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在修筑大运河时都运用了哪些方面的知识

都用了哪些知识?

大运河,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奇迹,也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至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大运河在各朝代屡有变迁。春秋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2002年,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2006年10月1日始,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正式开放,博物馆位于杭州拱墅区运河文化广场南侧,毗邻大运河南端终点标志——拱宸桥。共投资一亿多元人民币,建筑面积一万余平方米,展览面积五千余平方米,分序厅和“大运河的开凿与变迁”、“大运河的利用”、“运河畔的城市”和“运河文化”四个展厅。目前收集、展出的上千件文物和史料,充分展示了大运河在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杭州位于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是大运河的起讫点。运河的水系犹如丝丝血脉,滋润着杭州这座城市,奠定了“钱塘自古繁华”的兴盛景象。采访当天,两岸媒体同业还一同实地体验了大陆唯一的市内水运公交,即拱辰桥到武林门的运河航道。虽然,今天的运河交通航运已不复昔日繁荣胜景,但古运河已在两岸留下数不清的驳岸、码头、船坞、桥梁、民居、仓库,随船行驶于运河中,目光所及,信手所触,都是一段凝结着城市变迁、闪现着古老厚重光泽的历史。
“之前都是透过书本了解到京杭大运河对各朝代的经济有重要影响力,这次实际到访之后,真的对古代的人力建筑技术非常赞叹。坐船的同时,有很多运输船经过,可见直到现在京杭大运河对水路交通还是非常重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09
用了聚合思维,开挖大运河要穿越非常复杂的地理环境,从设计施工到管理,都需要解决一系列科学技术上的难题。工程涉及到测量,计算,机械,流体力学的多方面的科技知识。在科学技术水平不够先进的情况下,我们的祖先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这一系列难题,实属不易。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