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这个让我想移民的国家

如题所述

      之所以知道丹麦,是因为它是小时候最爱的《安徒生童话》的作家安徒生的故乡。但去到了丹麦之后,我才发现,原来那里的一切,真的美丽优雅得像一篇不真实的童话 。       

                        单车王国

丹麦是一个自行车王国,我也是到了它的首都哥本哈根,下了地铁才知道。出了地铁站,看到地铁站露天单车棚的那一刻,着实被那番景象吓到。那一排排密密麻麻的单车,简直怀疑自己进入了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宣传片。

难以想象,一个高度发达的北欧国家-丹麦的首都哥本哈哥,居然有50%的居民通勤工具都是单车。这个城市的单车数量比居民数量还多(数据来源于 Denmark DK)。

那是我们到达哥本哈根的第一天,刚好遇到下班时间。我们走在城市道路上,走到一个岔口时,突然看到眼前一排排的单车蜂拥而上,铺满而来的单车挤满了整个街道。各色各样的单车,人们骑在自行车上,速度飞快又有条不紊地穿过马路。像似一个开闸了的水龙头,一道道水线飞流直下,顿时涌满街头。那一刻。也终于体会到单车王国这四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了。

哥本哈根不仅是单车很多,而且单车的款式都让我惊奇。婴儿推车款单车让我觉得他们真的是用生命在实践环保出行。大街小巷都能看到爸爸或者妈妈骑着单车,车头前面挂着婴儿推车,这时候单车就变成三轮的。类似把我们国内的三轮自行车倒过来了。不过我有点质疑这款单车的安全性,把孩子放在车头总让我不是很放心。

                      地铁里的安静区

深圳,广州的地铁是建立不久的,所以还算宽敞。如果你体验过伦敦矮的,纽约慢的,巴黎黑的地铁,就会知道天朝的地铁是有多舒服了。然而来了北欧,来到丹麦,才知道地铁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怎么样的。哥本哈根的地铁让我想直接移民到北欧。宽敞到不行的车厢,宽度大约是平时地铁的1.5倍,椅子是像国内高铁二等硬座的棉座,座位是横着的,一个座位的宽度也大。上面还有可以放行李的横架。这是地铁?这是豪华版高铁吧。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地铁上居然有自行车专区!你可以把自行车带上地铁,还可以锁在上面!车厢与车厢之间有门。还有专门的silent zone (安静区域车厢)。在安静区域车厢,不能说话,而且有不能玩手机的标志。我们第二次乘坐的时候,突然发现上面的标志,都觉得十分有趣,然后在这个区域里憋着不敢笑出声音。

不过那么高级的地铁,价格自然也是惊人的。一张单次的票价要24丹麦克朗,相当于24块人民币。而从机场去市区的还要36克朗,于是我们四个人从机场到市区坐地铁半小时不用花了144块,我在深圳一个月的地铁费都不用那么多。北欧向来高物价,而公共交通的物价更加惊人(整个欧洲公共交通其实都很贵)。让人想不到的是,哥本哈根uber(优步)打车比公共交通划算,到市区只需六十多克朗,三人同行的话,实在要比坐地铁方便而且划算。

                        北欧风格

我一直不懂国内流行的所谓“北欧风格”是怎么样的。来到丹麦,才知道,那是一种自由的轻松。房子不像巴黎的厚重,而是轻松,简单,却又不失细节。下了地铁走在路上,一栋栋简单的都有自己现代风格的房子,就像一个人给你的第一印象清新自然,有礼貌又能看到他身上的聪明或魅力。这就是哥本哈根的建筑给我的感觉。可惜我拍的照片不多,实在有很多别具一格的建筑,除了耳目一新之外,有种好想住进去的冲动。还有店面漂亮的橱窗,摆设得十分精致。北欧风格,就是你感觉不到它的奢侈,而它其实只是奢侈得低调。

   

                这才叫有礼貌的民族

哥本哈根的人们都非常有礼貌。这种礼貌,是他们发自内心地想要对你好的礼貌。我们住民宿的屋主,在我们快要到达的时候,一直在公寓楼下门口等我们,非常暖心。而第一家餐厅吃饭的店主,之所以知道他是店主是因为餐厅墙上挂着他和别人的合照。因为我们看不懂丹麦语,他十分耐心地跟我们讲解菜单,每一道菜,我们点菜点了20分钟,他依旧非常有礼貌。而他的一个小动作我非常喜欢。小伙伴在账单签名之后,他看到小伙伴的中文字写得龙飞凤舞,他十分好奇,觉得那字非常特别,于是把账单拿给隔壁桌上一个吃饭的女子看。那个女孩也笑了笑,觉得很amazing。这样的一个小动作让我看到他们对其他文化那种由心而出的包容和接纳,而不是鼓吹,不是宣扬,不是排斥,更不是蔑视。没有故作姿态的保留,也没有夸张刻意的赞赏,而是表露出非常自然的好奇和希望别人知道这种好奇的心理。我之后后悔没跟他合照,因为暖心却不张扬的人身上那种魅力真的非常吸引人。

我之后在想,丹麦有秩序的单车与城市,有礼貌的人们,简单的北欧建筑,有品位的门店装饰,这些的融合或许就是因为他们的稳定高收入和完善的社会系统造就的幸福感。人们没有急躁,是因为社会不急躁,旅行没有紧迫感,是因为城市没有紧迫感。情调来源于对生活的满足和惬意。

                    旅途之外的思考

丹麦是安徒生的故乡,而我写作的一切启发,都源于小时候十分喜爱的一本书,《安徒生童话故事》。这本书被我翻烂,至今的里面的故事还有一些能够记得,笨蛋汉斯,大克劳斯和小克劳斯,跳蚤先生。前几年重读安徒生的时候,我才发现那不是童话,只是用童话来告诉现实的道理。是安徒生给我了读书的兴趣。而近二十年后来到这里,有一种梦想实现的感觉。十几年前,我可从没想过自己会来到安徒生的故乡。

曾经的梦想是环游世界,然后写当个旅行作家。因为作家有两个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是三毛,一个是林达(一对夫妻的笔名),都是写游记。前者偏向感悟的思考,后者偏向对历史的反省。一个文字感性,一个文字朴实。或者说,我现在也还是想着同样的事情,只是这已经不能称为梦想,可能是因为我现在已经在路上,也可能是因为,我已经不像当初那样,认为旅行是一切的意义。

旅途上的见闻和思考,都只是片面的短暂的,一切都要回归生活,而只有和生活结合,旅行才有旅行的意义。想要跳出现在的圈子,就给自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种想法或许过于盛行。但生活快乐的来源并不在远处,就在身边小事。不要把想要去的地方当作是一个逃避的方式,如果你真有那么想去一个地方,最终的内心会带你去到的。人们都想活在童话里,可安徒生写的童话其实是更真实的现实。

阿兰 德波顿在《旅行的艺术》上写道:“旅行并不是获取幸福的直接途径,而是工具。在旅行中特定的场所能催人思考,而这些思考才是我们获取幸福的关键。”旅行之外的思考,融入到生活中,形成影响日常生活的种子,那才是旅行最好的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