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如题所述

一是会议、文件多。

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在精简会议、文件方面一直在努力,但会议多、文件多仍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某镇2018年共收到各级各部门下发文件2738份,2019年共收到3093份;2018年收到各级各部门会议通知357次,2019年收到404次。从数据看,会议、文件只增未减。乡镇班子成员平均每月5次会议,主要领导更甚,平均每月11次会议。

二是人员编制紧缺。

近年来,随着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各类服务逐步靠前,各项工作纷纷实行“重心下移”,人员紧缺问题越来越严重。以某镇为例,镇区户籍人口4.24万人,但机关干部人数在100人左右,其中领导岗15个。

除能力跟不上、健康、年龄偏大原因的,能干事的干部只有50人左右。乡镇政府班子成员分工普遍多达5-6项,意味着一个人至少要对接五六个上级部门。

三是待遇遭遇瓶颈。

一方面是发展前景不理想。据不完全统计,有50%认为乡镇干部苦恼于上不去(职务上不去,城里也上不去),乡镇干部处于公务员序列最底层,工作条件艰苦,工作任务重,提拔机会小。

而同等情况下,县级以上机关干部工作条件优越,压力责任小,使得一些乡镇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不惜托关系、寻人情,想方设法往机关调或者考到机关单位。

另一方面,由于乡镇政府财政吃紧,工资按时发放有时都不能保证,再加上下乡伙食补助、交通补贴等又随着规范津补贴发放而相继取消,造成乡镇干部心理上的不平衡。

建议。

一是改进文风会风。

加强管理,精简各类会议。大力压缩会议,能不开的就不开,能合并开的就合并开,必须召开的会议要尽量压缩会期,合理控制参会范围,进一步提高会议效率和会议质量。

务实举措,大力精简文件。规范文件报批程序,严格控制发文数量和发文规格,发文注重实效,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加强文件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转变工作作风。

减负并不等于少干活,让基层工作“提质”才是出发点和落脚点。一要各级领导干部当好表率,带头转变作风,以上率下,形成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切实解决困扰群众的现实问题。

二要发挥考核激励导向作用,精准考核指标,严格考评打分,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真正把考核结果与年底奖励、考核评优等切身利益相结合,实现真干假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

三是严管厚爱结合。切实关注基层干部的培养和成长进步,积极探索在乡镇机关中提高一般干部政治待遇的新路子,打破乡镇干部成长的“天花板”;建立部门与乡镇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乡镇各岗位之间的交流机制。

打破干部长期在一个单位工作的局面,激发干部工作活力;着力改善乡镇干部工作、生活条件,妥善解决乡镇干部居住、交通等问题,切实减少乡镇干部工作成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