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桃谢了花之后长白毛,桃叶腐烂,是什么病?

知道是怎么回事的请帮帮我

桃缩叶病在全国各桃产区均有发生,以沿海地区、长江流域发生较重。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春季桃叶抽出时变红、卷曲。展叶后局部或大部肥厚,皱缩,硬脆,褐绿至紫红色,但叶尖一般不受害。病部有一层白色粉状物。后病叶变褐、干枯脱落。
新梢受害变灰绿或黄绿色,节间变短,略粗肿,叶片丛生,严重时枯死。花和幼果多半脱落。花瓣变长,肥大,果面龟裂或畸形。
病原 Taphrina deformans (Berk) Tul 称畸形外囊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有性阶段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子囊裸生于病叶表皮细胞层,栅状排列,呈圆筒形,含4~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无色,单胞,可产生芽胞子。
发病特点 病菌以子囊孢子、厚壁芽孢子在树皮和芽鳞片上越夏、越冬。桃芽萌发时,芽孢子萌发直接侵入或从气孔侵入叶片,在叶内蔓延,刺激叶细胞分裂,局部生长,叶皱缩变色。初夏病菌形成子囊层,产生子囊孢子和芽孢子,以芽孢子在芽鳞和树皮中越夏,高温下一般不再侵染,6月后果园病情日趋停止。芽孢子高温干旱时不易存活,厚壁芽孢子在寄主表面可存活2年以上。
防治方法
(1) 早春细致喷布3~5度石硫合剂,铲除越冬菌源。
(2)摘除病叶,集中烧毁。
(3)生长期可选喷30%绿得保胶悬剂400~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50%多菌灵胶悬剂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粉500~600倍液等,生物制剂可用井冈霉素水剂500倍液。
桃叶穿孔病
桃叶穿孔病包括细菌性穿孔病、霉斑穿孔和褐斑穿孔病等,引起桃叶早落、枝梢枯死。也为害杏、李、樱桃等果树。分布全国各桃区。
症状 细菌性穿孔病在叶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紫褐色至黑褐色,边缘水渍状,周围有黄绿色晕,直径3~4毫米,沿叶脉或叶边缘发生,后干枯成孔。上年枝梢先出现暗褐色疱疹,后形成溃疡斑,长达1~10厘米,开花期前后,病斑表面破裂溢出菌脓。当年新梢以皮孔为中心出现紫色或紫黑色、椭圆形溃疡斑。
霉斑穿孔病叶上,出现淡黄绿色至褐色病斑。病斑边缘紫色,直径2~6毫米,圆形或不规则形。潮湿时叶背面有黑霉,后干枯脱落成孔。病梢以芽为中心形成圆斑,边缘紫褐色,有裂纹和流胶。花梗感病可使花未开可即枯死。果面病斑呈紫褐色凹陷圆斑。
褐斑穿孔病叶产生褐色、边紫、略带轮纹的圆斑,直径1~4毫米。潮湿时病斑正反两面均长出灰褐色霉,后中部干枯脱落成孔,叶片脱落。新梢、果实上均产生与叶相似的病斑及灰褐色霉状物。
病原 细菌性穿孔病菌[Xanthomonas cam pestris pv .pvuni (Smith)Dye.]称甘蓝黑腐黄单胞菌桃穿孔致病型,属细菌。菌体短枝状,一端生1~6根鞭毛。可在枝条溃疡组织中存活1年以上。
霉斑穿孔菌[Clasterosporium carpophilum (Lev.)Aderh.]称嗜果刀孢霉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菌丝形成子座、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椭圆形或梭形,具1~6个隔膜。
褐斑穿孔菌(Cercospora circumscissa Sacc)称核果尾孢霉菌,半知菌。菌丝团或子座产生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倒棍棒状,具1~7个隔膜。
发病特点 细菌性穿孔病菌在枝条病组织中越冬。桃花开放后病菌从病部溢出,借风雨、昆虫传播,从叶气孔、枝条和果实皮孔侵入。5月间叶上发病,7~8月间发生严重。夏季多雨、多雾天气利于发病。
霉斑、褐斑病菌,均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叶、枝或芽内越冬。春季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嫩叶。病部再产生分生孢子再侵染。低温多雨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1)栽培管理。增施肥料,夏季排水,重视夏剪,剪除病枝。
(2)药剂保护。早春喷5度石硫合剂,或30%绿得保胶悬剂400~500倍液。花后喷安泰生70%可湿性粉剂700倍液,95%CT(细菌灵)杀菌剂6000~7000倍液,每7~10天1次,共2~4次或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3000倍液,或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对霉斑、褐斑病可喷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等。花后每7~10天1次,共3~4次。

参考资料
中国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