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下一句是什么?

如题所述

高山流水遇知音,彩云追月得知己。

出自《列子·汤问》。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琴曲《高山流水》即为俞伯牙的代表作之一。

扩展资料

高山流水遇知音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琴曲《高山流水》即为俞伯牙的代表作之一。高山流水遇知音,彩云追月得知己。

《列子·汤问》是列子所辑注,里面具有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列子》这部书的作者,旧本题周列御寇撰。《汉书·艺文志》道家有《列子》,班固自注曰:“名圄寇,先庄子,庄子称之。”

现存的《庄子》书中二十二次提到列子,分别见于《迫遥游》、《应帝王》、《至乐》、《达生》、《田子方》、《列御寇》、《让王》诸篇,有时尊称他为子列子,有时称他为列子,有时直呼其名,作列御寇,或御寇,上御下示、御、图三字古音全同,当可通用,因此,《庄子》中的列御寇,即班固所说的列圄寇。

参考资料高山流水遇知音_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16

1、高山流水觅知音,明山秀水喜相逢。

2、高山流水遇知音,彩云追月得知己。

作 者:俞伯牙。高山流水遇知音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琴曲《高山流水》即为俞伯牙的代表作之一。

扩展资料:

《列子·汤问》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春秋战国时代,郑国人列御寇在《列子·汤问》中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无论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伯牙在曲中每表现某一主题或意象时,钟子期必能领会其意。一日,伯牙与钟子期共游于泰山之阴,逢暴雨,二人止步于岩下。伯牙心情郁闷,于是弹奏了一会琴。琴曲起初表现的是雨落山涧的情景,接着模拟山流暴涨和岩土崩塌之音。每段曲弹奏完毕,钟子期“辄穷其趣”,把曲中意象说的穷极通透。伯牙于是离开琴而叹道:“善哉,善哉,阁下能听出曲中志趣,君所思即是我所思啊,我哪里能隐藏的了我的音声呢?”于是二人成为人生知己。但《列子》中并无伯牙因钟子期离世而从此不再鼓琴的内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山流水遇知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9-09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下一句是知音不在谁堪听?

高山流水遇知音,知音不在谁堪听?

焦尾声断斜阳里,寻遍人间已无琴?

高山流水遇知音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琴曲《高山流水》即为俞伯牙的代表作之一。

做为古筝曲,高山流水为代表曲目。但高山流水最普遍的是三个版本,一个是山东筝派,一个是浙江筝派,还有一个就是河南筝派。之因此是三个版本,是正因曲调完全不一样。

伯牙是一位有名的琴师,他的琴术很高明,钟子期则善于欣赏音乐。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每次弹的时候,钟子期都能听出琴声中所表达的含义。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能想象出我弹琴时所想的意境,我的琴声无论如何也逃不掉你的听力!"

扩展资料:

高山流水遇知音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琴曲《高山流水》即为俞伯牙的代表作之一。高山流水遇知音,彩云追月得知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高山流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01-08
  “高山流水遇知音”没有下一句。它出自宋代张孝祥的《丑奴儿》
  [原诗]
  丑奴儿
  朝代:宋代
  作者:张孝祥
  玉节珠幢出翰林。诗书谋帅眷方深。威声虎啸复龙吟。
  我是先生门下士,相逢有酒且教斟。高山流水遇知音。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第4个回答  2019-12-23
高山流水遇知音,彩云追月得知己。古人交友,一把古琴、一杯酒、一首诗,就能结遇一生挚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