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如题所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的意思是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出自宋代王应麟《三字经》。
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启示】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故事】清朝时,大将左宗棠的部下张曜,立了许多功劳,于是左宗棠便升了他的官,但是许多不服气的人,便以张曜没有念过书为理由,不给他官做。张曜知道因为自己的不识字,而做不了官,心里很难过,于是发奋苦读,终于凭着他的学识,把官给争了回来。

 
 【赏析】

  学习在小时候就该开始,少年的光阴最宝贵,但少年之时往往又是任性 霸道、难以自控的时候。常管不住自己,肆意浪费青春时光,等白头之时才空自 悲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就是古人发出的感叹,就是前人经验的总 结。人生的大好时光,正在青春年少之时,“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 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珍惜少年光阴的劝词年年重复,但太 多的年轻人却依然重蹈复辙。即使在今天,多少年轻人空自后悔华年流逝。人生 一旦错过了黄金阶段,再学习就会事倍功半,并非彼时不能学习,而是下得工夫大,收获反而小了。学习本身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厚积 才能薄发”,千万不要轻视年少时的点滴努力和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 择细流,方能成江海。时间的脚步太匆匆,稍不留神它就会逝去,少年时明日复 明日,再回首已是百年身,后悔莫及。如果真如苏洵一样,青年悔悟,勤奋读 书,亦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但有几人能做到,古往今来也就只有一个苏老泉而 闻名天下,大多数老有所成、功成名就之人都是在少年时就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毛泽东在湖南图书馆每日专门读书,一读就是半年时间。只要肯下苦功夫, 铁棒也能磨成针。李白少年时,见一老妪以铁棒磨针,甚为惊讶才有所感悟,立 誓发愤读书,终于成为一代诗仙。
马克思十七岁就树立了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而 奋斗的伟大理想。立志当在少年时,孔子说十五而有志于学,这样到七十岁才能 随心所欲,不逾矩。只有在少年时期立大志,勤于学习的人,才会有大成。至于 •老大悔悟,大器晚成的人也不是没有,但的确很少。
之所以会这样,还因为学习 $中还有更主要的东西就是下苦功,下多大功夫就有多少回报,学习是一分耕耘, 经一分收获。但幼不学习,大也不学习,那可真是成了一个对人、对社会都没有用的人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13

这段的翻译是:

在幼年时候,没有努力学习,这是特别不应该的。如果一个人在小的时候没有读书学习,那么到了老的时候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出自《三字经》:“子”,是为人之子。“不学”,是不肯读书。“非所宜”,是不宜应如此。“幼”,是黑发年少之时。“老”,是白发衰迈之时。“何为”, 言不能行也。上是责父师之过,此是勉人子之学。为人子者,若终日不学, 自然痴蠢愚庸。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