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草局发文明确:2020 年底前,停止养殖竹鼠果子狸等 45 种野生动物,对此你怎么看?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近日发布《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对 64 种在养禁食野生动物确定了分类管理范围。其中,对竹鼠、果子狸等 45 种野生动物,今年 12 月底前要停止养殖活动,并按有关规定完成处置工作;对刺猬、猪獾等 19 种野生动物,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的养殖活动,但允许用于药用、展示、科研等非食用性目的的养殖。你怎么看?

我觉得国家发布这种明确规定是挺不错的,对于一些养殖户来说,像这些都是应该明令禁止的,否则的话,后期他们可能会觉得这些都是应该养殖的,或者是没有法律规定,然后就随意养这些动物。现在法律明文禁止,我觉得对于这些动物也是一种保护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5
告诉大家一个务实的问题。

请注意,这可是禁止养殖。人类进化,进化的过程中,对不同动物进行养殖,扩大人类的蛋白质来源多样性与丰富性,因为养殖可以保证品质,同时防止动物出现疾病和寄生虫。所以,我反对吃纯野生动物。而增加养殖动物的多样性,是利国利民的事。

比如,一个国家出现了猪流感,超过50%的猪要销毁;市场猪肉供应短缺,人民的蛋白质来源出现危机。猪流感类急性传染病,不可能马上发明特效药,不可能马上恢复猪肉生产。此时,竹鼠、果子狸的肉类供应可以短时间增产进行替代作用。因为大型畜类急性传染病,不可能跨物种同时爆发,所以扩大养殖动物的多样性,使得不同畜类的肉类供应形成互补与替代效应。保证人类的蛋白质供应。

我提出了一个“蛋白质安全”的概念,即社会要保证人类蛋白质的充足供应,即使发生严重家畜传染病,或者肉类运输中断的情况。同一种家畜病,不会跨物种传播。猪牛羊鹿都是偶蹄目家畜,鸡鸭是鸟类,鱼类是蛋白质补充;如果出现偶蹄目共患病怎么办?

我们要有竹鼠(啮齿目),马肉(奇蹄目),狗肉(食肉目犬科),果子狸(食肉目灵猫科)…………

这就是保护人类蛋白质安全的肉类风险对冲,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蛋白质多样性才是正道。
第2个回答  2020-10-15
禁止可以,但是应该留足缓冲期,并且做出相称的补偿。特种养殖供肉用确实风险很高,这不只是“政策多变”的原因,而是确实本身有高食品安全风险和经营风险。第一,总的来说人类在肉食问题上正在不断的趋向保守化。也就是在越来越倾向于将传统的肉禽肉畜精品化、食用方式多样化和健康化,而不是去扩展更多的肉食品种“猎奇”“尝鲜”。而国外市场出于宗教信仰原因(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犹太教、基督教都存在相当严格的饮食禁忌)导致很难形成全球规模市场,而且既有的规模也因为中国和东南亚的饮食文化渐渐现代化、科学化、祛魅化而有萎缩趋势。第二,小品种的养殖业技术相对严重的不足。猪牛羊几乎所有的病都有对症的药,有无数兽医可找,有大量的经验丰富的前辈可以咨询。而小品种的畜禽得了什么病资料难找、药也难找,动辄死光。第三,产业配套严重不足。猪牛羊鸡兔这些有相当成熟的产业链配套。分工合理、竞争充分,养殖户相对安全很多。而很冷门的特种养殖往往不光要管养,还得自己屠宰,甚至自己负责一部分加工。这样投资往往过大,风险也放大不少。相对的,整个饲养业的科学研究、产业配套都极大的向一些优良品种转移。食用向的特种养殖想要获得同样的那么多种专业饲料、兽药、兽医、工业化屠宰设施、动物制品加工设施、生产工具、融资渠道、销售渠道……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最终提供的产品的口感风味的差异,能不能真的撑得起这么高的溢价来抵消这些风险成本呢?这真是一个岌岌可危的平衡。这个行业即使没有什么明文政策禁止,本身投机性也很强,风险也很大。只能说祝大家平安过关吧。
第3个回答  2020-10-15
嗯,关于国家林草局发文寿命就2020年底的话就停止养殖竹鼠,果子狸董思物种野生动物对此的话就是说很正常的,就是为了禁止人们吃它同时的他为了保护他们,所以说这些养殖了以后吧,只有纯野生的了。
第4个回答  2020-10-15
对于2020年底前停止养殖竹鼠果子狸等45种野生动物,我觉得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们可以传染疾病,威胁人身的健康,所以停止养殖是正确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