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人吃饼的典故中“笨人”笨在哪里,违背了什么哲学道理?

如题所述

笨人吃饼的典故中“笨人”笨在没有看到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否认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笨人吃饼"讲的是从前有一个人肚子饿了,狼吞虎咽地吃了一个饼子,他觉得没有饱,又一连吃了五个,还是没有饱,于是,便吃第七个饼子,刚吃到一半,便觉得饱了,这个人非常后悔,心想今天饱了,是因为吃了这半个饼子,前面吃的六个都浪费了,如早知道吃这半个饼子就会饱我先吃这半个就好了。

扩展资料

由于量变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所以做事情一定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坚持适度原则,过犹不及,事情做过了头,就像做得不够一样,都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首先从量变开始,没有一定程度的积累,就不可能有事物性质的变化,就不可能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因此必须重视量的积累,"笨人吃饼"不懂得只有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他吃饼吃饱了,不仅是最后那半个饼的作用,而是吃的全部饼的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03
笨人吃饼的故事当中,笨人笨蛋,没有看到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否认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第2个回答  2022-06-16
有人说:“人生就像键盘,若按几个键会成功,就会重复去按那个键。
笨拙的好处,是按不出成功的键,只好把所有的键都按上一遍,结果得到了出人意料的美好。”
生命里的笨拙,常是上天对我们的考验。承受的越多,事后开出的花朵越鲜艳。
笨人,有笨福。
笨有笨的好处
“笨有笨的好处”,俞敏洪在一本书中这样写道。
小时候的俞敏洪特别的笨,因为背书慢,经常被老师批评。
要求背诵的课文,别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读上几遍就会背了。
而他,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当天背出课文。往往要磨上好几天,读上数百遍。
虽然在背书上他浪费了很多时间,但一遇到考试,好处就显现出来了:
有些背书快的学生,忘记的也快,复习的时候就要重新再背;
而他由于笨,读了无数遍才背会的课文,早已烂熟于心,反倒不容易忘记,并且可以省出背书的时间,多做几道习题。
因此,他每次都能轻松应对考试。
笨,并没有成为阻碍俞敏洪成功的绊脚石,反而让他明白了努力的重要。
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天赋,决定一个人的上限;努力程度,决定一个人的下限。
以绝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远远没有达到要去拼天赋的地步。”
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天赋,但可以左右自己努力的程度。
笨人也能有所成就
晚清名臣曾国藩,是一个出了名的笨人。
他曾在家书中多次称自己“愚陋之至”。
极为推崇他的梁启超,也曾评价:“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挫。”
跟同时代的那些名人、豪杰相比,曾国藩是智商最低的那个。
他考进士时,就只得了个三甲末等的成绩,按例只能到地方上做县令,不可能被选入翰林院。
他找人帮忙,将自己的文章献给当时的大学士穆彰阿,希望能被对方看中。
穆彰阿看了他的诗文,觉得平平无奇,就随手丢在了一边。
曾国藩并没有放弃,他拿出当年读书的劲头,一次又一次地将诗文献上去,穆彰阿一次又一次地丢掉,十多次后,穆彰阿被他的这股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了,终于决定见他一面。
穆彰阿对他说:“你天赋不高,中等还偏下,但你身上有种毅力,我们国家就缺这样的人。”
这番话让曾国藩激动不已,后来,他凭借这种毅力,“结硬寨,打呆仗”,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了晚清的“中兴之臣”。
曾国藩曾说:“天下之至拙胜天下之至巧。”
天下间看似最笨最拙的东西,却能够胜过天下最聪明最巧妙的东西。
成功从来都不是聪明人的专利,天道酬勤,上天从不辜负脚步不停的赶路人。
最管用的方法是笨方法
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俩,在书法上并称“二王”。
献之自幼便跟从父亲学习书法,有一次,他觉得自己的字写得不错了,跑去问父亲:“我现在可以出师了吗?”
父亲摇摇头,指着院子里十八口大缸说道:“需得将这些缸盛满墨水,再将这墨水蘸完,你的字才会有骨架,到那时候再谈出师。”
献之按照父亲的方法,认真地练完了十八缸墨水,终于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
“十八缸水”的方法虽然有些笨,但这种枯燥又单调练习,训练的是技能,磨练的却是心性。
越简单的笔划,越需要最艰苦的练习;越复杂的事情,越需要用对笨方法,笨方法亦是如此,坐得了冷板凳,耐得住磨刀石,一步一步,稳扎稳打,才能厚积薄发。
华罗庚曾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打开大门的常常是最后一把钥匙,成就非凡的往往是笨方法。
笨,是一种更高级的聪明
《老子》曰:“大智若愚。”
那些看似笨拙的人,只是不屑于耍“小聪明”,笨,是一种更高级的聪明,是一场持续的修行,是一层守拙的境界,是一缕非凡的智慧。
不必仰慕天赋异禀的天才,更无需羡慕机关算尽的聪明,只要你去努力成为自己,哪怕笨拙一点,也不会辜负了人生。
第3个回答  2020-06-03
从前有一个人肚子饿了,狼吞虎咽地吃了1个饼。吃完后,他觉得还没有饱,于是一连吃了5个,还是没饱。他又拿起第7个饼,吃到一半的时候,感觉饱了。这个人非常后悔“早知道吃这半个饼就饱了,刚才就不吃前面那6个了,真是浪费了。

故事的主人公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这是量变引起质变的例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