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镇的景点

如题所述

旧城黄河浮桥
旧城浮桥始建于1988年,由鄄城县航运公司和山东省航运局合作经营,交通位置十分重要,在鄄城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几年,随着鄄城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车流量不断增加,浮桥收益大幅增长。为维护绝大多数群众的利益,鄄城县成立了浮桥问题专项处理领导小组,一方面发动群众集资入股,一方面退还原有大股东多余股金,实行相关15个村的全体群众平均入股,经过深入细致扎实的工作,成立了由航运公司、15个村1.5万名群众等组成的山东鄄城融贯浮桥有限公司。
陈王台
陈王台位于旧城镇杏花岗村西南。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曹操第三子曹植被封为鄄城侯,次年晋封为鄄城王。植筑台读书,吟诗作赋,品茗会友,故名读书台。后徙为陈王,死后谥号“思”,故此台又名“陈思王读书台”、“陈台”。植在鄄“出入二载”,往朝京师,归途至洛川,写下著名的《洛神赋》。该台有台阶10数级,有读书厅、藏书室、会文亭等。因黄河决口,该台渐被淤没。上世纪四十年代,尚有台基存在,上有残砖断瓦,今已夷为平地。
诸侯会盟台
诸侯会盟台(即葵丘堌堆)位于该镇西南2.5公里葵丘堌堆村。周春秋时期,单伯会诸侯于此,称其为诸侯会盟台。今遗址南北56米,东西113米,总面积5328平方米,呈椭圆形。1980年对遗址进行钻探,从出土遗物分析,为龙山、商、周和汉文化四个时期的遗存。《史记》载:春秋周釐王二年(前680年)“单伯会齐侯、宋公、卫侯、郑伯于鄄”。周釐王三年(前679年)“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再会于鄄”。齐桓公三十五年(前651年)“齐侯、宋公、陈侯、宋子、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会于葵丘”。齐桓公九合诸侯,其中有四次盟于葵丘。
陶丘堌堆遗址
陶丘堌堆遗址位于旧城镇西南陶丘堌堆村内,紧靠黄河大堤,西1000米有黄河自南向北流过。古遗址现为缓坡状台形堌堆,高约2米,经铲探得知,遗址范围呈椭圆形,东西125米,南北55米,总面积约为6875平方米。地表下3.8米为淤积层,土色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灰褐土,厚0.9米,此层有夹砂绳纹红陶、灰陶片和泥质弦纹灰陶片,经分析为商周文化遗存。下层为龙山文化时期形成的堆积。陶丘堌堆在清代高达20米,其上建有寺庙。《濮州志?续古迹考》记载:“相传尧妃葬处在州治东南30里武集里陶丘堌堆。”
曹植读书台原址
曹植读书台原址位于旧城东北1公里许,是曹植于魏文帝黄初二年至三年之间为鄄城侯与鄄城王时所建的读书台。台前有十数级台阶,台上有读书厅、藏书室和会文亭。曹植在此台上读书、吟诗作赋,故名“读书台”。又名“陈思王读书台”“陈王台”。曹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诗品》推崇他为“建安之杰”,以诗文辞藻华美而著称于世。历史上,读书台一带属黄泛区,黄河多次决口,读书台渐被淤没。但由于曹植的影响较大,读书台虽屡屡受损,却也时常得到加固修复。从历代官吏、文人诗作中可以看出,读书台古迹存在了相当长时期。现虽已夷为平地,但遗址尚依稀可辨,仍不断有人前往觅踪、凭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