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解答数学问题

如题所述

解答数学题的方法
画图是解数学题的方法
一、平面图
(1)举例题型:由四个相同的正方形组成一个长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2)涉及知识点:一半模型
(3)分析:首先,图中涉及正方形的拼接,求阴影部分图形的面积。对于题目中的条件比较抽象,不能直接通过所学的图形面积公式求出答案,此时我们就可以根据题意,画出平面图帮助我们思考题目。其次,当图形已经跃然纸上的时候,我们则可以清晰地看出图中每一个阴影图形的面积都是正方形面积的一半,从而找出解题的关键。
二、立体图
(1)举例题型:圆锥的底面直径是12厘米,高是10厘米,求圆锥的体积。
(2)涉及知识点:圆锥
(3)分析:首先,这是涉及立体图形求体积的题目,在小学阶段的孩子, 三维空间和立体思维相对较弱,平时接触的机会和练习的时间也较小。那么,在短时间内最佳的提升方法就是在平面纸上画出立体图,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标注在图中,思考时更加直观、具体、清晰。其次,立体图形的绘画要求也比平面图形的技巧更多,需要利用虚实线表示透视关系,所以建议孩子平时也可以多接触学习素描。
三、线段图
(1)举例题型: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等于 120,而减数是差的 3 倍,求差。
(2)涉及知识点:和差倍应用题
(3)分析:题目中涉及减法中的三个量:被减数、减数、差。读完题目后,由于题目中涉及的条件很多,条件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复杂,所以如果孩子只有读题,一时是难以理清和解答的,所以我们就可以借助线段图的方法,更好地区分和比较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关系。画线段图可以帮助孩子审视题中三者的关系,这就是解题的关键。
四、思路图
(1)举例题型:蓝小狼读一本书,先读了一部分后,已读页数和未读页数的比是1:9,接着又读了一部分,此时已读页数和未读页数的比是1:3,求这本书的页数。
(2)涉及知识点:比例应用题
(3)分析:题目中涉及的比例较多,所以我们可以借助画思路图的形式,把题目理清,将蕴含的条件挖掘出来,例如本题中的“和”不变原理。将原来的比例通过扩倍的方法,更新成新的比例,从而解决题目。
综上所述,画图的方法有许多,但每一种都是我们强而有力的解题小助手。从以上各例题中可看出,在解题时,运用画图的方法,能够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作用。因此,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多多使用画图的方法解题,使画图成为数学领域中神奇的一笔。

考场答题的应对技巧
1.调整好状态,控制好自我。
(1)保持清醒。数学的考试时间在下午,建议同学们中午最好休息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其间尽量放松自己,从心理上暗示自己:只有静心休息才能确保考试时清醒。
(2)按时到位。不管是涂答题卡还是直接答在答题卷上,发卷的时间都在开考前5-10分钟内。建议同学们提前15-20分钟到达考场
2.通览试卷,树立自信。
刚拿到试卷时,考生们的心情一般都比较紧张,此时不易匆忙作答,应从头到尾、通览全卷,哪些是一定会做的题要心中有数,先易后难,稳定情绪。答题时,见到简单题,要细心,莫忘乎所以。面对偏难的题,要耐心,不能急。
3.提高解选择题的速度、填空题的准确度。
数学选择题是知识灵活运用,解题要求是只要结果、不要过程。因此,逆代法、估算法、特例法、排除法、数形结合法……尽显威力。12个选择题,若能把握得好,容易的一分钟一题,难题也不超过五分钟。由于选择题的特殊性,由此提出解选择题要求“快、准、巧”,忌讳“小题大做”。填空题也是只要结果、不要过程,因此要力求“完整、严密”。
4.审题要慢,做题要快,下手要准。
题目本身就是破解这道题的信息源,所以审题一定要逐字逐句看清楚,只有细致缓慢地审题才能从题目本身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
找到解题方法后,书写要简明扼要,快速规范,不拖泥带水,牢记高考评分标准是按步给分,关键步骤不能丢,但允许合理省略非关键步骤。答题时,尽量使用数学语言、符号,这比文字叙述要节省而严谨。
5.保质保量拿下中下等题目。
6.要牢记分段得分的原则,规范答题。

高考又快又稳解答数学题方法
方法一、调理大脑思绪,提前进入数学情境
考前要摒弃杂念,排除干扰思绪,使大脑处于“空白”状态,创设数学情境,进而酝酿数学思维,提前进入“角色”,通过清点用具、暗示重要知识和方法、提醒常见解题误区和自己易出现的错误等,进行针对性的自我安慰,从而减轻压力,轻装上阵,稳定情绪、增强信心,使思维单一化、数学化、以平稳自信、积极主动的心态准备应考。
方法二、“内紧外松”,集中注意,消除焦虑怯场
集中注意力是考试成功的保证,一定的神经亢奋和紧张,能加速神经联系,有益于积极思维,要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异常积极,这叫内紧,但紧张程度过重,则会走向反面,形成怯场,产生焦虑,抑制思维,所以又要清醒愉快,放得开,这叫外松。
方法三、沉着应战,确保旗开得胜,以利振奋精神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考试的心理角度来说,这确实是很有道理的,拿到试题后,不要急于求成、立即下手解题,而应通览一遍整套试题,摸透题情,然后稳操一两个易题熟题,让自己产生“旗开得胜”的快意,从而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以振奋精神,鼓舞信心,很快进入最佳思维状态,即发挥心理学所谓的“门坎效应”,之后做一题得一题,不断产生正激励,稳拿中低,见机攀高。
方法四、“六先六后”,因人因卷制宜
在通览全卷,将简单题顺手完成的情况下,情绪趋于稳定,情境趋于单一,大脑趋于亢奋,思维趋于积极,之后便是发挥临场解题能力的黄金季节了,这时,考生可依自己的解题习惯和基本功,结合整套试题结构,选择执行“六先六后”的战术原则。
1.先易后难。就是先做简单题,再做综合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果断跳过啃不动的题目,从易到难,也要注意认真对待每一道题,力求有效,不能走马观花,有难就退,伤害解题情绪。
2.先熟后生。通览全卷,可以得到许多有利的积极因素,也会看到一些不利之处,对后者,不要惊慌失措,应想到试题偏难对所有考生也难,通过这种暗示,确保情绪稳定,对全卷整体把握之后,就可实施先熟后生的方法,即先做那些内容掌握比较到家、题型结构比较熟悉、解题思路比较清晰的题目。这样,在拿下熟题的同时,可以使思维流畅、超常发挥,达到拿下中高档题目的目的。
3.先同后异。先做同科同类型的题目,思考比较集中,知识和方法的沟通比较容易,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益。高考题一般要求较快地进行“兴奋灶”的转移,而“先同后异”,可以避免“兴奋灶”过急、过频的跳跃,从而减轻大脑负担,保持有效精力,
4.先小后大。小题一般是信息量少、运算量小,易于把握,不要轻易放过,应争取在大题之前尽快解决,从而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基矗
5.先点后面。近年的高考数学解答题多呈现为多问渐难式的“梯度题”,解答时不必一气审到底,应走一步解决一步,而前面问题的解决又为后面问题准备了思维基础和解题条件,所以要步步为营,由点到面
6.先高后低。即在考试的后半段时间,要注重时间效益,如估计两题都会做,则先做高分题;估计两题都不易,则先就高分题实施“分段得分”,以增加在时间不足前提下的得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18

A3²是由3个元素中取出2个元素组成的所有可能性的集合。

首先,从3个元素中选出第一个元素,有3种选择;然后从剩下的2个元素中选出第二个元素,有2种选择。因此,A3²一共有3×2=6种排列组合。

具体来说,A3²包括以下6个元素:

    {1,2}

    {1,3}

    {2,1}

    {2,3}

    {3,1}

    {3,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