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的详细注释以及写作背景

忆江南的注释及写作背景

详细注释:

⑴忆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⑵谙(ān):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⑷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⑸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⑹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创作背景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余年,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

而作词的具体时间,历来说法不同。有说在白居易离苏州之后;有说在开成三年(838年);有说在大和元年(827年);王国维则说写于“大和八九年间”。

这些说法,笼统简单,缺乏事实根据。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此词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扩展资料

第一首泛忆江南,兼包苏、杭,写春景。全词五句。一开口即赞颂“江南好!”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风景旧曾谙”一句,说明那江南风景之“好”不是听人说的,而是当年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因而在自己的审美意识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接下去,即用两句词写他“旧曾谙”的江南风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日出”、“春来”,互文见义。春来百花盛开,已极红艳;红日普照,更红得耀眼。在这里,因同色相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

春江水绿,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在这里,因异色相映衬而加强了色彩的鲜明性。

作者把“花”和“日”联系起来,为的是同色烘染;又把“花”和“江”联系起来,为的是异色相映衬。江花红,江水绿,二者互为背景。于是红者更红,“红胜火”;绿者更绿,“绿如蓝”。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忆江南三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7-21

    《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词。

    注释:

    ⑴忆江南: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诃体之一。

    ⑵谙:熟悉。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⑷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⑸“山寺”一句: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 “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

    ⑹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⑺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⑻竹叶:酒名。

    ⑼娃:美女。 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⑽早晚:犹言何时。

    写作背景: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余年,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

           而作词的具体时间,历来说法不同。有说在白居易离苏州之后;有说在开成三年(838年);有说在大和元年(827年);王国维则说写于“大和八九年间”。这些说法,笼统简单,缺乏事实根据。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入手。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此词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忆江南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第2个回答  2010-05-08
忆江南①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②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③
能不忆江南。
【作者】
772-846 ,字乐天,太原(今属山西)人。唐德宗朝进士,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遗,后贬江州(今属江西)司马,移忠州(今属四川)刺史,又为苏州(今属江苏)、同州(今属陕西大荔)刺史。晚居洛阳,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其诗政治倾向鲜明,重讽喻,尚坦易,为中唐大家。也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注释】
①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 ②谙(音安):熟悉。 ③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品评】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第3个回答  2010-05-08
词牌简介
《忆江南》,词牌名。此调二十七字。首句为三字句。第二句为仄起平韵之五字句,句法上二下三。第三句为仄起仄收之七字句,第一、第三字平仄可不拘。第四句为平起平韵之七字句。第五句句法与第二句同,故第一字可平可仄。此调三、四两句,其句法全与平起七言诗中之颔联无异;是以作者多用对偶,以求工整,历来词家,正多其例也。[1]
词牌格律
【定格】
对照词: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
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中仄仄平平(韵)。
能不忆江南?
【双调】
对照词:欧阳修《忆江南·江南蝶》
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
中仄仄平平(韵)。
天赋与轻狂。
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微雨后,薄翅腻烟光。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
中仄仄平平(韵)。
长是为花忙。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对照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 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逗号“,”和句号“。”:表示句;顿号“、”:表示逗。粗体字:表示平声或仄声韵脚字,或可押可不押的韵脚。下划线:领格字。『』:例作对偶;〖〗:例作叠韵)[2]
忆江南诗意: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晨光照映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烈火还要红。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怎能叫人不怀恋江南呢?
【全词】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编辑本段]《忆江南》赏析
居易曾在江南杭州和苏州做官,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这首词是他回忆江南景物的作品,艺术上很有特色。先说选材。这首词就是写春天日出时的江南风光。江南风光之美,在于她的秀丽明艳,而最美丽的是那碧绿的江水,最明艳的是那鲜红的江花。可以说,写江南的“日出江花”和“春来江水”,正是写最美的地方,最美的时刻,最美的景色。
再说修辞。形容花红和水绿的两句诗,都是比喻: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啊!那迷人醉人的春色,当年在苏杭是曾经金属锰览过的,而今却没有那样的机会了。诗不禁叹息地说:叫人怎能不怀念江南呢?结尾这个反问句,诉说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的热爱,也激发着读者对那美丽风光的深深的向往。
典范词作
1.【唐】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忆》
2.【唐】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
3.【唐】温庭筠《忆江南·千万恨》
4.【唐】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
[编辑本段]歌曲名《忆江南》
歌名:忆江南
专辑:忆江南
歌手:甜蜜的孩子
歌词:
往昔的钟声就在夜色来临之前敲响
声音多么凄凉
谁的心没有方向 四处流浪
依稀想起他的家
黄河里的水 长江里的水
最后在一起
而远走的你和这里的我
等到河水江水慢慢流干
在一起
半个月亮就在思念开始的地方
影子那么长
谁的心让月色照亮无处躲藏
依稀忘记他的家
黄河里的水 长江里的水
最后在一起
而远走的你和这里的我
等到河水江水慢慢流干
在一起[3]
[编辑本段]电影名《忆江南》

基本信息
中文名:忆江南
外文名称:Memories of the South
导演: 应云卫 Yuwei Ying 、吴天 Tian Wu
编剧: 田汉 Han Tian
主演: 周璇 Xuan Zhou 、冯喆 Zhe Feng 、周峰 Feng Zhou
摄影 Cinematography:周诗穆 Shimu Zhou
影片类型: 爱情
国家/地区: 中国
上映时间:1947年
对白语言: 汉语普通话
色彩: 黑白
混音: 单声道
制作公司:国泰影业公司
剧情简介
黎稚云是个青年诗人,他在杭州宣传抗日救亡时,遇见采茶姑娘谢黛娥,并与她一见倾心,两人结了婚,为此黎稚云离开了宣传队。后来,当“八·一三”爆发后,黎稚云在谢黛娥的鼓动之下又回到了宣传队。但是因宣传队一同志遭敌人杀害,黎稚云又动摇了。组织派他和戴宪民去香港募捐,黎稚云的慷慨演说使群众纷纷解囊捐款。这时,黎稚云又认识了香港小姐黄玫瑰,黎稚云便私吞捐款,与黄玫瑰结了婚。后黎稚云被敌人俘虏,他出卖了同志戴宪民,因此被释放回内地。此时谢黛娥已有了一个儿子,生活很贫苦,她一直以为黎稚云殉国,但依旧想念着他。三年之后,抗战胜利,戴宪民被释放,黎稚云的行径被众人所知,因此,黛娥和黄玫瑰都离他而去。[4]
第4个回答  2010-04-23
  忆江南诗意: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晨光照映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烈火还要红。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怎能叫人不怀恋江南呢?
  【全词】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编辑本段]《忆江南》赏析
  居易曾在江南杭州和苏州做官,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这首词是他回忆江南景物的作品,艺术上很有特色。先说选材。这首词就是写春天日出时的江南风光。江南风光之美,在于她的秀丽明艳,而最美丽的是那碧绿的江水,最明艳的是那鲜红的江花。可以说,写江南的“日出江花”和“春来江水”,正是写最美的地方,最美的时刻,最美的景色。
  再说修辞。形容花红和水绿的两句诗,都是比喻: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啊!那迷人醉人的春色,当年在苏杭是曾经金属锰览过的,而今却没有那样的机会了。诗不禁叹息地说:叫人怎能不怀念江南呢?结尾这个反问句,诉说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的热爱,也激发着读者对那美丽风光的深深的向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