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毛求疵,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吹毛求疵

成语解释: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也可以指指摘细小的毛病,出自《韩非子·大体》。

成语繁体吹毛裘疵

成语注音ㄔㄨㄟㄇㄠ_ㄑ一ㄡ_ㄘ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吹毛求疵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用于指故意挑剔为难人。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疵,不能读作“pì”或“cǐ”。

成语辨形疵,不能写作“庇”。

成语辨析吹毛求疵和“求全责备”;都有“对人对事十分苛求”的意思。吹毛求疵是不怀好意;是故意挑剔;“求全责备”的动机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不好的;它要求的是完美无缺。

近义词洗垢求瘢、无中生有

反义词宽大为怀、宽宏大量、通情达理

成语谜语头发里找粉刺

成语歇后语头发里找粉刺;地毯上找针

/iknow-pic.cdn.bcebos.com/9e3df8dcd100baa1c8bcc15b4b10b912c9fc2eb9"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9e3df8dcd100baa1c8bcc15b4b10b912c9fc2eb9?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9e3df8dcd100baa1c8bcc15b4b10b912c9fc2eb9"/>

拓展资料

1、成语出处

①《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之难。”

②《三国志·吴志·步骘传》:“伏闻诸典校_抉细微,吹毛求疵,重案深诬,辄欲陷人,以成威福。”

③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六》:“至其后世,不能以德而勤於法,故有吹毛求疵,诋欺无限,桃李之馈集以成事。”

④《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有司吹毛求疵,笞服其臣,使证其君。” 

⑤《后汉书·杜林传》:“及至其后,渐以滋章,吹毛索疵,诋欺无限。”  

⑥《水浒传》第四七回:“那厮倒来吹毛求疵,因而正好乘势去拿那厮。”

2、例句

1)处女座个性因为水星是处女座的守护星,影响到处女座的人追求完美,挑剔和神经紧张,吹毛求疵正是他们的特性。

2)这些父母的孩子最近被诊断患有自闭症也可能受惠考虑婚姻辅导,有个特别的孩子可以把应变的关系,导致争论,指责游戏,吹毛求疵,甚至忽略了对方,这是有害的为面料的家庭。

3)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可能他们过于吹毛求疵、始终沮丧或纯粹只是讨厌,你无法忍受呆在他们身边。

4)作为记者,我不能对神父的证实吹毛求疵,但是地震比喻成对海地儿童迟来的报复显然是对上帝的诽谤。

5)随成功而来的是挑剔有时甚至吹毛求疵的关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07
[释义] 求:寻找;疵:缺点;小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疤痕。比喻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语出] 《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或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正音] 疵;不能读作“pì”或“cǐ”。
[辨形] 疵;不能写作“庇”。
[近义] 洗垢求瘢 无中生有
[反义] 宽大为怀 宽宏大量 通情达理
[用法] 含贬义。用来比喻故意挑剔;存心为难人。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
[结构] 连动式。
[辨析] ~和“求全责备”;都有“对人对事十分苛求”的意思。~是不怀好意;是故意挑剔;“求全责备”的动机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不好的;它要求的是完美无缺。
[例句] 有的人喜欢~;抓住工作中的一点缺点就大做文章。
第2个回答  2019-05-17

吹毛求疵指的是故意挑些细小的毛病,比如一个人特别挑剔,经常寻找别人身上的差错,哪怕一个细小的过失都能让他挑出来,然后故意为难人!吹毛求疵还指一些求真的精神。

第3个回答  2015-09-29
【发 音】chuī máo qiú cī
【解 释】求:寻找,查找;疵:缺点,小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毛病、缺点,寻找差错。
【用 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用于指故意挑剔为难人
【近义词】 洗垢求瘢、鸡蛋里挑骨头、没事找事
【反义词】 宽大为怀、宽宏大量、通情达理 、和蔼可亲
【歇后语】 头发里找粉刺;地毯上找针:拨着头发找疤拉
【列句】他总喜欢吹毛求疵,与别人对着干。
成语出处
韩非《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三国志·吴志·步骘传》:“伏闻诸典校擿抉细微,吹毛求疵,重案深诬,辄欲陷人,以成威福。
第4个回答  2015-09-29
  求:找寻;疵: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出处】: 《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之难。”
  《三国志·吴志·步骘传》:“伏闻诸典校擿抉细微,吹毛求疵,重案深诬,辄欲陷人,以成威福。”
  《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有司吹毛求疵,笞服其臣,使证其君。”
  《水浒传》第四七回:“那厮倒来吹毛求疵,因而正好乘势去拿那厮。”
  《资治通鉴·齐高帝建元元年》:“候官千数,重罪受赇不列,轻罪吹毛发举,宜悉罢之。”
  宋陈亮《甲辰答朱元晦书》:“撮其投到状一言之误,坐以异同之罪,可谓吹毛求疵之极矣!”
  培根《谈读书》(王佐良译):“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