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专业学校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中专,是指经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批准设立,实施全日制中等学历教育的职业学校,包括公办和民办的普通中专、成人中专、高等院校附属的中专部。

从学校分类上看,中等专业学校有两类:普通中专、成人中专。按照《职业教育法》等规定和国务院现行的“三定”方案,普通中专和成人中专归教育部门管理。据教育部网站显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3398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243所。

拓展资料:

办学历史

学制源自苏联,目标是培养专业技能人才。

1952~1954年,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开始,重点工程的建设急需大量各类中等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国务院各部委根据行业经济发展需要,陆续建立了直接领导和管理的中等专业学校分属于国务院部委。

1952年,周恩来总理提出:建立以业务部门为主,与教育部门分工负责,共同办好学校的新领导管理体制。

历史法规

1980年,教育部发送《关于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领导管理体制的暂行规定》。

1986年4月12日,国家教委发出《关于制定和修订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四年制)教学计划的意见(试行)》。

1987年12月31日,国家教委发出《编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跨省招生计划的试行办法》。

1988年3月14日,国家教委发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暂行规定》。

1991年3月13日,国家教委办公厅印发《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试行)。

1993年5月10日,国家教委发出《关于评选“国家级、省部级重点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的通知》。

1994年3月9日,国家教委印发《关于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与就业制度改革的意见》。

1994年8月22日,国家教委发出《关于公布国家级重点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名单的通知》。

2000年10月19日,教育部印发《关于中等专业学校管理体制调整工作中防止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流失问题的意见》。

2010年5月13日,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程》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2014年11月15日,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学生学籍电子注册办法(试行)》。

时代变迁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中国百废待兴、人才急缺时培养了大批拥有专业技能的“栋梁之才”。当时,中专选拔严格,通过者也大多智力拔群,学业优异,“考不上中专的,才去上高中”,是当时的普遍认知。

上世纪80年代初,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社会人才缺乏问题突出,高等教育培养出的大学生数量过少,中专政策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台。学制源自苏联,目标是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学制三年、四年等。为了更快更好地吸纳人才,中专政策制定了转户口、包分配等优厚待遇。

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这批天资聪颖的十五六岁少年,初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被选拔进入师范、卫生、农林、财税中等专业学校

包学费、包分配,上学时还有粮油供应和货币补助,他们中不少人出身贫寒,在中专录取率低至不足10%的背景下,早早转成城镇户口,等待他们的是毕业后的“铁饭碗”和干部身份。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专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大学扩招,中专开始受到巨大影响。毕业生不再享有“包分配”、“铁饭碗”的待遇,

使其地位从原来的重点高中之上沦落于普通高中之下,变成了学生考不上高中的“选择”。对于不熟悉中国教育制度变迁的很多人而言,“差生去的地方”成为了中专的标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