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课

如题所述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上下如火如荼地展开了,这不仅给小学数学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给我们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科研能力,如何不断地完善自己,让自己成为既受学生、家长欢迎,又能传授给学生受益终生的学习方法的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反思的。我认为教师不能把教学只停留在上课、批改作业、提高考试成绩上,应该屏弃教师一味讲,学生只顾听的老一套教学方法,而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学习,把教学当作一门艺术,不断提高教学的艺术水平。从一名旧时的“教书匠”成长为新一代的教育者。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
我从教十年来发现一个现象,孩子凡是某一门功课优秀必定是他对这门功课很感兴趣。乐于主动学习,并能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往往不再是老师“要我学”,而是“我要学”。由此可见,要想学生喜欢数学,培养孩子的兴趣是第一重要的。
《数学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我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为了让学生喜欢我的课,我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与学生做知心朋友。每当在路上碰到教过的学生喊我老师好时,一股莫大的自豪感涌上心头,这就是大家对我最好的评价。当然,十年的教学生涯有收获也有不足,下面我就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粗浅做法:
一、将真诚的爱心献给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立起一切美好的东西”。充满爱心是当好老师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充满爱心,你才能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这一职业;只有充满爱心,你才能有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观;只有充满爱心,你才能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只有充满爱心,你才能带着良好的情绪感染和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才能更有利于营造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你的学生才能会向你敞开心扉,你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老师要面对班上几十名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都渴望着老师对他的关爱。哪怕课前老师给他一个真诚的微笑,上课时给他一个赞许的点头,或者一个亲切的抚摸、热情的赞扬等,学生都会兴奋一整天。能激发起他们对老师的亲近感和依赖感,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愿望和兴趣。我们班上有一名学生,成绩比较差,经常不完成作业,每天早上干干净净的上学,到了下午放学时整一个小黑猴。我常因为他头痛不已。后来经过家访我了解到,这个孩子因为家里就一个孙子特别得宠,家里谁的话都不听,每天晚上不肯做作业,哭着说不会。从这一点我想到其实孩子还是怕老师,怕作业没完成好老师批评他,而他的家长也
很想配合老师把孩子教好,只是不知采取什么办法。再想想自己经常批评他是不是打消了他的积极性,让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由此,我改变了方法,课后经常和他谈心,并告诉他学习上有什么困难,随时都可以来找我。还把他调到和班长同桌,为了不让他有什么心理负担,我坦诚相告是为了上课提醒他,帮助他学习。 课堂上,我鼓励他发言,遇到简单的问题特意请他回答,并当众表扬他,帮助他重新树立信心。这以后,我发现他有了明显的进步,甚至在全年级的写字比赛中获得了三等奖。最让人欣喜的是他妈妈告诉我,现在他能每天早上主动起床读英语,并且做作业再也没哭过了。还直在家长面前说,他最喜欢张老师。
期末考试他的成绩也了很大的提高。由此我深刻感受到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教师的关爱和期待是打开学生心灵的烛光。
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自于生活
有些学生对数学有畏难情绪,或对数学不感兴趣,那是因为他们觉得数学很陌生,只出现在课堂里,数学离我们的生活还很远。其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有数学思想,关键在教师是否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化的数学。
比如:学习方向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带学生到操场上去辨认方向,根据太阳升起的方向确定东南西北……让学生感觉到方向不是那么抽象,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学习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时,请同学们帮忙算一算学校重新装修,铺大理石地面,8间教室要用多少大理石?粉刷墙壁,要用多少石灰?……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厘米以后,没有尺,你怎么能知道从教室到操场大概有多少米?讨论决定最佳发方案。然后分组展开实际测量活动。最后汇报,决定最佳方案。学生觉得这些问题实在、有趣、身边处处有数学,越学越有劲头,自然也养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好习惯,大大提高了积极性,有力地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既让学生学习到了数学知识,又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了数学兴趣。
三、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作用,学习数学的价值。通过数学知识
能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是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体验数学的实用性。
例如:学了有余数的除法以后,教师出这样一道题:国庆节到了,公园要举行游园活动,用气球布置会场,公园是按照红、黄、蓝、绿的顺序排列气球的,请问第38个气球是什么颜色的?题目一出来,就有同学拿着笔在红、黄、蓝、绿地画了,也有同学马上说出了自己的答案,是黄色。而且看得出先说出答案的学生很有成就感,于是请他说一说是怎样利用余数的除法来解决问题的。经他一说大家恍然大悟,体会到了数学的魅力,更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兴趣。再比如,学校组织到公园游玩,请同学们设计一下乘车方案,游玩方案,怎样才能使大家既省钱,又安全,又玩得尽兴。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数学服务于生活。
四、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小学生更不例外。十年的教学工作让我深刻体会到赏识教育的重要。因此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学会自己赏识自己,对于别人的优点也要互相赏识。教师在这中间起的作用是巨大的。
我班上原有一名学生总是因为打架被留学,问他为什么打架,原因是因为大家都不愿意跟他玩,嫌他成绩差,为了引起别人注意,他才经常犯一些错误。了解到这一原因后,上数学课时我特别注意到他,看到他比平时坐得端正马上表扬他认真,提问时看到他高高地举起了小手,我也让他回答,几天后的小测验他有了一些进步,我特意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这样一来他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看到他的进步,同学们也愿意与他一起做游戏了。可见促使人将发挥自身潜力的最好方法就是赏识与鼓励。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自我、获取成功的机会。如口算比赛、速算比赛、应用题竞赛、师生乘法口诀对抗赛、对口令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成功,不断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我觉得要让学生喜欢数学就要让学生觉得数学并不是数学家的事,而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科特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6-09
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数学这门课?据我了解,学生厌倦数学课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学生看不到它的用处所在,觉得它离我们的生活太远;第二,学生参与的机会(既包括课堂上,也包括野外)太少,他们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出来。因此要让学生彻底改变对数学课的认识,还得对症下药。第一、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因此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身边的事和物,多思善问,就会发现很多和数学知识有直接联系的东西.数学绝对不仅仅只是和枯燥无味的文字符号、抽象演绎打交道,或者是玩那些煞似好玩的数字游戏,所以我们应尽可能的让数学和**常生活联系起来,挖掘生活中的资源,应用于数学教学,让数学更加具体化、趣味化。第二、如果我们一味的代替学生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时间长了就会使他们形成一种依赖性,动手能力会越来越差,自信心也会逐渐消失。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动起来,相信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深刻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创造性。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第三,走到学生中去。很多学生往往都是因为爱老师才爱上这门课的,而爱学生,才能和学生融为一体,做学生的朋友,这不仅是对一个教师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学生所渴望的。而往往很多老师缺少的就是这个。要让学生在心理上接受你,我们就要走到学生中去,能经常和学生交谈(可以找学生谈心,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闲聊),从中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或是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尽可能的给予帮助,我相信在学生爱上我们的那一刻,他们也会爱上这门课。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5
让学生喜欢数学课,要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许多教育家都论述过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习过程的作用,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你不能在一个战栗的心理上面写上一个平正的文字,正同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平正的文字是一样的。”这说明,只有让学生感到安适和自由的人际关系时,他们才能对数学产生兴趣。良好的师生关系,首要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学习数学的权利、选择、差异,特别要宽容犯错误、说错话的同学。尊重是爱的前提,数学老师对学生的尊重,拉近了学生与数学这门学科的距离,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移情”效果,从而爱上数学课,爱上数学。 2、创设生动的数学情景。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我们的生活正逐渐数字化,生活是数字的源头活水,又是数字研究的终极目标。把数学问题设置在生动活泼的生活情景中,带着学生走进了问题情景,无疑也就带着学生走进了数学王国。数学问题情景的创设,必须做到有序、有趣,才能有效。所谓有序,是指针对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有序性,设置的情景要有合理的程序,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所谓有趣,是指针对学生心理特征和其生活经验,设置贴近学生生活,易于激发兴趣、调动情绪、集中精力的情景。有效的数学情景,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事半功倍。
3、设置适宜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爱上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力图使每一个学生都对数学产生兴趣,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习中,因为学生知识基础、爱好倾向、能力水平、智商情商的差异,会导致相当部分学生因达不到统一的学习目标而产生失败的情绪体验,从而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厌恶感。
第3个回答  2018-07-31

1.教师不是先知先觉者,也不是知识的源泉,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不能仅仅把教师定位在“知识的占有者”、“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上,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仅是专业知识,也包括教学艺术和手段。“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界定和“一桶水”的比喻已不符合今天的现实。

2.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重要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新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 

3.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效。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越好,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

4.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为此,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地位。

5.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和神圣感,打破“师道尊严”的圣框。学生是否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于教师的态度密切相关。一般学生总喜欢笑口常开、和蔼可亲、幽默善导、宽容赏识的良师,而心底里拒绝神情严肃、心胸狭隘、苛刻责备、讽刺挖苦的教师,所以教师更新理念,改变角色非常重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5-10-10
第一、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因此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身边的事和物,多思善问,就会发现很多和数学知识有直接联系的东西。

第二、如果我们一味的代替学生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时间长了就会使他们形成一种依赖性,动手能力会越来越差,自信心也会逐渐消失。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动起来,相信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深刻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第三,走到学生中去。要让学生在心理上接受你,我们就要走到学生中去,能经常和学生交谈,从中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或是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尽可能的给予帮助,我相信在学生爱上我们的那一刻,他们也会爱上这门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