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一篇《我看网络语言》的文章!!!!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汉语言的比较

如题所述

语言的纯洁性并非绝对,充满生活信息的词汇才是有活力的。"新词汇"从研究到推广、编入教材,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这涉及到文化的多层次性,包括大众文化、精英文化以及教育核心文化,这些不同的文化层面不能混为一谈。我反对在语文教材中加入"新鲜的网络语言",因为语文教材旨在进行知识教育和审美教育,传承民族人文传统,而非迎合学生兴趣。文言文知识之所以在课堂上学习,是因为社会无法提供足够的学习机会。而网络流行语言无需教学,孩子们在网上已可自由使用。重视大众流行语是必要的,但应保持平常心。
网络语言是网络上人们交流的语言,它夹杂着不同标点、字母、汉字或行话的组合。一些人士认为应规范网络语言,以免普通话"污染"。普通话应规范,以提高使用效率,但网络语言与普通话是两个概念。方言未受同等关注,而普通话作为跨方言区的共同语,需要精确规范。网络语言实际上是变相方言或行业黑话,是"小众共同语",无需官方规范。
尽管如此,网络语言已造成代沟,尤其在年轻人群中。大部分资深网民表示,只在懂的人之间使用网络语言。这类似于方言和行话,内部交流无碍,对外则应避免。问题是,一些青少年热衷于表现自我,使用他人难懂的网络语言,这可能导致心理学和道德层面的问题。
网络语言的使用在不同年龄层有不同的影响。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许多热衷于上网,用网络语言来展示自己的上网行为。在中小学这一讲究语言标准的环境中,这种现象尤为明显。老师面对使用网络语言的学生,可能会感到恼火。一位初一学生的作文就反映了这一现象,作文中充斥着网络语言,让人难以理解。
统计显示,多数反对网络语言的"有识之士"是中小学教师,这是被现实所逼。大学教师较少关注,因为大学生已度过这一阶段。面对网络语言,我们应保持平常心。如果网络语言真的"污染"了普通话,那也是因为网络语言已成为21世纪的新白话,这是语言的自然变化,无需恐慌。教师应引导学生,避免过度追求个性化的网络语言,保持心理健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