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晶体选哪种好

白内障晶体选哪种好

  白内障手术是现代眼科显微手术中发展最快、技术最成熟的手术。白内障手术是一种非常安全的手术,只要不伴有其他影响视力的眼病,如眼底出血、黄斑病变等,手术后的视功能均会明显提高。

  在临床上,白内障手术的成功不仅与手术医师的技术水平、手术及检查设备密切相关,同时,正确选择人工晶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人工晶体有硬性和软性两种

  目前的人工晶体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分为两种,即硬性和软性人工晶体。硬性人工晶体的制作材料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软性人工晶体也称为可折叠人工晶体,其制作材料有丙烯酸酯和硅胶两种。

  硬性人工晶体应用于临床的时间很长,其临床效果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价格便宜,但植入时的手术切口较大,一般在6毫米左右。软性人工晶体的特征是可折叠,所以植入时的切口小,一般在2~3毫米,不需缝合,术后视力恢复快,但价格相对较高。

  目前,临床上多选用软性人工晶体。因为只有这种晶体才可以制成可调节人工晶体和非球面人工晶体。

  可调节人工晶体改善术后全程视力

  目前临床应用的人工晶体绝大部分是单焦点人工晶体,这种人工晶体只有一个焦点,植入了这种人工晶体的眼睛只能看清楚一个距离的物体。因此,手术后仍需要配戴近视眼镜或花镜才能满足看远和看近的需求。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可调节人工晶体,主要基于两种原理:位移调节和多焦成像,相应的人工晶体也称为可调节人工晶体和多焦点人工晶体。这类人工晶体的作用是,改善白内障术后的全程视力,对眼镜的依赖较少。

  非球面人工晶体视觉效果好

  近年来,在眼科屈光领域引入了人眼波前像差概念。研究表明,正常人眼晶状体呈负性球差,角膜呈正性球差,这种正负球差的互补性减小了人眼总球差,从而可获得良好的视觉质量。随着年龄的增加,晶状体的负性球差逐渐缩小,而角膜的正性球差基本保持不变,晶状体对角膜的正性球差补偿作用逐渐降低,从而导致视觉质量的下降。非球面人工晶体正是基于上述理论而设计出的用以补偿角膜正性球差的人工晶体。

  这种人工晶体通过改良人工晶体的前表面或前后表面的曲率来增加负性球差,以平衡角膜的正性球差,降低人工晶体眼的全眼像差,从而提高白内障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

  个体化选择可满足患者需求

  相对于眼镜的度数测量,人工晶体的度数计算要复杂得多。在进行白内障手术之前,通常必须测量手术眼的屈光、角膜曲率和眼轴长度,手术医师再根据患者的这些数据选择相应的人工晶体计算公式,计算出的度数还需与不同的人工晶体的常数相调整再确定拟植入的人工晶体度数。

  根据患者术前检查结果和其自身主观愿望进行个体化的人工晶体选择是高水平白内障手术医师的选择方式。目前可供选择的人工晶体类型很多,包括普通硬性人工晶体、可折叠人工晶体、非球面人工晶体、多焦点人工晶体,可以满足不同患者的病情和经济条件的需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23
人工晶体有不同样式、不同功能、不同颜色,价格也相差很大,少则几百,多则一、两万。该如何选一款合适的晶体值得考虑,因为人工晶体安装后不宜更换,一次性选择,事关以后长久的视觉体验。

从晶体安装的位置分,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前房型人工晶体,固定在虹膜上,因此种晶体容易引起虹睫炎、角膜内皮失代偿等并发症,现已很少使用;另一种是后房型人工晶体,后房型晶体一般放在囊袋内,最符合原来眼睛的结构,对眼内没有影响,现在基本都使用此类晶体,以下介绍的均为后房型人工晶体。
从晶体的结构分,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三片式人工晶体,由三个基本单位组合而成,包含两个襻和一个光学面。另一种是一片式人工晶体,两个襻和光学面一体成型。这两种晶体使用上没有什么差异,可以放到次要的位置考虑,如果真要选择,一片式不用考虑到三片式接口处是否牢固的问题。
从人工晶体的可折叠性分,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硬晶体,不能折叠,是一种早期的晶体,对于老式的大切口手术可以选择,如果是现在主流的小切口术式要装此种晶体时,需要扩大切口,因为现在的手术切口都做到了3mm以下,晶体的光学面至少6mm,如果不能折叠,就至少扩大一倍的切口;另一种是软晶体,可以折叠,能够通过较小的手术切口,是现在晶体的主流选择。

人工晶体按颜色分为两种:一种是透明晶体,完全透光,但紫外光及部分蓝光会损失黄斑,黄斑为感光最重要、最敏感的部位,损伤后对视力影响极大;因而产生了另一种晶体——黄色晶体,此种晶体可以滤过波长较短的蓝光及波长更短的不可见光(如紫外线),对黄斑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黄色晶体可使亮度降低,对于原本视功能较差的患者(如青光眼患者),可以考虑外出时带太阳镜遮挡有害光,回到室内无有害光时透明晶体视觉效果会更佳。

按能否矫正散光分为两种:一种是非散光矫正晶体,对于术前有散光的患者,植入此种晶体后,术后有散光的,可以戴眼镜矫正;另一种是散光矫正晶体,对于术前有角膜散光的患者,对于角膜散光的度数,晶体能够相应抵消,术后基本达到无明显散光的状态,视觉效果更自然。

按是否会出现像差分为两种:一种是球面晶体,早期的晶体都属于这类,由于会出现像差,在明亮处瞳孔较小影响不大,但在暗处,瞳孔散大时,看得就不够清晰,尤其是会出现眩光,对夜间开车等造成影响;由此产生了另一种晶体——非球面晶体,此种晶体通过非球面设计消除了球差,不受瞳孔大小的影响,夜间看灯光无明显眩光现象。
按照焦点的多少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单焦晶体,只能看清一定距离的物体,过远或过近都会模糊,越远离这个距离越模糊,为了克服这个缺点,产生了另一种晶体——多焦晶体,此种晶体可以将光线分成几部分,分别看不同的距离,通常分为远、中、近,这样理论上就可以恢复到年轻时的视力状态。但是由于多焦晶体是将光线分成几部分使用,每部分看到的物体都会偏暗,视敏度会比单焦晶体低;而且远、中、近的影像同时聚焦,大脑要将不同距离的影像进行区分,装了这种晶体需要有个学习的过程才能很好的掌握这个功能,否则将会引起视觉扰乱,无法看清,不适于原本视功能不良或老年患者。
第2个回答  2020-05-08

临床上适用人工晶体植入的人群有:单眼白内障术后不能耐受眼镜者;职业及活动需要,不适宜戴眼镜者;伴有黄斑病变,需要术后提高周边视力者;伴有干眼症、眼睑病者;先天或后天脸部异常不能戴眼镜者;类风湿、手指畸形、年老行动迟缓难以配戴接触镜者;2岁以上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

而人工晶体植入术绝对禁忌证主要包括:眼部伴有严重的病变,如小眼球、虹膜红变、广泛先天性眼部异常、视网膜中央血管阻塞、眼内恶性肿瘤以及先天性青光眼的患者。

普通硬性人工晶体:性能稳定,价格便宜,但切口相对较大,术后反应较重,恢复时间长,角膜散光较大。不适合特殊患者。

折叠人工晶体:手术损伤小,术后反应轻,散光少,恢复快,在眼内位置稳定性好,后发障发生率低,防紫外线。适合大多数患者。

多焦点人工晶体:可同时满足患者对远、中、近视力需求,在替换白内障晶体后同时矫正老视。植入后多数患者不需要戴花镜,足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适合术后不愿戴花镜的患者。

蓝光滤过型人工晶体:可滤过对眼睛有害的紫外线和蓝光,保护视网膜的功能。

矫正散光人工晶体:滤除蓝光,保护眼底,矫正角膜散光,提高术后视觉质量。适合角膜散光大的患者。

非球面人工晶体:滤除蓝光,保护眼底,切口小,矫正球面像差,更能提高夜视力,满足夜间视觉需要,改善视觉质量。适合所有患者,尤其适用于高度近视患者。

第3个回答  2020-01-13
对于白内障术中人工晶体的选择也存在误区,并非人工晶体越贵越好,视力恢复越高。大家都知道,在商品经济中,一分钱,一分货是一个普遍规律。人工晶体价格从百元到万元均有,满足了不同层次的需求。但是选择人工晶体并非简单的看价格,要根据自己眼睛的情况,经济状况和日常生活需求而定。硬晶体价格便宜,能基本满足白内障手术后复明提高视力的需求,缺点是切口大,恢复时间长,在大规模的防盲复明手术中基本都采用这种人工晶体,可以为绝大多数患者提供基本满意的视觉质量。
第4个回答  2019-08-03
你好,白内障的晶体分很多种有、硬片的,还有放蓝光的,还有三片式折叠的,一片式折叠的,还有多交的,散光的,球面和非球面的等等要看哪种更适合您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