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声声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2
问题一:唐寅<一剪梅>的意思 此诗写的是思妇之情,借用了杜宇化鹃的典故,但却不在典故之本意,而是借之描写相离相思之情。
第一句写了春色盎然,但却听得杜鹃之悲啼,原是相聚不就却有分离,彩凤独自飞,风凄凄的吹来,本句描写了景色,渲染了相离的悲情的气氛。
第二句则直接写出女子的感情,离别之后日夜相思谁知道什么时候能再相见呢?如何来表达我的思情,只有一诗一词而已。
第三句写了女子的现状,孤独一人只是在消磨青春,如此美景不消看,再看也只是相思销魂供
第四句先写了女子的愁容,眉头日夜紧蹙,杜鹃相离苦苦的啼血,每天自己都在张望天边,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忘记我的爱人。

问题二:杜宇声声不忍闻 李重元《忆王孙》
李重元《忆王孙》一首误作李甲
忆王孙
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古老的主题:春愁闺怨。主要是写景,通过写景传达出一种伤春怀人的意绪,那一份杏渺深微的丁思是通过景色的转换而逐步加深的。开头展示的是一种开阔的伤心碧色:粘天芳草,千里萋萋,极目所望,古道晴翠,而思念的人更在天涯芳草外,闺中人的心也轻r到天尽头了。“柳外”句点明思妇身居高楼之地,神驰柳外之遥,一个“空”字点染出思妇极度劳神远望而不见王孙归返的失落和她孤独寂寞,失魂落魄的空虚。“杜宇”句借杜鹃啼叫,以声传情。“雨打”句承杜宇,黄昏而下,写思妇怕闻杜鹃悲啼,怕见黄昏暮景,遂逼出“深闭门”的特定行为:藏于深闺,将杜鹃悲啼、黄昏暮景关在门外,正见其相思凄楚之难堪。读这首词,应当是回味大于思索,联想重于分析,这样可以得到比几句词的字面意义更多的东西。

问题三:杜鹃这个意境能代表什么意思 杜鹃鸟身体黑灰色,尾巴有白色斑点,腹部有黑色横纹。春末夏初时常昼夜不停地鸣叫,这是一种美丽可爱、富有灵性和神奇传说的益鸟。杜鹃鸟又叫杜宇、布谷、子规、望帝、蜀鸟等。杜鹃鸟意象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常咏之物,关于它的诗词数不胜数,文化意蕴丰富多彩。
一、烘托伤春、惜春之情
苏轼《浣溪沙》:“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松林间沙路洁净得不沾泥土,潇潇的暮雨声和布谷鸟的啼叫声在回荡。作者虽贬官黄州,但他从自然景物中汲取生活的乐趣,杜鹃鸟在这里烘托了作者伤春、惜春之情。由景入情,作者一反人们常叹的时光流逝,得出了“休将白发唱黄鸡”的哲理,表达了作者虽身处逆境,但胸怀旷达、信念坚定不移的思想感情。“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苏轼《西江月》)、“生怕子规声到耳,苦羞双燕语穿帘。”(朱淑真《伤春》)、“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曹雪芹《红楼梦・桃花行》)、“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曹雪芹《红楼梦・葬花吟》),都是借杜鹃鸟来烘托伤春惜春之情。
二、抒发乡愁、思念之情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历来都是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的重大主题。《华阳国志》中有:“子规鸣声凄厉,最容易勾起人们别恨乡愁。”杜鹃的鸣声很像人说:“不如归去。”所以子规鸟又叫思归、催归,它很容易引起游子的乡愁和思念亲人的感情。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起句写眼前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曲折地传达出对友人的无限思念与深切同情。
再如,王维《送梓州李使君》:“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黄庭坚《醉蓬莱》:“杜宇声声,催人到晓,不如归是。”
柳永《安公子》:“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以上均是思乡之情。
三、倾诉悲苦、哀怨之情
杜宇也叫望帝,传说是周朝末年蜀地的君王,后禅让退位,归隐深山。不幸国亡身死,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每年暮春杜鹃花开时节日夜鸣叫,悲鸣不已,直到口中滴血。其声凄切,所以人们借以倾诉悲苦和哀怨之情。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这里白居易被贬江州,月夜送客,听到琵琶女被弃的故事,诗人伤感万分,再联系自己,谪居卧病浔阳城,苦竹绕宅,朝晚听到杜鹃啼血,悲伤无限。
李商隐《锦瑟》中有:“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诗人巧妙地化用了上述典故,把自己的悲苦哀怨写得淋漓尽致。
四、感慨险峻、亡国之情
李白《蜀道难》中有:“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诗人借景抒情,“子规啼月”是感 *** 彩浓厚的自然景象,在这里烘托了凄凉的氛围,渲染了旅愁和蜀道古木荒凉、危乎高哉的险峻雄奇景象,因而成为千古名句,广为流传。
李煜《临江仙》中有:“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子规相传为失国的杜宇之魂所化,因而人们常借它表现亡国之悲。这里诗人已预感到亡国,内心悲痛惆怅万分,就借子规这个形象鲜明的意象来传达亡国之音。
总之,古人以杜鹃意象为介质,表达诗人特定的思想内容,极大地丰富了古诗词的意蕴,也让我们欣赏到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

问题四:催归杜宇声声急 下句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翻译:杜宇魂化为啼血的杜鹃鸟,年年啼鸣,声声沥血。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翻译:不管是厌倦了杜鹃的啼鸣,还是第一次听到子规的哀怨,客居他乡的游子无不低眉惆怅、寸断肝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翻译:春已残,花飘零,锦水春景黯然失色,乱红如雨。春夜难寐,举头望月,清光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翻译:声声子规啼鸣,好像在催远行的游子快快回家,这里东郊的农事正忙,可是此时却难以归去,心思凄凉。

问题五:欲黄昏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马上就到黄昏的时候了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茂密的青草可使我想起久客不归的王孙。杨柳树外楼阁高耸,她终日徒劳地伫望伤神。
杜鹃乌儿一声声啼叫,悲凄的声音令人不忍听闻。眼看又到了黄昏,暮雨打得梨花凌落,深深闭紧闺门。

问题六: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与‘待这回,好好怜依 更不轻离拆’ 俩是诗词吗?若是,出自哪里? 安公子 柳永
远岸收残雨。
雨残稍觉江天暮。
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
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
停画桡,两两舟人语。
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
游宦成羁旅。
短樯吟倚闲凝伫。
万水千山迷远近。
想乡关何处?
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
刚断肠,惹得离情苦。
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征部乐 柳永
雅欢幽会,良辰可惜虚抛掷。
每追念,狂踪旧迹。
长只恁,愁闷朝夕。
凭谁去,花衢觅。
细说此中端的。
道向我,转觉厌厌,役梦劳魂苦相忆。
须知最有,风前月下,心事始终难得。
但愿我,虫虫心下,把人看待,长以初相识。
况渐逢春色。
便是有,举场消息。
待这回,好好怜伊,更不轻离拆。

问题七: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是什么意思 10分 《十五》
【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我只知道他是描写母爱的古诗,大意应该是月圆之夜听到杜鹃的声音,就想起离乡在外的儿子,虽然南北相隔,但是仍然深深牵挂吧

问题八:那更半帘风雨什么意思 出自宋代何梦桂《喜迁莺》原文:留春不住。又早是清明,杨花飞絮。杜宇声声,黄昏庭院,那更半帘风雨。劝春且休归去。芳草天涯无路。悄无语。倚阑干立尽,落红无数。
谁诉。长门事,记得当年,曾趁梨园舞。霓羽香消,梁州声歇,昨梦转头今古。金屋玉楼何在,尚有花钿尘土。君不顾。怕伤心,休上危楼高处。 这是一篇伤春怀古之作。就其章法结构和词语而言,本篇显系对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的模拟之作,然而命意大不同。辛词《摸鱼儿》是假托失宠美人的伤春怀古之情,隐喻自己政治上失意的身世之感,特指性较强。本篇虽亦抒写佳人的伤春怀古之情,却并无特指性背景,而是在艺术概括的高度上,表现人生的“百岁如流,富贵冷灰”(司空图《诗品・悲慨》)的悲哀。本词上片是情景相生,极写伤春之痛。下片则由伤春连类而及怀古。通过对杨贵妃悲剧的联想,感慨人生的无常和短暂。前人咏马嵬之变的诗是不少的,但或同情,或贬斥,大都囿于对具体的历史人物的评价。本篇不然,虽然也以贵妃为怀古对象,却不过以贵妃的遭际喻指人生的盛衰荣辱之无常,并非特指其人。如此写来,则使这首词显然具有更高的艺术概括力。

问题九:杜宇的人物生平 相传望帝是古代蜀国(即今四川一带)的开国君主,名叫杜宇。他发展生产,带领蜀地人民走出了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让蜀地绽开文明之花,因此得到人民的爱戴。很多古书记载到杜宇在隐居之后就含糊起来,并莫名其妙地悲愤起来,以至于含冤而死,死后灵魂不灭,化作杜鹃,哀声啼叫。 在杜宇之前,统治古蜀的是鱼凫一族,据史书记载,鱼凫有一天前往湔山(今四川灌县境内)打猎,但却在那里突然“仙去”。亦有认为周代早期位于渭水上游的(弓鱼)国即是鱼凫族人后裔。鱼凫死后,扬雄《蜀王本纪》记载杜宇从天降至朱提(今云南省昭通市),一名名叫“利”的女子,也从江源(今四川省崇州市)的井中冒出,杜宇在娶利为妻后,便在蜀地称王,填补了在鱼凫去世后,蜀地突然缺少的统治者空位。但《华阳国志》的记载却正好与之相反,谓杜宇为蜀王,女子梁利从朱提迁来,二人联姻。杜宇建国后,除将国都定在郫(今四川省郫县)外,尚把瞿上(今四川省双流县)定为别都,以有效管理其他地区 。 杜宇虽擅长于农耕,但对于治理洪水并无办法,因此,在他一百多岁时,命当时的宰相鳖灵,治理岷江的洪水,而在鳖灵治理洪水的期间,杜宇趁隙与鳖灵的妻子私通(另有一说,杜宇并未与其妻私通),杜宇后来于心有愧、认为自己的德行不如鳖灵,将王位禅让给他,隐居于岷山。传说其死后,每逢农历三月,便化为杜鹃,以叫声催促蜀人趁农时播种。亦有说法,称杜宇其实际上是被鳖灵推翻后逃亡,因复位不成,怨魂化为杜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