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平均寿命是多少

如题所述

夏、商时期,古人的平均寿命大约为18岁。进入周、秦时期,平均寿命有所提升,大约为20岁。汉代时期,平均寿命进一步增长至22岁。唐代时,平均寿命达到27岁。宋代时期,这一数字上升至30岁。到了清代,平均寿命约为33岁。民国时期,根据调查,平均寿命大约为35岁。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我国人民的平均寿命已提高到57岁,到了1981年进一步提升至68岁,1985年则达到了68.97岁,其中男性平均寿命为66.96岁,女性则为70.98岁。这些数据来源于1996年第5期《生命与灾祸》中林万孝的《我国历代人平均寿命和预期寿命》一文。
影响寿命长短的因素包括:
1. 性别:男性通常比女性更早遭遇心脏疾病或中风,百岁老人中女性的比例高达85%,而男性仅占15%。女性在绝经期(平均51岁)后,与男性相比的寿命优势逐渐减弱,科学家推测雌激素可能在其中发挥作用,或者慢性缺铁(可能由月经导致)对女性的寿命优势有所贡献。
2. 婚姻:研究表明,婚姻或拥有伴侣对预期寿命的影响因性别而异。近100%的男性百岁老人已婚或晚年失去配偶,而对于终身未婚的男性,其预期寿命可能会受到影响。
3. 家庭关系:与家人或亲密朋友保持频繁联系有助于缓解压力,可能延长寿命。百岁老人通常具有强烈的家庭凝聚力,与家人的联系频繁。
4. 健康生活方式: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显示,个人的健康和寿命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影响。
5. 压力:没有压力的生活有利于长寿。生活条件是否优越不重要,关键在于对生活的态度,如中国人常说的“知足常乐”。
6. 睡眠:适当和高质量的睡眠是健康的一个标志。适量睡眠也是健康的表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