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笑贫不笑娼”很多人听说过,下半句才经典,可为何很少人这么做?

如题所述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通俗易懂的话便逐渐演变成了一句简单明了的小短语。上下句一般都呈现整齐相对应的样式,我们通常将这些语句称为俗语。

俗语通俗易懂,很接地气。除了字面表达的意思之外,一般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为人所津津乐道。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学习的就是“笑贫不笑娼,救急不救穷”

笑贫不笑娼

一步踏错终身错,下海伴舞为了生活”,出身不同,多要面临的生活也不不同。有的人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他们从一开始就不知道什么是贫穷。但是有很大一部分人却出身卑微,一生下来就要为了生计而奔波。

有的人急于改善当前不好的处境,从而去从事一些不正当的行业。这里面的“娼”,不单纯的指歌女等,还特指一些不正当的手段。这反映的一种不好的价值观,意思是只要是你有钱了,没人去嘲笑你是通过什么手段挣的钱。但是如果你一直身处于贫困的处境之中,就会遭到周围人的嘲笑。

时针对于这种看法不敢苟同,不管贫穷还是富有,我认为都应该守住内心的那一条底线。“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身处的环境与遭遇不管是什么样的,也好保持美好的德行。我认为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都应该这样。可是随着历史的发展,美好的品德反而没有金钱与权势受欢迎,从一句句的俗语就可以看得出来“人穷别说话,位卑莫劝人”,“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一切都在向钱钱看齐。

救急不救穷

如果说“笑贫不笑娼”,是一个错误的价值观,那么对应的“救急不救穷”,的确是有几分的道理的。

一个人在社会上,说不定会遇到什么事。在别人遇到困难时,还是很有必要的帮一把的。一方面是给自己积德,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帮助别人渡过难关。那么为何不救穷呢?

“穷”等于“懒”,从古至今这是一条铁的定律,勤劳的双手可能不足以让你富可敌国,但是绝对可以衣食无忧。如果长期处于贫穷之中,最好的解释就是太懒。懒得动脑子想,懒得动手去做,这样的人,不管是怎么帮,都帮不起来。帮得久了,他还会习惯了,哪天你不帮忙了,他还接受不了。

记得之前有个故事:一个人每天都给一个乞丐食物,他每天也很开心。但是有一次,这个人家里出了点事,回家了几天。当这个人回来的时候,乞丐并没有关怀一下他,而是带着埋怨的口气问道,你干嘛去了,你知不知道,我这几天差点饿死。这就是为何不救穷,穷是一种习惯,如果一个人的思想提高不起来,帮了也白帮。

“救急不救穷”,也很少人去这么做。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如果有人遇到了天大的事情,求助亲戚朋友的时候,得到的帮助貌似并不如平时的时候多。平时不管你买房子还是其他的大额消费,你都很好能筹到钱。但是如果你生意失败,欠款几百万,这时候再去借钱,能帮助你的人就很少了。

因为大家都在关注,借给你的钱你还能不能还给他们。这其实也无可厚非,毕竟谁家的钱都不是大风的。但是在你最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得到这样的对待,显然是没办法帮助你渡过难关的。

所以这句“救急不救穷”只是被人们部分接受,并没有真正地去做。人们做的这些可以说是“救缓不救急更不救穷”,一切还是在以自身的利益为考量的重点。

时针说

作为救济的一方,我们只能说是尽力去帮别人,作为被救济的一方,我们又能苛求什么呢?只能是让自己不断的强大起来,遇到苦难咬牙挺住,坚强地站起来。这才是解决事情的根本方法。“人不帮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和时针一起畅所欲言,忍不住就喷几句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5
下半句:救急不救穷。这里的“穷”指的是“懒”,勤劳的双手不足以让你富可敌国,但至少可以衣食无忧,如果你长期处于贫穷,最好的解释就是太懒。懒得动手动脑的人,再怎么帮都会起不来。对于急需帮助的人在这时候没有办法解决自己的困难,我们可以伸出援手,让他度过难关,而不是负责他的一生。
第2个回答  2020-12-14
俗语说"笑贫不笑娼“很多人听说过,下半句才经典,可为何很少人这么做?回答如书:下半句"救急不救穷"对比"笑贫不笑娼"来说,人们往往不愿这样做。原因是:正常情况下,“穷"就等于"懒",对予"懒"造成的穷,人们的救济就是一种纵容。为什么要纵容他们呢?
第3个回答  2020-12-12
“笑贫不笑娼”的下半句是“救急不救穷”,能救济紧急事情和紧急困难但是不能救济贫穷的人。因为人们都只记得了前半句,而且“救急不救穷”也有“长贫难顾”“斗米恩升米仇”这些俗语能够更好地解释和代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