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矿系统主要控矿因素

如题所述

在甘孜-理塘断裂带中,金的成矿作用与其断裂构造系统关系甚为密切,该构造系统包括不同构造时期在不同的深度层次中所形成的不同规模和级别的韧性剪切带和脆性断层,并以不同特征的糜棱岩带、脆性碎裂带及断层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邹光富(1993)在其中划分出了5种类型构造作用,并把它们归为韧性和脆性。

1.韧性剪切带构造

在断裂带中呈带状展布,在宽5~8 km范围内,由于应变强弱不同及岩石性质的差异,形成了一系列强弱相间、不同规模的韧性剪切带。其中,具区域意义的韧性剪切带,分布于上三叠统曲嘎寺组与古生界岩层及蛇绿构造岩块接触带附近。它们以发育糜棱岩和千糜岩为特征。韧性剪切带的产状与区域逆冲断层产状一致,沿NW—NNW—SN向弧形延展,断面产状大多由SW—W向NE—E由缓变陡。这种产状变化是由于板块俯冲碰撞之后,在陆内汇聚阶段逆冲推覆作用造成的。晚期又经历了左行平移剪切改造。

从宏观到微观构造特征及动力学标志研究表明,韧性剪切带主要表现为早期逆冲型和晚期沿NW—NNW—SN向的左行平移剪切运动,应是区内燕山晚期与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联合作用的结果。

2.脆性破碎带和平移剪切带构造

该类构造沿甘孜—理塘断裂带北东侧出露,它是甘孜—理塘断裂带中三叠系西康群和义敦群的分界断层及断裂带中蛇绿岩构造就位的主要边界线。沿该断层发育有长英质糜棱岩和基性火山岩质眼球状糜棱岩,以及砂板岩构造透镜体。

该断裂带在地质历史上曾经历了由西向东和由东向西的逆冲作用,在喜马拉雅期由于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构造作用的影响,沿断裂带有明显的左行平移的特点。

3.逆冲断裂带构造

在区内十分发育,从其空间分布和组合形式看,呈不对称扇形,这些逆冲断层均表现为上陡下缓,沿断层走向有分支、复合现象。研究表明,区内逆冲断裂构造在韧性剪切应变带附近发育,具脆性及韧—脆性变形特点。部分断裂切割早期糜棱岩和蛇绿岩,说明逆冲形成时间晚于韧性剪切变形。

4.断陷盆地带

它们是在早期已形成的韧性、韧脆性及逆冲断裂构造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滞后伸展地堑断陷带,它控制着第三系的沉积范围和相对的空间变位。

5.推覆构造带

第三纪后,由喜马拉雅运动形成的推覆构造带主要分布在第三纪断陷盆地边缘,主要表现为上三叠统拉纳山组的变质砂、板岩逆冲推覆到老第三系热鲁组红色砂砾岩之上。在亚拢—玉隆一带和理塘等地,上三叠统曲嘎寺组的浅变质砂岩、板岩结晶灰岩呈帽状覆盖在第三系昌台群泥岩、粉砂岩及砂岩之上,形成推覆体和飞来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