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有什么特色是美食?(桂林米粉除外)

如题所述

桂林汤圆 、 桂林马蹄糕 、阳朔莫老手工龙须面 、阳朔粽子 、桂林尼姑素面 、莲藕黄豆炖排骨 、荷叶鸭 、牛肉炒杂菌 、扒白菇 、九雀下蛋 、柚子皮酿 、爆米花 、巨峰葡萄 、豆皮肉卷 、橘瓣鱼丸 、阳朔玉竹煮牛肉 、奉化芋头 、桂林小吃-水糍粑 、桂林马打滚 、柿子草菇 、鸳鸯戏飞龙 、恭城甜酒 、菊花鲈鱼 、百花辽参 、麒麟鳜鱼 、水晶块 、糖醋咕噜肉 、拔丝芋头、桂林特色菜之—炒田螺、方竹笋烧肉 桂林特色菜—烤乳猪 、 桂林第四宝—糟白菜 豆瓣酱虾仁煮豆腐 、 婴儿营养食谱——蒸肉豆腐 、 荷叶鸭 、蕨菜炒腊肉 、桂林恭城油茶 、灵川狗肉 、荔蒲芋扣肉 、白果炖老鸭 、全州禾花鱼 ……

农庄美食 爱上天然山野味

想体验一次不同寻常的桂林美食的健康宴会吗?为什么不试试到周边的农庄呢?随着桂林旅游业的发展,很多桂林市民周末都会选择开车到农庄中用餐,享受农庄中的健康美食。

农庄的兴起在于它拥有宁静、幽雅的用餐环境,美食农庄远离城市喧嚣,而且又被群山环抱,青山绿水,因而被桂林都市人所青睐,成为舒心休闲、享受农家乐的理想场所。

农庄

自古以来,人们心中就渴望着过一种宁静的乡间生活。桂林农庄的地点都选择在空气比较好的郊区,更有不少农庄选址在风景旅游区的附近,不少食客戏称农庄为“桂林美食的后花园”。

农庄主要以饮食农庄为主,让人们在自然风光中品尝富有田园特色的美食。此外,还有一些果园及农业基地也都提供乡村美食。

农庄周围环境

味道鲜:山野风味健康美食

桂林现有的休闲农庄做菜的材料一般都是自种、自养、自给的天然健康美食,有一些农庄还会请附近的农民帮忙。

桂林农庄的菜肴基本上都是在附近生产的,不少农庄还用小麦养鸡、鸭、鹅,鱼塘里的鱼所吃的也都是青草,一些农庄里的鱼塘还可以开放给食客们垂钓。记者采访中还了解到,桂林一些农庄提供给客人的蔬菜会与城市里有所不同,他们会种植一些野菜,让到那儿的客人能够品尝到山野的特色风味。

农庄火锅

到桂林各个农庄吃饭的客人,很多时候会在进入农庄后,看到什么就点什么。例如看到农庄田里的菜挺新鲜,而且又正是自己喜欢吃的菜,告诉服务员后,他们就会马上摘下来给你品尝。

如果客人想体验农家乐,也可以自己动手去摘菜,当然要记得先跟服务员打个招呼。如果客人喜欢吃鱼,也可以让服务员现场抓,然后再烹饪。

农庄特色菜

另外,很多农庄同时还提供一些农产品和农副产品,供给客人们购买,如果吃得不够游客还可以买回家吃。

生意火:农庄游热带旺餐饮

在桂林一家公司工作的李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平时工作繁忙,特别想回到乡下,享受那儿的青山绿水,节假日在乡间种满果蔬的田园里,感觉特别宁静。

农庄天然青菜

“一到节假日,我们的农庄肯定爆满,不仅桂林本地的客人,广州甚至香港的游客都会到我们这儿来用餐。”昨天,桂林一家生态乐园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农庄瓜果

桂林旅游业内人士预测,未来随着桂林以及周边市民私家车的增多,到农庄自驾游玩将越来越火爆,成为都市人短线美食游的最佳选择。

农家特菜

人们的佐餐菜肴除鸡、鸭、肉、鱼、豆腐外,就是素菜了。素菜清淡,人们为了让其美味可口,也做出了各种具有独特的味道。这是农家对蔬菜品位的追求,也是他们智慧的表露。桂北农家加工制作蔬菜,确有几种令人赞不绝口,食之叫好的特色菜。
水盐菜是平乐土特产之一。历来是红白喜事中,以及民间日常生活烹饪的上好配料。上等盐菜的颜色鲜黄透明,主梗、叶梗都有光泽,闻起来香气扑鼻,吃起来香脆爽口,还夹有适口的甘甜微酸味道。若是在炒鱿鱼、炒猪肚、炒大肠、煮滑鱼中配上盐菜,更是余味无穷。如作甜酸鱼、炒排骨的底菜,也是待客不失体面的佳菜。
平乐的水盐菜不仅自食自用,很早就远销桂林、梧州,还出口海外,而且相传在清代还成为了上奉朝廷的重要贡品之一。
制作水盐菜的的青菜主要是从广东潮州移植来的芥菜,在选料时,以菜心呈拳状的最好,长得“过疯”的潮州芥菜,因其绿叶太多,形状松散,就不宜做盐菜了。
水盐菜的腌制方法有几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严格要求,只有处置恰当,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首先是晒菜。晴天将成熟的芥菜平地割下,放在阳光下晒到整蔸菜叶用手抓拢,菜梗不断,这样就可以收起来了。
其次是踩菜。水盐菜制得好坏,与踩菜有密切关系。先把晒好的芥菜分层放进大木桶中,一层菜放好用脚踩平,在上面撒上一层生盐,每百斤芥菜要放3至4斤盐。每放一层踩一层,一直踩到挤出菜水淹过菜面为止。最后在菜上面放上一层稻草,再用石块压实。如果是中秋节前踩制盐菜,因天气温度高,以用陶瓷缸为好;中秋节后,天气转凉,则以大木桶为好。
再次就是要掌握时间和温度,开桶取菜。经过踩紧压实的芥菜,在超过22℃的天气里,只需腌制七天即可成熟;低于22℃的天气,一般要腌制15天到20天才可成熟;低于l0℃的冷天,就要25天,甚至两个月才能起盖发卖。
当压实的芥菜经过一定时间后,水面上浮起一层白色的泡沫时,即可移去石块,起出食用或上市出售。水盐菜成熟后,不能保存太久,如果留在桶里过久,遇上天气高温,盐菜的颜色就会逐渐变色,出现霉烂的现象。另外还要注意避免“烧缸”。腌菜在腌制中遇到高温天气,一定要注意观察,如果时间过长,缸边或桶边只要盐菜接触处出现霉变黑斑,就是“烧缸”了,盐菜的色香味会受到严重影响。有经验的农户会根据天气情况掌握腌制时间,所以平乐、荔浦的腌盐菜味道好,就是好在他们的传统腌制技艺上。
平乐、荔浦的农户爱腌盐菜;资源、全州、灌阳的农户则爱做泡辣椒。泡辣椒看起来鲜红艳丽,一个个胀鼓鼓地焕着光泽,入口一咬,香、甜、脆、辣、酸五味俱全,且辣度不高,爽口开胃。吃后腹中有微火之感,浑身暖洋,如有风寒感冒,头上冒出细汗,不用吃药病情就好八成。桂北高寒山区的少数民族到了严冬,就常以泡辣椒和生姜、茶叶煮酸辣椒茶,每月喝一两次来抵御风寒感冒。
资源属高寒山区,湿气重,所以乡村农户均爱制作泡辣椒,家家都有几个腌酸坛子。制作泡辣椒时,先将坛子消毒,用火烘干水气,再放上山泉水、米酒、土糖、生盐,把泡水酿制成香酸味。然后选择新鲜肥厚,带有光泽的鲜红辣椒,用剪刀剪去把头,不要弄破,晒半天或一天去了表面水气,即可将它放入坛内,放多少根据坛子大小和坛水多少而定,一般将辣椒放入坛中,以坛水能盖住辣椒为宜。坛盖盖好后,坛檐要放水,使盖子密封不走气。辣椒在坛子里泡至半个月即可取出食用。只要坛子不走气,泡再久,辣椒吃起来都是香中带甜,辣中带酸,脆嫩可口,生津驱湿的上好食品和作料。如用泡辣椒炒蕨菜,可做出难得的山野珍菜;如用来煮鲜鱼、豆腐火锅,资源有句趣语:“要你捆起舌头咽!”意思是吃这佳肴,不小心连舌头都被馋得咽下肚子,所以要捆起舌头吃这美食,才不会将舌头咽下去。如今,资源的泡辣椒已走出农家,进入了工业化生产,批量泡制,投放市场,走向两广两湖,成为俏销的土特产品。
腌盐菜,泡辣椒人们见之甚多,食之不少。可是有一种侗家山珍“昆虫菜”,就闻之甚少,食之难得了。
居住在龙胜的侗家人,自古就有捕捉虫蚕作菜的习惯,他们称马蜂、蚂蚱为“无骨之肉”。马蜂(胡蜂)是山林中飞行的昆虫,尾部有毒刺,会蜇人。这种马蜂有一种在树上做巢,俗称“楼蜂”,或“油萝蜂”;一种在地下做巢,俗称“土地蜂”,或“鬼头蜂”。它们做的蜂巢均用树枝、树叶沫粘胶而成。巢内分若干个大小圆瓣,每瓣有许多小孔,雌蜂将卵产9-孔内,再用树脂覆盖,到农历七八月间,蜂蛹便长满孔穴。这时,侗家人先踩好点,到了晚上,便点燃柴草,将蜂子烧死,或以烟火将蜂驱赶走。然后摘取蜂巢回到家里,慢慢地将蜂蛹倒出。有的一个蜂巢可取蛹达一两斤之多。然后用油酥配以佐料,把马蜂蛹调炒得金黄香脆,一端上餐桌香气四溢,可谓是真正的山珍,绝妙的美味。用它来下酒,是难以品尝到的佳肴。如果用来做汤,那适口的醇香和甜味,比海味还要清甜可口。到侗家不是奉为最尊贵的客人,永远莫想得到品尝的口福。
另一种“昆虫菜”那就是蚂蚱。蚂蚱即黄虫,桂北山区有一种蚂蚱全身青色,头上长两条细长触角,眼睛特大,背脊与头连有三条黄线,翅羽长,内羽呈淡红色,体大如一中指,因为这种蚂蚱多在苞谷地啃吃苞谷叶,山里人俗称它为“苞谷蚂蚱”而得名。夜间它常伏在苞谷叶上,一动不动。每到苞谷扬花,苞谷棒子吐须的时节,侗家人就打着火把,走进地里去捕捉这种啃食作物的害虫。有时一两个钟头就可以捕捉到一小竹篓。捉回后,把竹篓放进沸水中一泡,将蚂蚱烫死。这时烫死的蚂蚱竟然与海里的大虾一样,原来一身青色的蚂蚱,变得全身微红。然后将其头一扯,头带着肠腑全部被扯了出来,肚腹除潜留着黄爽的蚂蚱蛋外,一点污物都没有。再捏去脚和翅膀,便成了一砣微红的蚂蚱肉。这时有的人拿来爆炒,配上生姜、大蒜、少许青椒、食盐,出锅后色彩红绿俱备,香气扑鼻。如果用油炸,那就先将蚂蚱放在一个钵头里,与大蒜、生姜、食盐、五香粉等混合一起,将蚂蚱腌泡半小时,让其吸进盐味。再将茶油锅放上炉灶上,油沸时将蚂蚱放入油锅里,见蚂蚱浮上油面,颜色稍有焦红,即可捞出放在盘子里,冷却后即可食用。这种油炸蚂蚱的香气,酥松、爽脆、可口程度,难以用文字和语言形容,就像侗家人讲的那样:“油炸蚂蚱最好吃,天上难找地下稀。”
这种侗家“昆虫菜”稀有独特,就是常到侗家做客的人,也难碰上几次。
桂北的农家特色菜甚多,还有瑶家五香菜、笋干、干山菌等都是民间传统蔬菜,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适合大众的美味。尽管各种美味佳肴充斥餐桌宴席,农家特色菜仍然以它独特的风味被人们视为珍馐。

欢迎您来桂林旅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4-14
独具民族特色的---油茶
环绕桂林四周的各县少数民族都盛行“打”油茶, 据说桂北油茶曾被乾隆皇帝誉为“爽神汤”。油茶不说煮而称“打”,是各地的统一称法,而各地的油茶却各有其不同的风味。 油茶的统—制作方法是以老叶红茶为主料,用油炒至微焦而香, 放人食盐加水煮沸,多数加生姜同煮,味浓而涩,涩中带辣。 恭城一带还再加磨醉的花生粉,使味道多了醇厚少了涩, 并因煮的时间恰到好处,使恭城油茶被举为各地油茶之冠,享誉桂北和广西各地。 喝油茶必须配以各种佐食的小吃,都是各种油炸和炒香的食品。 苗、瑶、侗等少数民族地区佐食多半是炒黄豆、炒花生米、爆玉米、炸花生米,再则就是糯米饭团或糯米粉糍粑。 恭城平乐一带县城佐食则较为考究,酥炸小吃往往在十数种以上, 请客人喝油茶往往摆上一桌子的小吃,看起来就像请客吃饭。 侗族以油茶敬客是一种礼节,主人双手捧茶敬客,并说些谦恭的话,善歌者还以歌代言,客人必须喝完两碗,才算给主人面子,也是取好事成双之意。 两碗之后不想再喝,便将碗筷一并交给主人, 如果只交碗不交筷,则表示还想继续喝, 主人就高高兴兴地再斟满一碗油茶送到客人手里。 瑶族则在第一、二碗送来时不送筷子, 并将米花、炒豆之类的小吃加入碗里。 喝完碗里的茶还留些小吃在碗底,以示有余不尽, 到喝第三碗才送上筷子,所以客人必须喝三碗以上, 只喝一两碗,主人会不高兴的.喝油茶不分季节,一年四季、一天早晚都喝。 客人到来则不分早晚,随时煮好奉客,而且更为丰盛。
地方小吃--田螺 桂林田螺是很地方特色的小吃, 每天在夜市摆卖及中高低档次餐厅也均可吃到。 吃时,挑开螺的顶盖,撮着嘴用力喝进去,吃完田螺再喝汤,其味道又辣又鲜,特别开胃。 田螺身短圆、尾部尖实、螺肉结实,个大, 多生活在水田、池塘。 螺丝肉性寒味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以及维生索C、钙质和其他矿物质,能清热、明目、生津,如果感冒初发,吃碗田螺,定会使你精神大爽,恢复健康。 桂林煮田螺很有讲究,买回来的螺蛳, 一定要放些盐在清水中养几天,每天都要换水, 让螺蛳把肚里的泥巴及排泄物吐掉, 再用刷子将附在外壳上的杂物清洗干净,敲掉螺尾,便于吸吮。 加入油、盐、姜、沙姜、三花酒、酸笋、 酸辣椒、紫苏叶、八角、草果,用武火爆炒, 再放入猪骨头汤用小火焖约2小时后再炒,非常进味, 于是清香鲜辣的田螺便做成了。 如果在吃前,再加入蒜泥、葱花等调味品,吃起来就更有味道。 吃田螺,讲究“喝”,要用手指捏紧螺蛔, 嘴巴凑近螺口用力吸吮,便会发出“咝咝”的声音,很美妙。 当用力时,会同时将肉与汤吸出, 当螺蛳肉吸不出来时就需用小竹签来帮忙挑出。 螺蛳汤是煮田螺的精华,用它做出的螺蛳米粉, 鲜辣得会令人额上冒汗,脸上放光,过瘾极了。 炎热的夏季,约上一堆朋友,找个夜市小摊,叫上几份田螺,拿上桂林的漓泉啤酒,把大家辣到没有汗流下来,真的是很过瘾的事!~
桂林菜例举菜名:扒丝芋头 采用桂林特产的荔蒲芋头,削皮后用蛋青、淀粉裹入后油炸,待炸到色泽鲜黄时浇上糖汁,(糖汁用冰糖、醋、水调制而成)里香外脆、松酥爽口。菜的旁边摆放一小碗清水,作用于切断糖汁丝,也可起到降火作用。 菜名:柚子皮炒肉丝 采用阳朔柚子皮,把里外黄色部分去掉取中间薄薄一层白蘘,晒干后沸水撩过,清水扎干净,加入调料与肉丝炒,可吃出柚子的清香,是道绿色食品菜肴。 菜名:香芋扣肉 用五花肉切成约0.5公分厚,煮成八成烂后油炸。荔蒲芋头也切同肉一样厚度油炸成金黄色,与五花肉一块块相隔、相扣,放入调料:豆腐乳等,吃起来味香、不腻、爽口。
阳朔县谢三姐啤酒鱼
风味小吃 粉利,豆蓉糯米饭,桂林松糕,汤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4-14
桂林汤圆、桂林马蹄糕、阳朔莫老手工龙须面、 阳朔粽子、桂林尼姑素面、 莲藕黄豆炖排骨、荷叶鸭、牛肉炒杂菌 、扒白菇、九雀下蛋、 柚子皮酿、 爆米花、 巨峰葡萄、豆皮肉卷 、 橘瓣鱼丸、阳朔玉竹煮牛肉 、 奉化芋头、 桂林小吃-水糍粑 、 桂林马打滚 、 柿子草菇、 鸳鸯戏飞龙、 恭城甜酒 、菊花鲈鱼、百花辽参 、麒麟鳜鱼、水晶块 、 糖醋咕噜肉 、拔丝芋头、 桂林特色菜之—炒田螺、方竹笋烧肉 、 桂林煎肉饼 、马肉米粉 红薯饼 担担面
桂林美食——南瓜饼 、 豆瓣酱虾仁煮豆腐 等,想了解更多桂林美食,可以进百度查找桂林旅游探索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