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一课分段,写段意

如题所述

《穷人》的分段及段意: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守候在小屋里,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回家。

第二段(3—11自然段):讲桑娜出门探望丈夫的渔船,结果走进了西蒙家,意外地发现西蒙已经病故,她把西蒙留下的两个孤儿抱回家,然后忐忑不安地继续等待丈夫。

第三段(12—27自然段):讲渔夫回家,得悉西蒙死去,主动提出收养孤儿,夫妻俩的想法不谋而合。

扩展资料:

《穷人》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发表于1846年的中篇小说。小说通过杰符施金与瓦莲卡的通信,描绘了“小人物”的悲惨经历和悲剧命运。

杰符施金这一形象深化了俄国小人物的写作传统,不仅通过“大人物”对“小人物”的压迫表现了俄国社会的腐败黑暗,还表达了对于“小人物”的同情,尤其通过书信体写作细腻地表现了小人物身上所具有的高尚的内心世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1

第一段(1—2自然段,从开头到“一面在胸前划着十字”):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守候在小屋里,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回家。

第二段(3—11自然段,从“睡觉还早”到“久久坐在床前”):讲桑娜出门探望丈夫的渔船,结果走进了西蒙家,意外地发现西蒙已经病故,她把西蒙留下的两个孤儿抱回家,然后忐忑不安地继续等待丈夫。

第三段(12—27自然段,从“门突然开了”到结束):讲渔夫回家,得悉西蒙死去,主动提出收养孤儿,夫妻俩的想法不谋而合。

扩展资料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当时,俄国劳动人民处于沙皇的黑暗统治之下,生活极度贫困,但是他们心地善良、情操高尚。

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作者通过桑娜一家的生活反映了那一时期穷苦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美好的心灵。

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事情背景。突出了环境的险恶,桑娜的担心程度(心惊肉跳)。以及她一家人的生活艰辛、困难。

第二部分(3~11)事情经过。写桑娜去看望女邻居西蒙,发现她已死去,就抱回了两个遗孤。

第三部分(12~27)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过来抚养,夫妻的想法不谋而合。 

写作特点

1、课文以故事的发展为顺序,以桑娜的活动为线索来记叙,条理十分清晰。

2、运用了行动、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参考资料:穷人-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8-07

第一段(1—2自然段,从开头到“一面在胸前划着十字”):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守候在小屋里,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回家。

第二段(3—11自然段,从“睡觉还早”到“久久坐在床前”):讲桑娜出门探望丈夫的渔船,结果走进了西蒙家,意外地发现西蒙已经病故,她把西蒙留下的两个孤儿抱回家,然后忐忑不安地继续等待丈夫。

第三段(12—27自然段,从“门突然开了”到结束):讲渔夫回家,得悉西蒙死去,主动提出收养孤儿,夫妻俩的想法不谋而合。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阶级矛盾日益激化,贵族生活糜烂,道德沦丧,广大底层劳动者虽挣扎在贫困边缘,但依然保持着俄罗斯的高贵气质。一次偶然的机会,列夫·托尔斯泰读到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叙事诗《可怜的人们》,激发了创作灵感。 

列夫·托尔斯泰对这个译文作大量修改之后,收入自己一个故事集里于1905年出版;这个集子1908年再版时,他对译文又进行了一番校正工作,力求使它忠于原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07-30
《穷人》的分段及段意: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守候在小屋里,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回家。
第二段(3—11自然段):讲桑娜出门探望丈夫的渔船,结果走进了西蒙家,意外地发现西蒙已经病故,她把西蒙留下的两个孤儿抱回家,然后忐忑不安地继续等待丈夫。
第三段(12—27自然段):讲渔夫回家,得悉西蒙死去,主动提出收养孤儿,夫妻俩的想法不谋而合。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0-21
《穷人》一课分段,写段意
第一段(1—2自然段,从开头到“一面在胸前划着十字”):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守候在小屋里,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回家。
第二段(3—11自然段,从“睡觉还早”到“久久坐在床前”):讲桑娜出门探望丈夫的渔船,结果走进了西蒙家,意外地发现西蒙已经病故,她把西蒙留下的两个孤儿抱回家,然后忐忑不安地继续等待丈夫。
第三段(12—27自然段,从“门突然开了”到结束):讲渔夫回家,得悉西蒙死去,主动提出收养孤儿,夫妻俩的想法不谋而合。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阶级矛盾日益激化,贵族生活糜烂,道德沦丧,广大底层劳动者虽挣扎在贫困边缘,但依然保持着俄罗斯的高贵气质。一次偶然的机会,列夫·托尔斯泰读到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叙事诗《可怜的人们》,激发了创作灵感。
列夫·托尔斯泰对这个译文作大量修改之后,收入自己一个故事集里于1905年出版;这个集子1908年再版时,他对译文又进行了一番校正工作,力求使它忠于原著。第一段(1—2自然段,从开头到“一面在胸前划着十字”):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守候在小屋里,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回家。
第二段(3—11自然段,从“睡觉还早”到“久久坐在床前”):讲桑娜出门探望丈夫的渔船,结果走进了西蒙家,意外地发现西蒙已经病故,她把西蒙留下的两个孤儿抱回家,然后忐忑不安地继续等待丈夫。
第三段(12—27自然段,从“门突然开了”到结束):讲渔夫回家,得悉西蒙死去,主动提出收养孤儿,夫妻俩的想法不谋而合。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阶级矛盾日益激化,贵族生活糜烂,道德沦丧,广大底层劳动者虽挣扎在贫困边缘,但依然保持着俄罗斯的高贵气质。一次偶然的机会,列夫·托尔斯泰读到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叙事诗《可怜的人们》,激发了创作灵感。
列夫·托尔斯泰对这个译文作大量修改之后,收入自己一个故事集里于1905年出版;这个集子1908年再版时,他对译文又进行了一番校正工作,力求使它忠于原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