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河流、大海……这丰富多彩丰富多彩:物质、财富、学识、经验非常的多。多姿多彩。的事物,如何更清晰地记下它们,让人们如临其境呢?靠口头的描述,显然其影响范围太小,更何况是在古代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靠文字的记录,无论其说的多么详细,也要大伤脑筋地去想象。那么,怎样才能直观、生动而又明白地让人们了解某一地区的地理状况呢?地图,也惟有地图,才可以让人们面对它,脑海中就能浮现出平原、山脉、江河的清晰形象,不出家门,就可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根据中国古籍记载,早在3000多年前中国就已经有了地图。尚书上记下了一个使用地图的故事:周朝初年,成王命令周公旦占卜修建洛阳城。周公旦实地考察建城的选址以后,就将占卜选定的结果绘成地图,献给成王。当然,受条件的限制,这时的地图内容也仅限于一个较小的范围。诗经里面也有些与地图有关的字句,按照后人的解说,也就是按照地图上所指示的山川,依次进行祭祀的意思。
后来不少典籍也记载了有关地图的事情,《史记》记载,刘邦攻到咸阳后,手下的将领们争先恐后地到有钱人家取金银财物,只有萧何萧何:刘邦手下的谋士,刘邦建汉后任丞相。先到秦国丞相和御史的家里寻找法令、地图、书籍,收藏起来。于是刘邦对天下的要塞、人口多少、地方的贫富、百姓的疾苦等,都知道得清清楚楚。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统治,确实绘制了不少地图。再结合《史记》的记载,不得不承认,正是秦始皇主持绘制的地图,让汉高祖大受其利,多少有些讽刺意味。不过秦代的地图传到晋代就大多数失散了。
晋朝的裴秀是绘制地图的高手,他能够根据统一标准,订下制图原则,绘出准确可靠的地图。裴秀还总结了绘图经验,订了《制图六法》,采用有系统的科学方法绘制地图。裴秀的“六法”是指: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可以说是面面俱到,将绘制地图所要涉及的各个方面,都包括到里面去了。后来的学者考证后认为:裴秀的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最早的地图学典范。裴秀本人,也可以称得上地图大师了。
历史在发展,包括绘制地图在内的科学技术也在进步。裴秀之后,又涌现出了不少杰出的地图绘制者,唐代贾耽、北宋沈括、元代朱思本,都在地图方面作了极有价值的贡献。宋代《华夷图》和《禹迹图》石刻,至今还保留在西安碑林中,苏州也保存着《平江图》这幅南宋地图,是至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城市地图。根据这些地图,可以知道,从六朝到元明时代,中国人编制地图已经有了较高的水准。这些地图,传统上都采用了“计里画方”图法,或称为方格图法。这种传统的制图法,在13、14世纪之交传播到西方,影响传之阿位伯世界。随后,14、15世纪,欧洲地图学迅速发展,可能通过阿拉伯人而吸取了中国制图法的精华。
中国地图的发展,是古代有识之士多年思考、实践的结果,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而不少西方人却说,中国地图的发展,是清初由西方传教士协助的,这种说法是毫无根据的。近年来,考古学家在长沙马王堆发现了3幅古地图,就是对上述说法的最有力驳斥。这3幅地图是画在帛上的。马王堆汉墓下葬年代是汉文帝12年,距今已有2100多年了。
马王堆出土的地形图,虽然绘于2000多年前,但内容丰富,绘制精确,具备现代地形图的基本要素:地貌、水系、居民点、交通网。也遵循了基本的制图原则:对内容的分类分级,图例的统一设计,主区较详尽而邻区较简略等。这幅地形图所绘制的范围,大概是今天的广西的全州、灌阳一线以东,湖南新田和广东连县一线以西,北至新田、全州,南到珠江口外的南海。地图主区是当时诸侯国长沙南部,邻区是西江诸侯南越王赵佗辖地辖地:管辖的地区。。地图比例大约在十七万分之一到十九万分之一之间。地图绘出了大小30多条河流,九条标有名称,其河流骨架、流向、主要弯曲等均与现代地形图大致相同。图上的山脉,以闭合的山形曲线来表示坐落、范围及延伸方向,并在曲线上加绘月牙形符号,表示山头和山嘴的位置。图上共绘出80多个居民点,县城以长方形表示,乡里用圆圈表示,并可以看见大部分县城和重要市镇之间有道路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