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是谁的遗言?全文是什么?

RT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读圣贤书所谓何事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读圣贤书所谓何事……这是在文天祥衣服里发现的遗言。文天祥起兵抗元,后来兵败被俘,在关押的期间元军大小官员劝他归降,谁都劝不动。后面忽必烈几乎用哀求的口气叫文天祥投降,还答应让文天祥当丞相,不过文天祥还是不从,只求一死。关了好几年后,元政府终于受不了了,把文天祥拉出去行刑了。性行前,文天祥问了问南在什么地方,百姓们指给他看,文天祥向南嗑了几个头,英勇就义。这才是正在的儒家中人。孟子在鱼和熊掌那文章说:当生命和义发生矛盾的时候,应舍生取义。后来元军攻打宋朝,军民们欲血奋战,令死不降,城破纷纷跳下城楼自杀。而大明军民更是英勇,面对着强大的满清军队,令死不降。就拿扬州城来说,史可法军队与百姓们奋力守城,最后城破史可法自杀,扬州城百姓们令为大明鬼,不做满清人,被屠杀了80万人。像扬州十日这样的例子非常多,如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明末中国有2亿多人,而清初只有几千万了。当然有很多死了饥荒和战乱,还有非常多的百姓们自杀殉国。据朝鲜一面资料说,当时不剔发易服的百姓们自杀得塞满了整个鸭绿江。看看,这就是中国人的气节啊。正因为我们不像外族和侵略者屈服,中国才没有被侵略者的彻底灭掉。出现了像汉武帝、冉闵等一大批具有气节的中国人,为中国的反抗争做着卓越的贡献。罗马、希娜、埃及、印度、玛雅、巴比伦、印加等一些文明古国我们看到的只是零星了建筑了,而中国文明却保持了下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5-01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自古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尔。商之衰,周有代德,盟津之师不期而会者八百国。伯夷、叔齐以两男子欲扣马而止之,三尺童子知其不可。他日,孔子贤之,则曰:“求仁而得仁。”宋至德佑亡矣,文天祥往来兵间,初欲以口舌存之,事既无成,奉两孱王崎岖岭海,以图兴复,兵败身执。我世祖皇帝以天地有容之量,既壮其节,又惜其才,留之数年,如虎兕在柙,百计驯之,终不可得。观其从容伏质,就死如归,是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可不谓之“仁”哉。宋三百余年,取士之科,莫盛于进士,进士莫盛于伦魁。自天祥死,世之好为高论者,谓科目不足以得伟人,岂其然乎!此所谓士所重在节矣 宋末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被元军杀害前曾写下绝笔说
第2个回答  2020-04-14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自古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尔。商之衰,周有代德,盟津之师不期而会者八百国。伯夷、叔齐以两男子欲扣马而止之,三尺童子知其不可。他日,孔子贤之,则曰:“求仁而得仁。”宋至德佑亡矣,文天祥往来兵间,初欲以口舌存之,事既无成,奉两孱王崎岖岭海,以图兴复,兵败身执。我世祖皇帝以天地有容之量,既壮其节,又惜其才,留之数年,如虎兕在柙,百计驯之,终不可得。观其从容伏质,就死如归,是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可不谓之“仁”哉。宋三百余年,取士之科,莫盛于进士,进士莫盛于伦魁。自天祥死,世之好为高论者,谓科目不足以得伟人,岂其然乎!此所谓士所重在节矣
宋末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被元军杀害前曾写下绝笔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