是8岁即位当皇帝,12岁就娶妻,他的妻子是霍光的外孙女,年仅6岁,照样就嫁给了当时的12岁的汉昭帝,这根本就是娃娃亲,虽然这个年龄出嫁更多只是为了荣华富贵,但是从皇族对待婚姻年龄的态度就能看出结婚年龄根本就是随意的。

整个两汉时期,结婚年龄是偏早的,到了东汉末年也是如此,比如张飞娶了夏侯渊十三四岁的侄女为妻,东吴丞相陆绩的女儿陆郁生13岁就嫁给同郡的张白为妻,这都是女子十三四岁就嫁人的例子,可见在当时是普遍存在的。

再比如曹睿的生母甄氏的第一次婚姻,就是十五六岁嫁给了袁绍的儿子袁熙,后来被曹丕抢走强纳为妾,还有司马昭的正妻王元姬十五岁时就嫁给了司马昭,司马炎的第二任皇帝杨芷也是15岁嫁给司马炎为妃的,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也是15岁嫁给司马衷的,从这些皇族的例子来看,魏晋时期皇室女子平均出嫁年龄也就是十五六岁,那么民间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南北朝时期,结婚年龄更早了,南朝宋孝武帝刘骏的皇帝王宪源15岁就嫁给了当时还是武陵王的刘骏,还有刘宋明帝王皇后王贞风十二三岁就出嫁了,南朝陈后主贵妃张丽华十岁就入宫并被陈后主宠幸,几年之后怀孕了,16岁就给陈后主生了个儿子叫陈深。梁简文帝萧纲10岁时就迎娶了当时只有8岁的王灵宾为妻,十年后给萧纲生了个儿子叫萧大器。

从这些皇室之间结婚年龄的例子来看,古人结婚一般来说没有年龄规定,只凭个人喜好与当时的条件,至于普通百姓,根本不可能被记载下来,结婚的年龄就会更早了,所以当时的男子娶十三四岁的女子为妻是很正常的。

到了唐朝唐太宗的时候,规定了男子20岁,女子15岁就可以结婚,同样是唐朝唐玄宗时期,规定了男子15岁以上,女子13岁以上就能结婚,明朝则规定男子16岁以上,女子14岁以上就能结婚,到了清朝的时候,规定了男子年满16岁,女子年满14岁就能结婚。

所以各个朝代结婚的年龄也不是固定,甚至同一朝代不同皇帝当政时期都不一样,所以这个根本就无法规定,即使规定了也不是强制命令,也是要看个人情况的,所以古代的结婚年龄并不固定,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第4个回答  2021-03-24
古代男子一般十四五岁的时候就可以结婚了,女子十三四岁就可以说亲了。因为古代规定女子到了十三岁必须得嫁人,所以有很多古代男子娶十三岁的女子为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