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特点有哪些

如题所述

幼儿期是指儿童从1岁到3岁的时期,也被称为先学前期。在这个时期,儿童的神经系统继续发育,其结构和功能逐步完善。大约到3岁时,儿童的脑皮质细胞分化基本完成,脑重量达到1000克以上,相当于成人脑重量的2/3。这时期不仅神经细胞体积增大,神经纤维也在延伸,同时,神经纤维的髓鞘化过程也在迅速进行。大约2岁时,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以及锥体束纤维的神经髓鞘初步形成。
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儿童大脑的兴奋过程更加集中,暂时性的联系也更容易形成。大脑皮质的抑制过程进一步加强,使得神经功能更易于集中,增强了对外界事物的分析综合能力,减少了儿童的冲动性,有利于儿童心理过程的发展。然而,在整个儿童期,抑制过程仍然相对较弱,兴奋过程仍然占主导地位,因此幼儿期的儿童容易感到疲劳,容易激动,注意力不易集中,稳定性较差。
在幼儿期,儿童的行动能力有了显著的进步。大约1岁时,儿童能够站立并开始行走,到了2至3岁时,儿童不仅学会了行走,还逐渐学会了跳跃、跑步、攀登阶梯和越过障碍物等复杂动作。行动能力的发展不仅扩大了儿童的生活范围,还为空间知觉和初步思维活动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帮助他们减少对成人的依赖,发展独立性,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的语言能力在幼儿期开始迅速发展。在与成人不断交流的过程中,儿童的语言能力得到提升。1岁左右时,儿童能理解的词汇大约有10至20个,能说出的词汇更少。在1岁至3岁时,儿童的语言能力有了显著增强。1岁半以前,儿童主要使用单词句,即用一两个词来表达一个句子,如“帽帽”、“猫猫”、“宝宝”等。1岁半以后,儿童掌握的词汇量增加,开始出现多词句。到了二三岁时,在成人的正确教育影响下,词汇量逐渐增加,每个词所代表的经验也更加丰富,能够通过词汇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由于儿童语言的概括调节作用不断发展,这为他们学习社会经验和道德品质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在幼儿期,儿童思维活动尚处于低级阶段,缺乏自觉性和目的性,想象是零散的、片段的。因此,在幼儿期,我们应该为儿童提供言语交流的机会,如讲故事、说歌谣等,并鼓励他们多说话,通过言语交流不断丰富他们的知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