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分析:上海如何应对软件外包转移

如题所述

  上周,两个重要的有关软件外包的会议在国内举行。周二到周三,由上海市外经贸委、市信息委主办的上海软件外包国际峰会在沪举行,来自NEC、甲骨文、微软、TATA等海内外
知名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和有关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软件国际外包环境、企业软件接发包经验等进行了专题研讨。同时,周末,中美国际项目外包商务发展年会在北京举办,也许意味着业界巨头将有意把中国作为继印度、菲律宾之外的第三大国际项目外包基地,甚至是最重要的国际项目外包基地。软件外包的热度近期显著上升,上海如何面对这一形势值得思考。
  外包产业转移已露端倪
  目前,印度实际上是最大的国际软件外包基地,但是由于地缘政治的影响和作为几乎唯一的外包供应商,采购商开始感到不安。因此回避地区局势不稳定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寻找成本可控的其他外包基地成为必然。
  实际上,已经有不少国际业界巨头做出了具体的动作,惠普软件中心、索尼上海软件研发中心、毕博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等都已经相继落户上海,神州数码与GE的合作也尘埃落定。此前IBM在大连设立外包基地,大连海辉已经成为GE的外包合作伙伴。至于正在寻找机会的中小型外包业务就数不胜数了。
  以上各个方面的迹象都表明国际软件外包产业的转移已是大势所趋。2002年上海软件业总收入117亿人民币,出口1.75亿美元,占11%,上海的软件外包业务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外包业务的转移是一个双向选择的结果。业界巨头有了动作,中小企业外包业务订单承揽也就能够顺势而为,一如国际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然而如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大的软件外包能够做得更大,并争取更多业界巨头落户上海,同时使中小企业在提供配套服务的同时也获得生存的空间,并由此将上海软件外包迅速发展成整个软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上海的软件产业发展至关重要。事实上,大型软件企业和中小软件企业相互良性互动才能完成整个软件产业链的构建,只有完整的产业链的存在,这个产业才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
  过程管理是核心竞争力
  软件行业是一个发展中的新兴行业,由于软件开发研制不成熟的“工艺过程”而导致了软件产品研发的进度、成本及质量具有多维度的不可预测性。大量的数据分析表明,软件项目研发具有极大的风险性,因此,对软件开发的管理能力成为软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素之重。
  我国软件企业缺乏标准化的研发模式,缺乏了解正规软件研发流程的管理人员,这些管理人员是软件公司的程序经理或质量经理。在美国,程序经理的地位举足轻重,印度完全采用美国模式,任用大量从美国回归的人才为程序经理,保证了印度软件研发的标准化和集约化。因此,上海的软件外包业务能不能做起来、能不能做得足够大,核心不在于技术和人才,而在于企业对资源的有效利用上。更确切地说,对于外包业务的竞争,关键在于一个地区全行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成熟程度和这个地区拥有的软件质量和软件过程管理人才的数量。上海要在国际软件外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获得更多份额,除了人才、技术、基础设施外,还必须加大力度提高全行业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
  软件外包业务之所以特别重视管理和质量,原因有两个:一是真正意义上的外包与面向客户的应用开发完全不同,是外包业务发包商与承包商之间建立起类似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是一个长期的上下游相互依存的关系,决不是一锤子买卖;二是有良好的质量管理和持续过程改进能力的承包商能够将软件生产过程根据必要的流程和规范将软件生产过程从“黑箱”过程变成一个过程可见的、成本可控的过程。一般来说,承包商提供的是半成品,回到发包商还需要再进行组合或嵌入,如果承包商不遵循国际标准规范,那么后续进行“组合”或“嵌入”的程序人员就无法完成最终产品,至少效率会大大降低。并且外包业务活动中的交付品包括了代码、文档等全部过程文件。
  目前众多业界国际巨头选择外包业务的主要基地有三个方向:上海、北京、辽宁,这三地也是国内通过CMM3的企业最为聚集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讲,软件外包业务的投资环境好坏的比较就在于CMM实施企业的数量的多少。
  让CMM投资保值增值
  软件过程能力的改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将贯穿于一个软件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软件行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同样如此。
  软件企业的最重要的资产是这个企业的软件开发和管理能力,而这个能力主要体现在这个企业的一整套的生产和管理方法。因此,对一个企业来说,实施CMM就是一种资产投资行为,而这个资产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维护(实际上就是坚持CMM模型和方法并持续改进),就会贬值,甚至会一无所有。
  CMM实施过程中和实施以后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实施的质量到底如何?二是通过评估以后能否坚持下去?通过评估并不是最困难的,最困难的是面对客户、工期、管理成本等各个方面的压力,通过评估建立起来的一整套管理方法和管理体系能不能长久地坚持下去。这样就需要建立一种机制,保证实施CMM的软件企业在通过第一次评估后,持续地按照评估时建立起来的制度、规范去做,而不是丢开CMM规范体系,走到老路上去。因此,如何维护CMM实施后企业的过程管理资产,并且使这个资产不断增值,是放在软件企业和相关管理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其次,中国软件企业的企业文化被称之为“校园文化”,其意指中国的软件企业随意性较大、缺乏客户和市场意识、过分崇尚技术、个人英雄主义严重。从本质上讲,要改变的是软件企业现有的企业文化,按照国际业界标准的、规范的软件开发管理过程重新建立企业文化,从现在的“校园文化”,转变为能够使企业持续发展、做大做强的企业文化。那些已经实施了CMM的企业,从总经理到员工,最大的感受就是做事情的方法、程序和以前完全不同了,人的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规范了、有序了、可控了。
  第三,目前一个企业是不是能够被认定为软件企业,从而享受到国家相关优惠政策,其核心条件是自主软件产品收入是否在全部销售收入中占到了规定的比例。在软件业发展的初期,强调数量(企业数、销售数)和数量的增长是合理的、必须的,但是时至今日,对软件企业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质量管理方面的要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