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可能发生哪些灾难?

地震?海啸?黄石火山爆发?nibiru撞击地球?太阳耀斑大爆发?磁极颠倒?地球进入光子带?冰河时期?。。。。。。。。。
哪些是真的?

前面三个是一起的,也是最有可能的。现在世界地震每隔几个月就有一次,以前几年才有一次大地震。就拿唐山于汶川比,相隔了30几年,而汶川也玉树只相差两年下面是我查的资料:
2010年2月27日凌晨,智利发生了8.8级强烈地震,释放的能量是前不久海地大地震的800倍。超过150万所房屋建筑倒塌。智利政府3月1日宣布,该国2月27日发生的里氏8.8级强烈地震已造成723人死亡,19人下落不明。
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4年12月26日、2005年3月29日和2007年9月13日发生印尼苏门答腊的三次8.5级以上地震,2008年5月12日发生中国汶川的8级地震,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7.3级地震,然后紧接着又是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地震。
中国首席地震预报专家孙世鋐最近指出,我觉得根据过去100年的地震历史的资料的分析,现在这个状态有可能进入一个地球的地震频发的这么一个时代。我们回顾一下,20世纪100年前60年,全球发生8.5级以上地震是7次,也就是从1964年的阿拉斯加8.5级地震以后,在之后的四五十年里面,全球就没有发生一次8.5级地震,就是说显示出来,这种强地震,尤其是特大地震,它是在某些时代发生,某些时代相对比较平静[1]。
下一场特大地震发生在哪里?

根据前期工作和检验结果,潮汐和地球自转的准四年周期决定了下次特大地震可能发生在2014年前后,地点在哪里难以确定。就目前的预测水平,我们只能从地震的数据中寻找规律。

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1900年以前有4次;从1900年算起,2次)

第5名、厄瓜多尔大地震(1906年1月31日):里氏8.8级,发生在厄瓜多尔及哥伦比亚沿岸。地震引发强烈海啸,导致1000多人死亡。中美洲沿岸、圣-费朗西斯科及日本等地都有震感。

第8名、(并列)俄罗斯大地震(1923年2月3日):里氏8.5级,发生在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1925-1946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1次)

第8名、(并列)印尼大地震(1938年2月3日):里氏8.5级,发生在印尼班达附近海域。地震引发海啸及火山喷发,人员及财产损失惨重;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7次)

第7名、中国西藏大地震(1950年8月15日):里氏8.6级。2000余座房屋及寺庙被毁。印度雅鲁藏布江损失最为惨重,至少有1500人死亡。

第4名、(并列)俄罗斯大地震(堪察加半岛1952年11月4日):里氏9.0级。此次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及夏威夷群岛,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第3名、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57年3月9日):里氏9.1级,发生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德里亚岛及乌那克岛附近海域。地震导致休眠长达200年的维塞维朵夫火山喷发,并引发15米高的大海啸,影响远至夏威夷岛。

第1名、智利大地震(1960年5月22日):里氏9.5级。发生在智利中部海域,并引发海啸及火山爆发。此次地震共导致5000人死亡,200万人无家可归。

第8名、(并列)俄罗斯千岛群岛大地震(1963年10月13日):里氏8.5级,并波及日本及俄罗斯等地。

第2名、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64年3月28日):里氏9.2级。此次引发海啸,导致125人死亡,财产损失达3.11亿美元。阿拉斯加州大部分地区、加拿大育空地区及哥伦比亚等地都有强烈震感。

第6名、(并列)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65年2月4日):里氏8.7级。地震引发高达10.7米的海啸,席卷了整个舒曼雅岛。

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0次)

无8.5级以上大震。

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4次)

第4名、(并列)印尼大地震(2004年12月26日):里氏9.0级,发生在位于印尼苏门答腊岛上的亚齐省。地震引发的海啸席卷斯里兰卡、泰国、印度尼西亚及印度等国,导致约30万人失踪或死亡;

第6名、(并列)印尼大地震(2005年3月28日):里氏8.7级,震中位于印尼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离三个月前发生9.0级地震位置不远。目前已经造成1000人死亡,但并未引发海啸[8]。

最后一名、2007年9月13日印尼苏门答腊8.5级大震

并列第5名、2010年2月27日智利8.8级以上大震,超过150万所房屋建筑倒塌,死亡723人。

环太平洋强震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在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连续22年没有发生8.5级以上强震,全球气候在这一时期迅速变暖,海平面迅速上升,太平洋增加了5-10厘米厚的海水层,破坏了原来的地壳均衡和水均衡,形成陆海地壳的翘翘板运动,导致新一轮的地壳均衡过程。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地震(8.7级)海啸拉开了全球8.5级以上强震序幕。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从1950年到1965年短短16年内发生了7次8.5级以上强震。平均两年一次,最短时间间隔为5个月。

9级地震在两个拉马德雷周期中都发生在冷位相的前17年,地点在智利(2次)、阿拉斯加(2次)、堪察加半岛(1次)、厄瓜多尔(1次)、印尼(1次)。下一次发生的可能性最大。

8.5级以上地震除1次外,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地点在印尼(4次)、智利(2次)、阿拉斯加(3次)、俄罗斯(3次)、厄瓜多尔(1次)、中国(1次)。下一次发生的可能性居第二位。

智利地震后余震频发预防工作不可忽视

中国地震局专家最近指出,智利地震将引发大量强余震[9]。也有专家预言,东太平洋沿岸将发生7级地震。余震只发生在智利周围吗?

美国地震学家分析了近20年发生在南加州的数以千计的地震中余震的数据后,得出地震波可激发地震这一结论:地震会发生连锁反应,一场地震可能是千里之外的另一场地震的原因。他们的研究可能改变了关于以前余震发生原因的预测。

根据相关研究,这些沿着地表或地球内部界面游走的地震波被称为面波,经过遥远的距离后,其能量也未缩小的原因在于地球表面是球面:在震中同一半球传播时是扩散,在另一半球是集中。地震波到达震中的对称点,激发余震的能量最大。这就可以解释地震东西对称,南北呼应的特征。

地震会发生连锁反应,一场地震可能是千里之外的另一场地震的原因。美国地震学家分析了近20年发生在南加州的数以千计的地震中余震的数据后,得出地震波可激发地震这一结论。他们的研究可能改变了关于以前余震发生原因的预测。

美国地质学家发现,1990年以来,15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中,12个产生表面波(即地震波沿地表或地球内部界面迅速向远方传递),在其他大洲的断层系统上引发了较小型地震。美国地质勘探局的专家帕森斯解释说,科学家早就知道强震的表面波会迅速向远方传递,不过他们此前认为这些所谓的表面波移动引发地震只是特例,但让人惊讶的是,这种地震一直在发生。

这些沿着地表或地球内部界面游走的地震波被称为面波,经过遥远的距离后也未缩小的原因在于地球表面是球面:在震中同一半球传播时是扩散,在另一半球是集中。日本冲绳7级地震和智利8.8级地震在2月27日先后发生就是实例,它们分别位于西北太平洋沿海和东南太平洋沿岸的对称点上。日本地震对智利地震有激发作用。

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密度变化,与单位时间扩散的大圆周长C成反比。设地震的总能量为Q,能量密度为δ,穿过的面积为S=Cl = 2πRlsinφ,l为单位弧长,R为地球半径,则有δ= Q/S = Q/ (Cl) = Q/ (2πRlsinφ) (1)

其中,圆心角φ为震中和地心连线与大圆上任一点和地心连线的夹角。同样,在球壳中点源喷射造成的球面对流,也会有扩散、集中、返回的震荡过程。

由(1)式可知,在φ= 0和φ= π时,能量密度δ为无穷大,在φ= π/2时,即经过地表最大圆时,能量密度δ最小。这就是说,假定地震波能量在传播中无损耗,震中的地心对称点处的能量密度最大。该公式表明,能量密度δ在震中同一半球中,随震中与地心连线的长度增加而减少;在震中的另一半球,能量密度δ随震中与地心连线延长线的长度增加而增加。

举例来说,2004年12月发生在印尼苏门答腊外海的强震,就在遥远的阿拉斯加、加州与厄瓜多尔引发了地震。厄瓜多尔(西经80,南纬0)恰恰就是印尼苏门答腊(东经100,南纬0)的地心对称点。这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解释。点源激发在球面上的震荡和对流对余震和强降水都存在激发作用。

2003年23日22时左右,“重庆井喷”发生。井喷事故压井方案的实施时间从26日上午推迟到27日上午10时。整个井喷事件历时84小时,大约17.5至21百万立方米石油天然气喷入大气中,其环境效应不仅仅是硫化氢中毒。据气象部门提供的消息,2004年9月2至5日,川东北地区的达州、南充、巴中等市普降暴雨,多数地方降雨量超过100毫米,这次降雨是今年以来四川境内雨量最大、强度最强、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其中,达州市渠县累计降雨量已超过360毫米,是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开县受灾最为严重——惨遭200年一遇特大暴雨洪灾,部分地区为500年一遇。由此看来,2003年12月23日重庆开县井喷、2004年9月2-7日重庆开县又遭受暴雨洪水的袭击、2006年重庆大旱高温和2008年四川强震可能有因果关系。

潮汐震荡的特点是,在地球和月亮的中心连线上,面对月亮的地球球面上的点及其地心对称点的潮汐最大,与点源激发在球面上的震荡特征相同。这是潮汐易于激发地震活动的一个原因。证据在于更多资料的积累。

地球表面是一个球面,板块的整体下沉受到周边板块的阻碍,因此,地震具有东西对称,南北呼应的特点。一处破裂导致对称点受力增强,日本冲绳7级地震和智利8.8级地震在2月27日先后发生就是实例,它们分别位于西北太平洋沿海和东南太平洋沿岸的对称点上。有专家认为,太平洋东岸还有7级以上地震,根据对称性和日本冲绳7级地震在2月27日发生的事实,西太平洋沿海也有发生7级地震的可能。

智利地震后,阿富汗、巴基斯坦、菲律宾、日本和吉尔吉斯先后发生了5-6级地震,中国地震专家必须重视地震波在震中以外边远地区激发地震的研究,研究激发本土地震的可能性。现在,我们还无法预知大震发生的准确时间和地点,但地震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拉马德雷周期。我们已经感觉到它的存在,历史提供了相应的线索。强震活跃期的到来已经得到部分专家的认同。

智利地震后的次生灾害:低温冻害

大震之后,大疫、余震、泥石流、滑坡、气象灾害可能接踵而来,人们必须关注和预防。对于远离震区的中国,地震导致的全球气候异常更值得关注。

我们在2009年11月指出,根据历史记录,就全球灾害变化的趋势而言,萨摩亚8级地震引起的南太平洋大海啸可能导致全球气温的逐渐降低,引发低温冻灾,增大流感爆发的强度。我们必须了解这一变化的历史记录和物理过程。

我们在2009年10月14日提出了2009年发生冷冬的四大原因:其一,历史记录表明,在“拉马德雷”的“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易发生低温冷害。2000年“拉马德雷”已经进入“冷位相”,这意味着一个新的变冷时期正在开始。2009年发生了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其二,2009年9月30日南大洋萨摩亚群岛发生了8级地震海啸。其三、2008-2009年处于太阳活动低值时期。其四、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为强潮汐时期。

我们在2009年12月14日给出暴雪预警:接到栾巨庆和栾云洲关于2010年1月的雪灾预测,与我们的暴雪预警相一致,希望相关部门作参考,公众可通过实践做检验。

在2000-2030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强震频发,2008年初中国南方发生了50年一遇的严重冰雪冻灾,低温冻灾频发的趋势值得关注。

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40o范围内的8.5级和大于8.5级的海震。根据郭增建的理论,2005年全球气温将因为印尼地震海啸而降低。

同样,2004年12月26日印尼9级地震海啸和2010年2月27日智利的8.8级地震和海啸也会带来类似20世纪60-70年代的低温时期。我们必须认真研究,严肃对待。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50年前,1960年5月22日智利9.5级最强地震之后,全球进入低温时期,气候异常阻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中国经历了最困难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前苏联因为农业政策的失败而解体。2004年以来的强震频发和2007年爆发的世界粮食危机似乎在重复这一周期。他们都处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更长的历史追溯表明,全球变暖是人类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全球变冷导致灾害频发、社会动乱、经济衰退和战乱不断。

历史给予人类许多机会和风险,成功和失败赋予管理者更多的思考:如果不想在将来后悔,现在我们能做些什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04
地震,海啸,洪水,飓风,风暴潮,冰雹,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气候异常,其实都是地球进入光子带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而nibiru回归只是时间上的巧合,与光子带无必然联系.
第2个回答  2010-04-23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将会有大风,大雨,大雪,冰雹,沙尘暴等自然灾难。还将会有交通堵塞等人为灾难,请大家一定要注意防范。。。
第3个回答  2010-04-23
但是,按照我目前的知识水平来看,按照我目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看,按照目前世界气候的极端变化来看,按照最近三年频繁的地质灾害来看……我相信了这个言论“2012世界末日预言”。

2012世界末日预言

兄弟们都知道我是一个无神论唯人论者,向来喜欢批判所谓的预言,十分之鄙视这类弱智行径。所以初初听到这所谓的2012世界末日预言之时,我只不过付之一笑,觉得又是哪群闲得蛋疼的人弄出来糊弄人的玩意。 2012世界末日预言

不过当时正好也闲着没事,我去看了电影《2012》。看完,当时只觉得震撼,特技做的真不错,之后便也联想到,如果2012真的来到,我会怎么做?我能做什么?的确有点让人深思的效用。
第4个回答  2010-04-24
地震,海啸,洪水,飓风,风暴潮,冰雹,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等 这些都会发生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