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 蝶恋花 讲的是什么意思 ?

有没有详细注解

词牌解释:蝶恋花,商调曲;原唐教坊曲名,本采用于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 又名《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其词牌始于宋。双片共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蝶恋花》此词牌作者一般以抒写缠绵悱恻或抒写心中愁的情感为多。虽有部分山水,但还是寄情于物的表现。
所以你说的蝶恋花是不是说的具体某一首宋词,蝶恋花只是词牌。你要说的是不是柳永的那首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如果是,我就粘了这首词下面的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赏析一】

这首词采用“ 曲径通幽 ”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伫倚危楼风细细”。说登楼引起了“春愁”。

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在形象象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魂销的“春愁”油然而生。“春愁”,又点明了时令。对这“愁”的具体内容,词人只说“生天际”,可见是天际的什么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从下一句“草色烟光”来看,是春草。芳草萋萋,尽还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愁恨的联绵无尽。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思归,也表示自己怀念亲爱的人。那天际的春草,所牵动的词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种呢?词人却到此为止,不再多说了。“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写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前一句用景物描写点明时间,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在楼头眺望,时已黄昏还不忍离去。“草色烟光”写春天景色极为生动逼真。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在夕阳的余辉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一种极为萋美的景色,再加上“残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层感伤的色彩,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调。“无言谁会凭阑意”,因为没有人理解他登高远望的心情,所以他默默无言。有“ 春愁 ”又无可诉说,这虽然不是“春愁”本身的内容,却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作者并没有说出他的“春愁”是什么,却又掉转笔墨,埋怨起别人不理解他的心情来了。

作者把笔宕开,写他如何苦中求乐。“愁”,自然是痛苦的,那还是把它忘却,自寻开心吧!“拟把疏狂图一醉”,写他的打算 。他已经深深体会到了“春愁”的深沉,单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排遣的,所以他要借酒浇愁 。词人说得很清楚 ,目的是“图一醉 ”。为了追求这“一醉”,他“疏狂”,不拘形迹,只要醉了就行。不仅要痛饮,还要“对酒当歌”,借放声高歌来抒发他的愁怀。但结果却是“强乐还无味 ”,他并没有抑制住“春愁”。故作欢乐而“无味”,更说明“春愁”的缠绵执着。至此,作者才透露这种“春愁”是一种坚贞不渝的感情。他的满怀愁绪之所以挥之下去,正是因为他不仅不想摆脱这“春愁 ”的纠缠,甚至心甘情愿为“春愁”所折磨,即使渐渐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决不后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才一语破的:词人的所谓“春愁”,不外是“相思”二字。

这首词妙在紧拓“春愁”即“相思”,却又迟迟不肯说破 ,只是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写到了,却又煞住 ,掉转笔墨,如此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象大白。词在相思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感染力更强了。

【赏析二】

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

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

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贺裳《皱水轩词筌》认为韦庄《思帝乡》中的“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疑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诸句,是“作决绝语而妙”者;而此词的末二句乃本乎韦词,不过“气加婉矣”。其实,冯延已《鹊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镜里不辞朱颜瘦”,虽然语较颓唐,亦属其类。后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大概正是柳永的这两句词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3-05
蝶恋花,是中国词牌的名称,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74075.htm

第2个回答  2010-03-05
一个词牌,我填过不少,这发一首

皓齿明眸轻微笑
雨雾连天,那日终知晓
无力忘怀清舞蹈
掩心藏恋月光皎

逝水飘忽相见渺
一卷轻帆,浪涌如桀骜
青涩果实摘尚早
今生无意苍天造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6-01-16
  蝶恋花是个词牌名,有很多首词,我只有三首的注释!
  1、【蝶恋花】

  庭院黄昏春雨霁。
  一缕深心,
  百种成牵系。
  青翼蓦然来报喜,
  鱼笺微谕相容意。
  待月西厢人不寐。
  帘影摇光,
  朱户犹慵闭。
  花动拂墙红萼坠,
  分明疑是情人至。

  【出处】:
  中华诗词-北宋-赵令畤

  【简析】:

  赵令畤曾以十二首《商调蝶恋花》组成一套鼓子词,把莺莺张生相悦相恋的故事娓娓道出。

  这里选用的是这套鼓子词中的第四首。与同类题材的作品比较,此词舍弃了叙事成分,充满抒情色彩,堪称—曲抒情独唱。全词语言凝炼,意脉完整。

  此词在全套鼓子词中的规定情境是张生接到莺莺约他幽会的一幅彩笺,喜不自胜。作者以这首《蝶恋花》抒写张生的心曲。上片起首三句写独处孤馆的相思。首句把当时迷离、清冷的环境非常集中地勾画出来,好似舞台上的布景,顿时把读者的情绪引入词境。接下来两句,写主人公接到彩笺以前的相思之情。在这里,词入极善于炼字炼意。「一缕」化为「百种」,不但对仗工整,而且表明思绪之繁。「心」而曰「深」,用来形容主人公对所爱者的一往深情,非常准确。「百种成牵系」,说明无往而不思念所爱之人。以上三句从景写到情,都是「抑」,为后面的「扬」作了辅垫。至「青翼」一句,感情便突然扬起,于是抑扬起伏,构成了美妙的节奏。「青翼」即青鸾,传说中西王母的使者,这里借喻红娘。红娘递来彩笺,彩笺上题着约他幽会的诗句。他接到这一喜讯,一天愁绪蓦然消失,这就有下边一句:「鱼笺微谕相容意」。此句颇具含蓄蕴藉之妙。

  女主人公莺莺的形象在词之下片呼之欲出。「待月西厢下」四句写莺莺在西厢中悄悄地等待月儿上升。不一会儿月到中天,水一般的清辉洒在门口的帘子上,摇曳不定。她敞着门儿,心里也象这帘上的月光,芳心荡漾。「帘影」二句,写动态,象征主人公心境的不安,表现期待的热切。一会儿竹帘间浮现几缕月光,似乎透露出一线希望:一会儿月影被云层遮住,好象希望又随之幻灭。这种以景色变化烘托情绪变化的手法,有如心画心声,极富于感染力量。「朱户」一句紧承前意,妙在「犹慵闭」三字。莺莺久等张生不来,想把半开的门儿关上,但又懒得去关。着一「犹」字,把那种既想关门又不遽然关门的神态,刻画得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结尾两句写女主人公犹疑之际,忽然看到花枝摇动,花瓣儿纷纷飘落。她所期待的张生来了,词情突然扬起。此句也是从《会真记》的《明月三五夜》诗中来,然而缀以「红萼坠」三字,便加强了动态感,因而更富于艺术感染力。下句点明张生来到。「分明」与「疑是」似乎相矛盾,其实这是转折,一会儿觉得真真切切,一会儿又如在梦中,词情波澜起伏,跌宕多姿。颇具深婉曲折之妙,给人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和美好的回味。

  @@@@@@@@@@@@@@@@@@@@@@@@@@@@@@@@@@@

  2、【蝶恋花】

  卷絮风头寒欲尽。
  坠粉飘香,
  日日红成阵。
  新酒又添残酒困。
  今春不减前春恨。
  蝶去莺飞无处问。
  隔水高楼,
  望断双鱼信。
  恼乱横波秋一寸。
  斜阳只与黄昏近。

  【出处】:
  中华诗词-北宋-赵令畤

  【简析】:

  这是一首伤春怀人之作。词中以惜花托出别恨,以暮色渲染出音问断绝的愁苦,郁闷。全词情景交融,细腻地营造出清丽哀愁的词境。

  词的上片以惜花托出别恨,起首三句描绘春深花落景象。所谓「卷絮风头」,可参看章质夫咏絮词的形容:「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昔人又多以飞絮落花作为寒意将尽的晚春季节的特色,如「绿阴春尽、飞絮绕香阁」,「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下面「坠粉飘香」等等,进一步形象地刻绘了花儿的飘谢,斜风过处,但见落英纷纷,清芬沁人,真如小晏词所云:「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这些虽说是写晚春景色,而惜春之意也蕴含其中。

  「新酒」两句。转而直接抒情,情感的内涵由惜春转向怀人,并通过以酒遣愁的细节强化这种情感。「又添」两字,加强语气,径直道出因怀人而中酒频仍。「残酒困」,是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生发而来。全句与「借酒浇愁愁更愁」的意思接近。「不减」两字,作一回旋。虽说所思在远道,只能以酒消愁,而离恨却并不因为分别时间久长而稍有减退。这样,语气更显得委婉,而语意也深入了一层。

  词的下片,因音问断绝而更增暮愁过片三句,极写孤独之感,不惟无人可问,连蝴蝶儿、黄莺儿也都飞往别处,只剩下自己独倚高楼,凝望碧水。双鱼,指书信。古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小晏《留春令》曰:「别浦高楼曾漫倚,对江南千里。楼下分流水声中,有当日凭高泪。」前者以碧水兴起双鱼,引出倚楼盼望来书而终归失望之情。后者从流水声中联想当年倚楼怀人泪滴入水的景象;一是盼而不得,一为忆而弥悲,都能表达出真挚的情意。

  结末两句,抒写了因怀人,伤春而生发的绵绵愁恨。横波,指美目。李白诗云:「昔为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秋一寸」,也指目,李贺诗有「一双瞳人剪秋水」之句。「恼乱」犹言撩乱,黄昏景色撩乱她的眼目,更触动了她的愁绪。沈际飞云:「斜阳在目,各有其境,不必相同。一云『却照深深院』,一云『只送平波远』,一云『只与黄昏近』,句句沁入毛孔皆透。」「斜阳却照深深院」,是说午梦酒醒,但见小院深深,春色已尽,只有斜阳一片,徘徊不去。「斜阳只送平波远」写行人乘舟去远,唯见一抹残阳,映照平波,悠悠而逝。两者都是以夕照下的景色衬托离愁。而「只与黄昏近」是接上面「恼乱」句而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眼见白昼将尽,长夜即至,送春滋味,念远情怀,此处不说愁恨而愁恨自见。

  王灼《碧鸡漫志》云:「赵德麟、李方叔皆东坡客,其气味殊不近,赵婉而李俊,各有所长。」的确,赵氏之词以清丽婉转见长,本词正体现了这一风格。

  @@@@@@@@@@@@@@@@@@@@@@@@@@@@@@@@@@@@@@@

  3、【蝶恋花】

  欲减罗衣寒未去,
  不卷珠帘,
  人在深深处。
  红杏枝头花几许?
  啼痕止恨清明雨。
  尽日沉烟香一缕,
  宿酒醒迟,
  恼破春情绪。
  飞燕又将归信误,
  小屏风上西江路。

  【出处】:
  中华诗词-北宋-赵令畤

  【简析】:

  这首抒写闺中怀人之情的词,语不多,情无限,写得清超绝俗,澹雅疏秀,别具一格。

  上片首句写冬春之交闺客佳人「欲减罗衣」,却又踌躇起来,因为她感到此时寒意犹未消去,暗示了女主人公因气候变化无常而最难将息的心情。「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虽未直接说出闺中人的心绪,却画出一位佳人惆怅自怜之态,使人隐隐感受到她心中的愁闷。

  以下两句点明女主人公愁闷的表层原因——清明时节的连绵春雨。这场雨,不仅使气候「寒未去」,「欲减罗衣」不能,更重要的,它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雨打花枝,落红无数!所以,帘虽未卷,而女主人公十分关切庭院中的花儿,迫不及待地问询:「红杏枝头花几许?」当然,不消问,她也料到娇艳的杏花定然会遭到的命运了!她仿佛看到那枝头稀稀拉拉几朵残存的红杏,依稀还带着雨痕,像啼哭一样,憎恨那残酷无情的清明雨呢!当然花儿哪有悲与恨,只不过是人的感情折光而已。但按其情绪之剧烈程度看,闺中人因此而啼哭而憎恨,看来不像是一般伤春、惜花的意绪了。词是中女主人公之「止恨清明雨」,当别有感恨。人世间有许多人和事有如花儿般的美好,结果却被一场无情「风雨」破坏了。「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这两句词实是颇富有象征意味的。

  词之上片,将女主人公惜花伤春的意绪表达得颇为动人。

  过片三句,转写闺中人内心极度的凄寂和苦闷。「尽日沉烟香一缕」,她终日对首一缕袅袅香烟出神,深闺之寂寞冷清和人的百无聊赖可想而知。「尽日」,即李清照所说「愁永昼」也。尽日苦坐愁城,无法排遣,唯有借酒浇愁。「宿酒醒迟」,可见恨深酒多,以致一时难醒了,而醒来仍然是空对「沉烟香一缕」而已,此种境遇何等难挨!「恼破春情绪」,关合上片惜花恨雨,极力渲染出一个「愁」字。

  结尾两句点出女主人公愁思重重的深层原因——佳人怀人心事。「飞燕又将归信误」,她多么希望春燕给她带来远人的信息,而它们却如史达祖笔下那「便忘了,天涯芳信」的双燕,多么令人失望!于是她只好空对屏风怅望:「小屏风上西江路」,淡烟流水的画屏上画的正是通往西江之路,回想当初心爱之人正是从这水路远去的!歇拍写出了闺人佳人对心上人的一往情深,读之令人感到意犹未尽,一咏三叹。

  《草堂诗余正集》评此词结句曰:「末路情景,若近若远,低徊不能去。」这一评语,极为准确,精炼地概括出此词含蓄蕴藉、语婉意深的风格。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